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的长三角苏南板块,由于民营企业的大发展和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崛起,其经济发展模式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在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增长的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在逐步显现。主要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体现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多,档次不高。苏州作为苏南经济板块的代表,其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可以说是苏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缩影。苏州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增强核心竞争力,是苏州乃至整个苏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在进一步发展过稗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苏州历来以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著称于全国。在率先发展方面,苏州在2006年就实现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江苏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高水平小康社会4大类、18项、25个指标全部达标或超额完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方面,苏州每个时期都能比较正确判断形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抓住重点,形成特色,及时转变发展方式,曾创造出“双季稻、三熟制”,“乡镇企业苏南模式”,“外向型经济”等发展模式,做到了城乡协调发展。苏南跃出六只虎,个个都是百强县的前十强。做到了发展新区与保护古城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5.
1997年3月,宁国撤县设市。10年来,宁国先是经历滑入谷底后的阵痛,接着进入全面改革的调整期,2000年走过拐点后,宁国县域经济一路上扬,6年综合实力位居安徽省第一。如果把观察的时间段拉长,宁国经历了学习“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两次经济腾飞,更在1994年跨入全国百强县的行列,这是安徽省至今唯一的全国百强县。
前两次的成功谋势,让外界对宁国“无中生有”的板块经济,以及宁国的最大财富——企业家,都投以惊叹的目光。在擂响重返百强的战鼓后,宁国迎来了建市10周年的庆典,进入下一个发展10年的宁国,其第三次谋势更是进入到新阶段。
善弈者谋势。曾经演绎了传奇的“宁国人经济”,在经历大浪淘沙的洗礼后,奉献给外界的,将不仅仅是经济数字和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6.
7.
8.
“十五”计划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着力点放在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上。虽然“九五”计划也强调经济结构调整。但“十五”计划强调结构调整又有新的变化。首先,过去是短缺经济下的调整,而这次是供求关系发生变后技术革命带动下的调整;其次,过去是局部的调整。而这次是全面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再次,过去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调整,而这次是经济快速发展下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中国4600多万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温州模式”,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典范,如何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实现突围,对于我国众多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任务之一.从“十五”到“十一五”,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区域发展战略基本形成.同时.中央还根据地区不同特点制定了一批促进地方发展的区域规划和政策.这些成为新世纪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回顾“十一五”的改革。我们不由得想起2006年3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明确表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8天后,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用三个“更加”——“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更加努力”再次表明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中央领导两次高调谈论改革。在很多人看来。针对的就是自2004年起社会上关于改革问题和方向的激烈争论。以中央领导的表态定调为新起点.我国体制改革从“十一五”开始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城中村"是城市扩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从2000年开始,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扩张,"城中村"问题成为摆在各级城市面前的重要问题。"城中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城市发展的阻力,成为与城市主体相对立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20.
“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预期目标。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