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经营管理者》2008,(12):6-7
美联储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日本粗钢产量两年来首次下滑,东南非共同市场关税同盟延期,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共谋解“危”大计,金砖四国或成全球“稳定之锚”。  相似文献   

2.
国际焦点     
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臣)7月24日在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中下调了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警告下行风险令人担心,全球经济增长可能在更长时间内处于疲弱状态。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房地产业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现已波及世界各主要国家,我国也难以独善其身。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GDP增长9.9%;出口增幅明显减慢,1-9月份出15同比增长22.3%,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出口增幅下降必然造成经济增长下滑和失业人数增加,造成生产过剩。面对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严重失衡、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需要我们慎重选择应对策略并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4.
徐宏源 《决策》2001,(12):5-6
总体上看,2002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环境将会有所恶。首先,世界经济减速运行的态势尚未出现止跌迹象。在美国经济已经站在衰退边缘的时候,“9·11”事件的发生无疑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的工业产出同比下降5%,而且为连续12个月的下降,达到了战后以来的最高记录;其失业人数9月份也达到了近期高点;美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0.3%,不但低于市场预期的1%,且成为8年来季度经济增长率最低,而且可以预计这种减速运行的态势至少还会延续3到4个季节。从运行趋势来看,失业人数的上升,设备利用率与预期投资收益率的下降,IT行业的过度投资所引起的高科技股市泡沫破裂,再加上美国消费者信心的下降所导致的美国居民有效消费需求的不足等,决定了美国经济低速增长的时期还远没有结束,经济疲软的程度可能超过此前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具累美国经济的调整,更多的体现了以库存总量和结构调整为主的经济周期性特征。除了“9·11”事件与带来的信心问题外,美国经济还存在着一系列内在的结构性矛盾:一是某些行业尤其是高技术行业削减库存的压力仍然比较沉重,计算机芯片,大规模集成电路,光通讯设备,与因特网相关的设备制造业等产业的供给能力远大于需求,供给方存在着进一步调整的压力。二是投资收益预期,高新企业销售收入,盈利和现金流入的下降将继续抑制资本设备和投资的扩张,投资需求扩张速度减缓的格局会更加明显。三是股市下滑和失业增加等因素可能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的信心和意愿,消费需求的增速将会受到较大影响。四是世界经济增速的减缓与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会影响到美国的出口需求,欧盟,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等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放慢对美国经济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08,(35):30-31
2008年7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宏观经济的定调由此前的"双防"(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和防止全面通货膨胀)改为了"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控制物价过快上涨)。随后,政府便出台了包括对信贷政策进行微调、提高出口企业退税在内的一系列政策。随着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的公布,市场人士普遍担忧宏观经济将会遭遇更大的下滑风险,关于宏观调控基调"继续从紧"还是"有所放松"的相关预期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4,(5):16-16,27
正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完成年度7.5%的目标。这已经是GDP增长连续3年放缓,且创下14年来的新低。不仅如此,在已经召开的26个省区市的两会上,有20个省份下调了2014年预期经济增长目标,这可以被看作是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新周期后又一次筑底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荣兆梓 《决策》2001,(12):15-15
我和我的同事郑兰祥,闵树琴两位同志正从事安徽省科技厅有关跨国公司方面的软科学研究项目。根据研究成果,我们认为,2002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形势较好:一方面,国际资本流动的稳定增长为我国利用外资提供了良好机遇,新一轮国际商业调整为我国引进外资拓展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增长趋缓增加了我们的机会和空间。根据美国全球商业政策委员会调查,对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为1.69,已经紧随美国,成为世界第二最佳投资场所。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国家计委的有关领导日前表示,2002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额将突破500亿美元大关。这一预期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1995年之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提高,许多学者将其归因于快速的信息技术发展。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了信息技术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和对劳动生产率增长贡献的模型。然后,根据美国1991~2000年期间的数据,对信息技术投资、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1991~2000年期间,信息技术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有非常重要的贡献。在1996~2000年期间对1991~1995年期间的增长差异中,有大约三分之一来自信息技术资本深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严重不景气,欧洲债务危机搞得一塌糊涂,美国经济只有1.8%的增长,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新兴国家经济也在全面下滑:印度一季度GDP增  相似文献   

10.
推荐度指数★★★★今年既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启动之年。近期,国家发改委启动"十二五"中期评估和"十三五"规划调研。"十三五"开局正好是人口增长,也就是劳动力增长停滞的时间,所以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表示,未来中长期增长速度是趋势性的放缓。经济下滑的拐点很可能是在"十三五"的开局。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不成问题,难就难在结构是否优化。  相似文献   

11.
《决策导刊》2004,(2):12-14
2003年国际环境发生的局部战争并未影响国际知名组织对世界经济逐步复苏的预期。美国企业经济学家协会公布的最新经济预测显示,2003年下半年和2004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高于原先的估计,有可能出现近四年来最大增速。2003年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达8.2%,是1984年第一季度以来最高水平,不仅标志着美国经济已经彻底走出衰退的阴影,  相似文献   

12.
肖歆 《决策与信息》2009,(4):101-102
2008年发生在我国汶川的“5·12”特大地震灾难引起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我们需要研究地震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正确判断我国经济的未来趋势,从而加强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推动经济重建工作。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地震灾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大胆预测汶川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卓亮 《领导文萃》2012,(21):29-31
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尤以印度与巴西较为严重,俄罗斯次之,金砖国的风采似乎正在褪色。中国经济虽保持8%以上的增长,但动力有所减弱,第二季度难免继续探底。在此形势下,其他金砖国家的经验教训或能对中国预防经济过快下滑有一些启示。印度:财政刺激效果短暂后遗症大2012年首季,印度GDP增长5.3%,为9年内最低增速。  相似文献   

14.
以1999~2013年地级市官员变更为样本,本文实证考察了政策不稳定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官员变更所引发的政策不稳定性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不确定性预期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2)官员变更对经济增长的财政影响总体上要强于其信贷影响,但财政政策渠道传导的主要是官员短视性政策行为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而信贷政策渠道传导的则主要是官员变更引发的政策不确定性预期。(3)经济增长对官员变更有正向的刺激作用,但经济增长风险却是官员晋升体系中的一个负向考核指标。我们还发现,随着科学发展观对官员变更制度中的经济考核指标的弱化,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政策因素和政策风险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15.
胡再生 《决策》2001,(12):12-13
在国际国内经济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安徽省国民经济发展难度明显加大,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外需受限。2001年前三季度,全省净出口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4亿人民币,对GDP的贡献为-3.5%,安徽省GDP因此少增长0.3个百分点。由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预期不乐观,安徽省2002年的顺差可能会进一步缩小。其次是国内市场扩容速度趋缓。相比2000年8%和2001年的7.4%经济增长速度,2002年7%的经济增长速度带来的市场扩容空间不容乐观。第三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难度加大。世界经济增长下降将严重影响沿海地区以“三来一补”为特征的中小企业生产,而安徽省大多数劳务输出的对象就是沿海地区的出口型中小小加工业企业,这将严重影响安徽省农民打工收入。第四是结构调整任务重。世界经济下滑将促进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以回避风险并获取更大发展机会,同时,外需的下降也将迫使国内企业更多的着眼于国内市场,从而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由于安徽省的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市场饱和度高的产品居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比较优势的产品少,在剧烈的竞争中,维持并提高安徽省产品市场占有率,结构调整的任务将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框架下,将“经济增长率偏好”显式地引入到效用函数,从理论上分析这种因喜欢高增长率的偏好对经济所产生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许多结果与直观想象是有差异的.它对稳态消费的影响并不像预期那样是单调递增的,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偏好才可以使得稳态消费超过传统模型中的稳态消费;如果初始资本存量已经比较高,那么经济增长率偏好的上升反而会使得总效用降低;经济收敛速度在稳态附近随经济增长率偏好的上升将变得更缓慢;时间偏好等参数对稳态资本存量的影响也不再具有单调性.研究结果说明,政府过度地追求高经济增长率或不顾发展阶段一味地偏好经济增长率,都可能会带来产能过剩、总效用降低等负面影响;通过诸如“晋升锦标赛”等反映经济增长率偏好的激励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其作用可能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前经济学界对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深度,经济中的许多现象都已经被作为直接解释变量内生化入了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作为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实际应用,在运用于解释世界经济增长现象是仍然会出现一些分歧。在以往针对中国各省市GDP增长趋同性的实证研究中,大量的研究者使用了条件β趋同来检验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趋同是否存在。本文希望在模型中加入一个变量——生产性服务业指标,来检验生产性服务业在各地区的发展状况差异是否能对GDP增速的差异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2010我国仍处于经济复苏的重要时期,经历了农产品价格大幅度增长、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进出口和投资恢复性增长等波折之后,当前以及明年的经济任务应该有继续控制通胀预期、房地产的投机性投资和保证经济结构健康稳健地转型、经济复苏的强劲势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鞍钢 《决策》2001,(6):17-20
一、美国经济下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突然转入下滑,引起各方面的关注.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率高达5%,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只有1.3%,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能降至1.5%.同期美国劳动生产率急剧下滑,2000年二季度为6.3%,第四季度降至2%,今年第一季度下降了1.2%,相应单位劳动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20.
《经营管理者》2014,(5):18-18
第一季度经济增长数据好于预期,由此我们可以乐观预期第二季度GDP能够达到7S%左右。其中,第二季度消费、投资预计都会有所回升,出口也能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