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寄来的鼾声     
记得小时候,我曾十分奇怪父亲睡觉何以要那么大声地“吼”。大些,才知道那是打鼾。或许是因为我是他最小的儿子的缘故,一向严厉的父亲极喜欢我。他外出时只要不碍事,总是让我随行。久而久之,我不仅适应了父亲的鼾声,而且渐渐从那起伏变幻的鼾声里悟出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可以说,父亲的鼾声绝非一般的打呼噜,而完全是醒时心境的继续。倘若他是在愤怒或不顺遂时睡去,其鼾声必是短促而沉闷,流露出一种激烈和慷慨;倘是在考虑问题中睡去,其鼾声则显得舒缓和悠长,似在睡梦中延伸他的沉思;而当他下去检查工作风尘仆仆却欣喜而归再喝上几杯  相似文献   

2.
我曾幻想过自已有一天会在绿色军营里骏马般地驰骋跳跃;我曾幻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在炎炎烈日下昂首挺立,在凛凛北风中屹然不动……行云流水般的思绪里,所有想象的田野都是那么诗情画意。在梦中,我是那颗最坚强、最芬芳的绿橄榄。 当我真的圆了自己的梦,走进军营,成了一名女兵,训练了  相似文献   

3.
这是民族出版社的老门牌号,也是现国家民委新闻出版大楼的门牌号。60年来,门牌号从未变过。我们杂志社,民族出版社、民族画报社,都在其中。这是民族这是北京东城区和平里的十字路口,21岁那年,命运把我放在了这里。此后它成了我人生的一个坐标,一个归宿。记得当年,大楼(那个时候还是个院子)后面的那颗树,和我一样高。我进来的时候,这里已有很多各民族的编辑记者前辈,他们是我尊敬的老师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我没有见过出版社创办人萨空了先生,但经常听大家给我讲他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民族论坛》2011,(1X):60-65
为什么我眼里含着泪水,那是因为我深爱着这片土地;为什么我心里涌动着激情,那是因为我深爱着这个民族。蓝军,血液里流淌着澎湃的民族情感,所以,他常常满怀深情地奔走于全国各地,为民族经济交流和发展牵线搭桥。民贸会,一个非盈利性机构,聚集着开国元帅的后裔,中华各民族的精英,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相关部委领导的引领下,做出了一件又一件充满真情大义的实事。从民贸会一诞生就注定要打上深深的民族烙印,这份不舍的民族情怀,如一根无形的线,放飞着她的高展,也牵引着她的依恋。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时生活在湘西崇山峻岭中。在那封闭的年头,乡村人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主要靠这么几条渠道:听歌唱歌,看电影,从书本中获知,听参军出过远门的人讲。那时候,那首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民歌曾激发了我对外面世界的无穷幻想。“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十三四岁年龄,对姑娘小伙子男女之事朦朦胧胧的,更感到神秘的是那“遥远”二字的深邃缥缈。那是一首流传在青海的歌,我不知青海有多远,感觉仿佛在天边。运动的发展增开一条了解外界的渠道,听去过北京串联的同学讲…  相似文献   

6.
梁黎 《中国民族》2014,(4):43-45
记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一本2008年出版的《国歌合唱团团刊》。当场,我就被团刊上那56张充满阳光的笑脸所震撼——这本画册记录了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歌合唱团选手的故事。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口含玫瑰花的维吾尔族女孩。那就是你吧?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民委的统一安排,去年底,我随国家民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检团在黑龙江、辽宁两省参加了互观互检活动。如问此行的心得体会,我可以用四句话概括,那就是:倍感亲切,感慨良多,获益不小,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8.
被篡改的民族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02年秋的一天,被称为陕西民歌歌王的栓柱被邀请到众多歌星、影星所神往的中央电视台演播厅,向上万名观众演唱陕西民歌。当这个20来岁的“歌王”唱完数曲民歌之后,那礼节性的稀疏掌声很快被叽喳一片的纷纷议论掩盖,观众们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因为他们听到的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陕西民歌,而是美声不像美声,民歌不像民歌的民歌变调。歌王自己也对这次演唱非常失望,演唱会结束之后,他悄然离开北京,回到生他养他的土地,希望重新回到那四顾苍茫、粗犷西北风呼啸而过的高高土塬上,放开自己原初的歌喉,把那仅仅属于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  相似文献   

9.
琼岛寻美     
我的双脚一踏上海南岛,就接受了风的拥抱,雨的亲吻.海南的风,热烈中裹着温馨;琼岛的雨,匆忙里含着柔情.这风,陪我漫步于芳香四溢的椰林,聆听万泉河边那委婉缠绵的歌声;这雨,托着浓郁的菠萝蜜的甘甜,伴我饱览五指山那超凡的气势.当我第一次来到"天涯海角"三亚的时候,我的心被海面上那一片片白哗哗的"珍珠"敲醉了,神思也叫那甜滋滋的清风吹得飘飘欲飞.凉丝丝的透着清香的雨点儿匆忙离去,使本来就清幽秀丽的三亚市更加灿烂明媚.呼吸着那  相似文献   

10.
为梅而来     
胡港 《民族论坛》2004,(7):61-62
<正> 梅是靖州人,每每对我说起靖州的杨梅,就一脸的灿烂,孩子样的噘起杨梅般乌红的小嘴:“靖州那红的乌的,那核桃一样大小的,那甜的酸的,酸酸甜甜……真的好美味!” 窗外,雨滴滴答答下着,正是杨梅成熟的季节,馋得我的嘴里也酸酸甜甜的,我想,什么时候能走一趟靖州,去尝尝那酸酸甜甜的杨梅啊。 有人敲门,门口站着一个山里汉子模样的人。全身被雨湿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沈从文(苗族)22岁离开家乡到北京谋求生存和发展,不管是穷途潦倒,倦屈于湘西会馆冰冷的楼梯间,还是后来功成名就,称誉文坛,都时时思念着自己的故乡。正如他所说的:“我的生命在这个环境中成长,因之和这一切都分不开。”“苦苦怀念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几十年来他对故土这种深深的眷恋,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湘西的桥     
<正>在湘西的崇山峻岭之间,在那犹如苗家花带的溪河之上,最令我难忘的是横架在其间的各种各样的桥,那古朴,那纤秀,那壮美,那时尚,如弯钩、像彩虹,似长龙卧波,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中。  相似文献   

13.
江华凝眸     
菊子 《民族论坛》2006,(1):31-33
作者小叙11月24日,我随祝贺团参加江华瑶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大庆。清早从长沙出发,汽车穿山越岭,逶迤南行,到江华已近黄昏。初冬的夕阳如一盆散发着余辉的炉火,使这座“神州瑶都”弥漫出温暖祥和之气。一下车,在震天的锣鼓声中,身着各式瑶族服装的迎宾队伍如一条彩色河流,溢满街道,蜿蜒而去,见首不见尾。那斑斓炫目的色彩,纷繁迷离的样式,铺排着,流动着,变幻着,肆无忌惮地撞击着我的眼球。惊愕之余,我举起相机,一路狂拍,摄下了这座千年瑶都、这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最灿烂的笑靥。倾心(服饰篇)25日上午,在江华体育馆举行盛大庆典。昨日惊鸿一瞥…  相似文献   

14.
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我心中的激动和喜悦! 不是因为我初次登上世界屋脊,进入西藏自治区辽阔的大地,沉迷于那具有无限魅力的高原景色;也不是因为我参观了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访问了那金碧辉煌的大昭寺,或者沿着象一条碧绿的玉带镶嵌在山谷间的雅鲁藏布江乘车疾驰;而是因为,我看到了170多万西藏人民在贯彻党中央对西藏  相似文献   

15.
<正>徐杰舜(以下简称徐):许院长,听说你去西藏调研啦?许宪隆(以下简称徐):对对,刚从西藏回来。徐:去了西藏,感受还可以吧?许:呵呵,反正是缺氧也困,富氧也困。徐:不管怎么说,从事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人,去一次西藏还是值得。许:过去都在西藏的外围做考察,这次去西藏是填补了一个缺憾。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省会城市都去过了,包括台北。徐:那就没有遗憾了,这也是作为人类学民族学工作者值得纪念的一件事情。古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对我们来说,不到西藏就不是人类学工作  相似文献   

16.
嫁给凤凰     
是否那入诗入画的浣纱女,只是村野河畔独有的风景;是否那回荡历史余音的石板路,只是现代文明的一种点缀;是否那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客栈,不过是历史片中用于渲染主题的道具;是否自己就这样被市井的喧嚣折腾得日渐枯萎……却不料,一次偶然的湘西凤凰之行,回答了我的疑问,鲜活了我的精神家园。五月的骄阳下,我重拾翠翠与爷爷浑厚的船浆声来了。一脚迈上虹桥,我饥饿的目光倏地一下掠过沱江对岸的古城,就收不拢来了……这是怎样的一座古城啊?或竹木结构,屋顶歇山起翘;或青砖砌墙,黑瓦盖顶,恬淡朴拙,静默地享受独属于自己的荣耀。而那四翘的檐角像一…  相似文献   

17.
珞巴族老人恩普,打了大半辈子猎,射杀过上千头扭角巨羚,几百只野猪、黑熊和凶狠的雪豹。 他的木楼里挂满了羚牛头、野牛角以及野猪的下腭,那是他胜利的勋章和光荣的标志。他使用的猎具是地弩和毒箭,他从不使用钢枪,也买不起钢枪。他对使钢枪打猎的人存在着一种固执的偏见,认为这种人不是胆小鬼,就是缺少珞巴汉子的义气,因为这样对野兽来说太不公平了。那年我到卡布村的时候,恩普已是七十高龄,仍然身不离弓箭、心不离猎场。我曾经亲眼看到他猎回一头二百多斤的黑熊,而且美美地吃了几顿熊肉,油脂厚极了。  相似文献   

18.
我叫赵惠珍.22年前,我还是上海城里一个17岁的天真娇嫩的小姑娘;现在,我却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鄂伦春村妇.22年来,我把自己的汗水洒进黑龙江边的那片土地,把命运与那里善良勤劳的人们联在了一起.1969年,一声长长的汽笛,结束了我的少女梦,带着"两种准备"的"一颗红心",来到了在我心中既神奇又模糊的黑龙江.在偏远的逊克县,我平生第一次认识了麦苗、豆苗,第一次看到了黑龙江的流水.那成片成片的麦苗好绿好绿呀,比上海的大草坪不知要大多少倍;那滚滚的黑龙江水好清好清呀,比黄埔江的水还要清澈.那里的人们,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是  相似文献   

19.
佟伟 《民族论坛》2005,(1):14-15
每年腊月二十六七,总会有一种牵动心弦的情愫,那是飘荡在老家鞑子屯上空的笑脸。对我来说,那是一种永恒的牵念,让我漂泊无定的心每到这个时候便生出无限的温柔与缱绻…… 那是位于辽西,盘锦最西边的一个村子。因村里满族和锡伯族人居多,所以得了个“鞑子屯”的绰号。 到站刚下车,鞑子屯那朴实的美就俘虏了我的双眼:雪景包裹中的小村似贵妇人披上了洁白的狐皮长裘,雍容华贵若隐若现;村旁那片片杨柳、桦槐,披银戴玉、凝霜挂雪;池塘和沟渠,凝固成了巨大的水晶块;朴素的黑土地散发着丝丝淡淡的芬芳…… 走进村子,最打眼的是农户们用秫秸杆…  相似文献   

20.
陈茂智 《民族论坛》2008,(12):63-63
<正>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被称为"神州瑶都",早已名声在外。屈指数来,江华在外叫得响的有很多,更有那独特的瑶家美食,常常让到过江华和没有到过江华的人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