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次论述了定居中亚、西亚华侨的历史与现状。作者分析了华人移居中亚和西亚的历史因素,着重指出了华侨在开发这两个亚州地区的巨大历史功绩,论证了华人由“落叶归根”向“落地生根”演变的发展规律,文章还强调了中亚西亚华人在传播中华文化与促进祖国与这两地区诸国在文化、经济、政治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大海为漳州府龙溪县人,乾隆五十六年撰成<海岛逸志>六卷.该书作者在清代闭关锁国之际,居于海外看世界,录其见闻为书,对国人了解海外情势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海岛逸志>介绍了印尼诸岛的航路、风土人情,以及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一带的风俗、政教等情形,还为华侨立传,颂扬了华侨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贡献.作为一部华侨亲自撰写的海外见闻录,该书反映了18世纪末南洋荷属殖民地的社会状况,揭露西方列强在东南亚的扩张,叙述当时华侨、华人的生活状况,使国人开一眼界,亦是研究南洋、研究海洋文化之典籍.但对这一珍贵的海交专著,国内较少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3.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广大中华儿女厚重的集体记忆。春节庙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缘起和发展,源于华侨华人的文化自觉、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当地多元的文化氛围。参与主体多元化、春节文化符号场景化和记忆媒介实践多维化使春节成为当地民众的共享节日,这形塑和重构了华侨华人群体和阿根廷民众共同的集体记忆,促进了文化交流交融。春节庙会不仅是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和阿根廷实现价值观共通共享的过程。春节庙会传续和弘扬了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推动了以团圆为核心的家庭价值观在国家之间共通,以“和而不同”为代表的文化价值观在群体之间共享。春节集体记忆是华侨华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来源,亦是推动族群价值构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该文论述了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南洋华侨调查报告<南洋华侨事情>出台历史背景,分析了报告对南洋华侨的认识以及报告对日本政府制定南洋华侨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新移民不断注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使得华侨华人文化呈现中国的新文化精神.从其发展趋势来看,新时期华侨华人文化由大众文化向精英文化变迁,并将继续秉承中华文化价值观,从自在的文化向自觉的文化转变,华侨华人文化将架起中外友好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以后,南洋华侨民族主义随着中国本土民族危机的加深而愈发强烈,这种民族主义的核心是对中国的全面认同。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随着中日矛盾的逐渐激化,南洋华侨民族主义升华为爱国主义,对中国的认同不但是对民族、国家的认同,而且具体表现为对中国政府的认同。这种以中国认同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是在宗教、家乡意识上发展起来的,日本对南洋的经济扩张直接威胁到华侨的经济利益,也激发了南洋华侨同仇敌忾的情绪。然而.这种以中国认同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忽视了华侨在南洋社会的政治目标,也错过为此目标而进行华侨社会自身的整合活动及与其他族群关系的调整.这是20—30年代以中国认同为全部内容的华侨民族主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以新疆为原点面向中亚地区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尚处于起始阶段,还存在着文化传播力与媒介影响力失衡、国际传媒报道失真、本土性价值观念与话语体系失语等文化传播困境。在国际传播语境下推动中华文化中亚传播,将文化传播视野扩展至人类共同发展层面,可达成与不同民族国家各文化间的传播共识,实现中国与中亚各民族国家的和平对话,延伸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空间,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8.
近代华侨的爱国主义随着时代潮流的演变而不断升华。由亲宗族爱故乡向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不停顿地发展是其鲜明的历史特征。与祖国人民的爱国救亡斗争始终紧密相连,相互支持,内外团结战斗是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弘扬中华文化,吸取当地民族的优秀成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是其独特的特征。当代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呈现了一些新特点,但海外华侨华人仍然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海外华侨华人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人和传播者。广大华侨华人不仅有着无尽的家国情怀,而且有着牢固的夯实中华文化基础的愿望。他们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侨务部门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力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自信,积极发挥侨务部门的独特优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加强和改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必须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做好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显著提升。但还存在着传播内容有待拓展、传播策略针对性弱和传播工具依赖性强等问题,需要通过全面展示中华文化内涵、尊重各国文化主体特征和打造自主创新国际媒介等创新路径,切实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代国家外交护侨的主要措施是建立领事馆。随着晚清朝野对华侨认识的逐渐转变,保护和利用华侨成为清朝华侨政策的主要内容。南洋在中国周边地区具重要战略地位,也是华侨聚居之地,应当是清朝设领的重点地区。但由于朝廷对设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推动不力,且外交人才缺乏、驻外使节布局失误和外交事权分散等,因此屡误设领时机,导致在晚清时期中国所设的45个领事馆中,在南洋地区仅设立7个领事馆。  相似文献   

12.
邹琰 《国际公关》2024,(3):106-108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侨务资源大国。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华侨华人不仅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还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继承者、传播者和展示者,也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核心力量。要鼓励海外华侨华人积极继承、传播中华文化,充分利用独特优势,积极参与海内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大华文教育背景下的华侨高校公共舞蹈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技能训练的舞蹈教育观念,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坚持中华文化这一主流意识形态,承载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在公共舞蹈的教育中以多元文化渗透为手段,提高学生对舞蹈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结合学科知识分析舞蹈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十七十八世纪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尼时期,受当地政府政策和华侨社会自身发展,以及华侨自身心态等原因的影响,华侨在移居地生存繁衍过程中,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又与当地土著文化相融合。而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珍珠,折射出华侨在当地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民俗文化的迁移与融合也表现了中国和印尼在文化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论孔子学院建设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世界各地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的推动下,海外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孔子学院建设的时代背景,详尽阐述了孔子学院的文化沟通意义、文化调控功能和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承意义。孔子学院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是自身文化的一次发展成熟的过程,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让世界各国人民更直接地接触中华文化,更有效地了解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6.
华文教育是我国侨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指的是对海外华侨华人青年施行的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它的一个突出特点 ,就是要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贯穿于教学和管理中 ,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同时 ,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因此 ,对华侨华人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其方式方法既区别于国内的大学生 ,又不同于纯粹的外国留学生  相似文献   

17.
交流与传播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当华人华侨走出国门之时,中华文化便开始了丰富而多元的海外交流与传播,并对世界不断地产生影响?华人华侨,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甘肃省积极建设活力丝路、创新丝路,推动甘肃特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在文化“走出去”视域下,甘肃特色文化对外传播是提高国家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甘肃省地方发展、助力甘肃特色文化传承传播和交流发展的需要。甘肃特色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民间性、多样性和共生性的特征。文章以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为分析工具,提出甘肃特色文化在国际传播中须结合时代发展,构建包括多元协同合作的传播主体;创新文化成果、打造文化精品;丰富传播载体、拓宽传播渠道、开展智慧文化传播;找准关键传播对象、辐射传播效应;不仅“走出去”,更要“走进去”,向世界展示陇原大地的多彩文化,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甘肃智慧。  相似文献   

19.
文化传播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当前应理性面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优势和劣势,在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指导下,选取中华文化资源来满足他国受众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从而使中华文化得到理解和认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以下策略:坚持人际传播是基础,推动文化传播日常生活化;大众传播是关键,突出文化传播的大众化、本土化;拓展群体传播,建构文化体验式传播。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其所包含的一系列理念、政策、主张为中国文化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论述了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揭示了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以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要多措并举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形象并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