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反思与改造——中国法律硕士教育历程之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1996年开始实施的法律硕士教育制度,经过10余年的试最至2006年底全面转入正规化.法律硕士教育在我国的法律生活中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普及与传播,并在我国的法学教育界与司法实务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的模糊,法律硕士教育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澄清教育理念、完善监督管理和改革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入手,改革我国现行的法律硕士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法律硕士的职业化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法律硕士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与最初设置该教育模式的初衷越来越远,因此,改革法律硕士教育机制已成当务之急。我国的法律硕士教育应定位于为构建法律共同体输送职业法律人的功能上,因此,需扩大法律硕士的培养范围,建立法律硕士教育与司法考试制度的对接,构建法律硕士教育的专业机构,实现法律硕士培养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相似文献   

3.
对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加快了法制建设的步伐,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法律职业的范围更加广阔,培养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法律教育的主要方向.从中国法律教育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作为"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硕士教育的缺憾,提出应将"双学位"教育作为"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4.
法学教育的分层以及社会对法律人才的多样性需求,决定了法学本科教育、法学研究生教育、法律硕士教育的目标分别是通识教育、学术教育、职业教育,而不应以通过司法考试作为其目标。司法考试的部分内容需要纳入法学教育的环节,法学教育者须关注司法考试中部分试题答案所反映的基本观点,避免出现"知识即权力"的现象。为优化法学教育结构,我国宜取消法学非普通高校教育、专科教育及非正规教育;要求只有完成了正规高等院校法学本科以上学历教育者方可参加司法考试;司法考试应该减少选择题并加大主观题的考察力度,并且增加口试。  相似文献   

5.
养老金“双轨制”不仅显示出制度上的不合理且有失公正,随着社会各界对取消我国现行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养老金的“并轨”指日可待.国内养老金绩效审计研究“空缺”,以及养老金“并轨”后绩效审计范围拓宽,这些都为构建新型养老金绩效审计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以养老金“并轨”为契机,研究养老金绩效审计的新发展,认为采用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模式能提高养老金绩效审计结果并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新形式,本文以复旦大学法律硕士作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该学位教育的就业状况和培养状况,并对法律硕士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从历史背景、指导思想、科学发展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认为古代教育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坚实基础,但是中国当代的高等教育属于"后发外生型"模式,不可避免地吸取和借鉴了"早发原生型"高等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存在计划与市场双轨制的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大学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简称J.M)是中国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重要方式。它与美 国J.D(Juris Doctor) 教育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有许多亟待完善的方面。笔者对两 国法律硕士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出一些改革建议,希望 能对中国的法律硕士教育改革起到一些参考性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设立已有十年时间。这十年期间它的发展状况如何、发展中又出现了哪些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法律硕士的培养理念、培养方法以及法律硕士的实习状况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转型发展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近年来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也是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次重大发展机遇.研究生教育的转型发展主要包括培养人才类型结构的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转变、教育体制转变、教育机制的转变等四个方面.顺应转型发展的要求,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应当积极应对挑战,牢固确立实践性与职业化教育的理念、创新教育和优化教育的理念、特色教育和精英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