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今年是鉴真和尚诞生1300年,圆寂1225周年。作为一代高僧,他佛学深湛,德流八紘,为江淮佛界所钦服;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他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古稀高龄,復兼失明,仍夙志不改,终于把唐代的灿烂文化带到日本,自己也瘗身扶桑。鉴真学识广博,在日本,他不仅弘法布道,授戒传律,而且与弟子们尚就医学、药学、建筑学、绘画书法、文字声韵、酿造烹调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无保留的传授,为日本天平文化带来了旋转乾坤,决定气运的影响。本文仅就鉴真东渡前后的有关医事活动,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2.
鉴真在日本     
译者按:鉴真是中日关系史上至关重要的历史人物,五次东渡未果,在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的情况,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日本,携带了大量的佛经、佛像、书籍等.  相似文献   

3.
鉴真自唐赴日传播戒律是众所周知的史实,以鉴真东渡为线索可以窥视当时的日唐关系。鉴真僧团前五次东渡均试图利用民船,可以推测8世纪日唐之间存在着民间往来。围绕着鉴真至日后的授戒,僧侣间出现了对立,这与当时的政治状况密切相关。鉴真用来创建唐招提寺的寺地,是继承新田部亲王宅地的盐烧王被贬为臣籍之后被没收为官地的。鉴真携带的天台典籍是最澄创建天台宗的前提。鉴真东渡遭遇的苦劳昭示了日唐间渡航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中国的佛教僧侣作为传播汉文化的使者,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早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著名高僧鉴真师徒二十四人就抵达了日本。他们一行不仅对日本佛教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日本汉文学的发展也产生过一些影响.其后宋元两代,又有不少中国僧人踏着鉴真一行的足迹飘洋过海,东渡扶桑。他们对日本佛教的繁荣所做出的贡献并不亚于鉴真一行,而对日本汉文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则更远在鉴真一行之上。  相似文献   

5.
郝润华 《唐都学刊》2007,23(4):59-64
20世纪的鉴真研究一开始就因问题的性质而汇入了世界学术的潮流.中国大陆地区与日本的研究最为兴盛,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唐大和尚东征传>;二是鉴真生平与东渡经过;三是鉴真思想及其对日本佛教文化的影响.当然在总结其成就的同时,对于其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失以及鉴真研究的前景也需进行一些探究,以期进一步推动鉴真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日关系发展史 ,佛教文化的东渐对发展两国关系、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起着重要作用。虽然 ,中日两国古籍都记载 ,日本的佛教最早于公元 552年 (一说公元 53 8年 )由朝鲜半岛的百济传入的。可之后的一个半世纪的 ,佛教文化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中日两国僧侣的互访互学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 ,自隋唐以来 ,有一大批僧人 ,扬帆蹈海 ,历尽艰辛东渡日本 ,如唐朝的道旋、鉴真 ,宋元的道隆、普宁、正念、祖元、清代的心越等。他们大多是受日本僧人或之前寓居日本的中国僧人的邀请 ,去日本讲经说法。唯独元初赴日的一山一宁 ,是受元朝皇帝派遣 ,…  相似文献   

7.
杨曾文 《唐都学刊》2007,23(6):61-62
《鉴真东渡》是中国有电视以来第一部从正面反映真实的佛教重大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它的意义之所以重大在于鉴真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杰出人物,且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这也是党和政府对宗教的认识和政策发生重大改进的一个反映。  相似文献   

8.
东渡日本,是黄宗羲生平行事中一段不可忽略的经历。同、光之际,他的裔孙黄炳?辑《遗献梨洲公年谱》,即称之为宗羲生平三大案之一(《遗献梨洲公年谱》卷首《遗献梨洲公年谱叙》)。然而,由于在传世的黄宗羲遗著中,对这一段经历罕有涉及,以致引起后人争议,迄今悬而未决。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两种看法。雍、乾间学者全祖望认为,黄宗羲东渡日本在顺治六年冬,目的是为了向日本乞师(《鲒埼亭集》卷十一《黎洲先生神道碑文》),此其一。其二,近世学者梁启超于此则持异议,他撰文驳全氏之说,考订黄宗羲东渡日本为顺治元年,目的在于“避仇亡命”(《饮冰室文集》之十四》黄梨洲朱舜水乞师日本辨》)。一个是“避仇亡命”,一个是“乞师”邻邦,而且时间又相去五年之久,二者的距离是很大的。二说孰是,颇费推敲。以下拟就此试作一番钩稽,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既有睦邻之间跨越千年的绵绵情谊,又有交战双方干戈相见的历史积怨。在古代,日本奉礼义之邦的中国为圭臭,心悦诚眼地接受了儒家文化的陶冶和指导,不论是在鉴真东渡的唐朝,还是在戚继光抗倭的明代,这一格局和走向都基本未变。到了近代,形势发生了剧变,日本转以西方列强为其榜样,变法自强,在亚洲率先实现了近代化,  相似文献   

10.
葛继勇 《唐都学刊》2007,23(4):49-54
法进作为鉴真的弟子,跟随鉴真东渡共五次。与其一同遣往福州买船备粮的“近事”,乃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的优婆塞。携带的“轻货”为铜器、真珠、翡翠等较轻且贵重之物。法进在海中遭难时曾有祈求海龙王,力助佛舍利失而复得之举。其所撰的《进记》记载了其赴日传法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朱舜水遗迹在日本钱明近世中日文化交流历史上,朱舜水要算是一个卓然特立的先驱者了.这位明清之际的爱国思想家,一生之中六次东渡,在时从事讲学和著述达二十二年之久,直到终老于东瀛.故舜水先生的遗迹,大都存留在他乡日本,而在其故乡则已难以寻觅了。朱舜水初往日...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九八六年八月六日,参加大连国际清史学术讨论会的五名日本学者神田信夫(明治大学教授)、松村润(日本大学教授)、石桥秀雄(立教大学教授)、石桥崇雄(东洋文库研究员)、中见立夫(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应邀前来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进行学术交流。会上,首先由日本学者分别介绍了日本开展清史研究的历史、东洋文库及东亚文化研究中心、清史研究的方法、成果和趋势。神田信夫先生说,十七世纪中叶,尽管日本实行锁国政策,但是由于准许中国船只到日本,中日贸易往来依然较为频繁。日本崇拜  相似文献   

13.
郭郛 《唐都学刊》2011,27(3):44-47
吉川弘文馆本《鉴真和上》,是日本现代鉴真研究权威安藤更生博士生前撰写的最后一部鉴真传记。虽然写得比较通俗,但由于作者是在多年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仅如此,该传记在写法上还非常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的完美融合,堪称名人传记的典范之作。同时也是一部研究鉴真和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必读参考书。  相似文献   

14.
徐福,是《史记》中记载渡海寻仙的方士。在中国,这是一个流传了二千多年的古老传说。“徐福率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的故事,南北皆递,东西鲜异,口碑承传,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然而,由于太史公在《史记》中仅赐略略数十文句,且语焉不详,遂使学子却步,史家不语。徐福之事几成湮没千载的一段公案,更是难登学术研究之殿堂。 1982年全国地名普查时,于江苏省赣榆县金山乡发现徐阜村。1984年4月18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罗其湘、汪承恭先生《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发现和考证》一文,  相似文献   

15.
王勇 《唐都学刊》2007,23(4):43-48
鉴真作为唐代中日友好交往的象征,近年备受中日两国学术界关注,但是研究者多侧重于宗教、历史以及艺术、医学等,运用文学资料独辟蹊径者寥寥无几。日本学者藏中进较早注意到唐诗与鉴真的关系,指出唐人皇甫曾《赠鉴上人》实系送别鉴真之诗。这一独创性阐释,不仅对传统的鉴真研究形成冲击,而且也为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增添佳话。本文在吸收和扬弃藏中进成果的基础上,对《赠鉴上人》文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认为《全唐诗》列为别题的“赠别筌公”应是正题,并利用唐人佚书《延历僧录》的资料,论证“筌公”或为鉴真名号;同时稽考皇甫曾与鉴真的人际关系,指出灵一、灵祐是皇甫曾与鉴真交往的接点,纠正了藏中进的某些观点,补强了藏中进学说的部分环节。  相似文献   

16.
滕军 《日本学刊》2001,(1):140-150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与结晶。在日本,有关茶道的研究已十分深入。但不能否认,其中就茶道而论茶道的偏主观性的研究居多。如对日本茶道中的美意识——“わび”(可译为闲静)的研究,大都在日本茶道的道具中去取证,最多也不过追溯至中世的文学。1本文力图放开视野,用客观的眼光从中日文化交流史中,即从中国文物的东渡及其对日本茶道的影响中来取证,以探讨“わび”美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中国与日本有两千年的交流历史。在这两千年中,中国文物的东渡始终不断。随着日本社会文化的繁荣发达,日本人对中国文物的认识愈加深入,其喜爱程度也愈加执着…  相似文献   

17.
司马辽太郎是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他 1 92 3年 8月 7日出生于大阪市 ,1 996年 2月 1 2日逝世。从 1 956年发表小说到1 988年发表最后一篇小说 ,他共出版小说 57部 ,其中长篇 36部。他几乎获得过日本所有著名的文学奖 ,还获得日本“文化功劳者”的称号 ( 1 991年 )和“日本文化勋章”( 1 993年 )。司马辽太郎虽然不是历史学家 ,但他的历史小说中关于战争和历史的观点在日本影响甚大。日本许多政府官员、大公司的经理和职员都承认司马的历史小说对他们的影响。1近年来日本出现的一种主张重新认识日本历史的所谓“自由史观”也与司马的历史小…  相似文献   

18.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应日本国神奈川县藤泽西扶轮国际的邀请,派遣了以所长任鸿章为团长的五人友好访问团,于本年五月十六日至六月十四日赴日本考察,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今年五月十八日是藤泽西扶轮国际成立二十周年,代表团所以在十六日抵达,也是为了参加这项纪念活动。我们到达的第二天,即五月十七日,便受到神奈川县知事长洲一二先生和藤泽市市长叶山峻先生热情友好的接见。代表团在日本滞留期间,应邀向藤泽地区各扶轮国际组织以及横浜、川崎北等扶轮国际,枥木县足利市“你好会”、日本孔子基金会、《北京周报》之友会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纪念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教育家马寅初先生逝世五周年及《新人口论》发表三十周年,1987年6月7日至9日,浙江省人口学会,绍兴市社联、绍兴市人口学会、绍兴市计划生育协会和《人口与经济》编辑部五个单位在马寅初先生的故乡绍兴,联合发起召开了“马寅初人口理论座谈会”。张纯元、田雪原、王建民等著名人口学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理论工作者和有关代表共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常任侠先生是我国著名佛教艺术研究家。他出版过30多种著作,研究过汉代砖刻,日本的绘画、戏剧、文学。1922年,常先生进入南京美专学习,1928年进入南京大学文学院,学习古典文学、历史、日语和梵语。1935年春,他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帝大文学部。在东京,常先生与郭沫若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