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日本侵占与统治南京的近8年期间,是南京帮会、教门活动的一个高峰,也是其作恶最多的一个时期.本文以首次披露与利用多种档案文件与其他史料为基础,系统论述了日伪时期南京各帮会、教门的组织与活动情况;分析了日伪当局利用青、红帮的差别与矛盾,分别驾驭与利用,为其侵华战争与殖民主义统治服务的险恶用心;而抗日地下组织派遣人员对各帮会教门进行的分化瓦解工作,则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抗战时期,南京地区的帮会、教门组织及其活动出现十分复杂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中共积极争取沦陷城市青年学生开展秘密抗战活动.华北根据地城工部门领导的地下党调查日伪组织特务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况,派遣地下工作者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秘密打入城市学校.运用社会关系发展骨干,利用各类公开合法团体发展组织.特别是,通过秘密读书会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最终,动员了许多学生到根据地参加抗战或在沦陷城市秘密从事抗日活动.中共对沦陷城市青年学生的争取工作配合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坚持和发展,是中共乃至中华民族在沦陷区坚持抗战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秘密社会史的研究对象秘密社会史,是中国历史学中一个十分艰深的领域,它以活跃在中国历史上的为数众多的秘密结社为研究对象。一般说来,秘密结社是指那些具有秘密宗旨或教义、按照严格的秘密仪规从事地下活动的下层民间团体,由于各种秘密结社都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活动,因而构成了一个外人不易了解、官方不易控制、正  相似文献   

4.
韩国光复军是韩国临时政府领导的一支活动在二战亚洲战场的韩国民族武装抗日力量。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作为韩国光复军的主要军事统帅机关,在干训、征募、宣传、编制调整、国际军事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为二战对日作战的胜利及韩国独立复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沦陷区妇女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册上不可缺少的一页。沦陷区妇女抗日斗争的历史向世人揭示;中国共产党是沦陷区妇女抗日斗争的发动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沦陷区城市的妇女,主要以隐蔽、秘密的形式从事抗日斗争;沦陷区农村的妇女参加抗日工作比较普遍和深入,牺牲也十分惨重;沦陷区妇女抗日救亡,以秘密斗争为主要形式,但在某些地方,妇女也直接参加抗日武装斗争.沦陷区妇女艰苦卓绝的反日斗争,配合了根据地、国统区的抗日战争,打击了日伪统治。  相似文献   

6.
侵华日军在南京的秘密生化武器试验与战争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华日军在南京的罪行不仅仅是大屠杀与性暴行 ,而且驻南京的日军“荣字第 16 4 4部队”秘密进行的生化武器研究、活体试验及其战争实施长达近七年之久。本文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一长期被掩盖的罪行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与全面的揭露批判。  相似文献   

7.
不屈的南京民众--沦陷时期南京市民的自发抗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侵华期间,南京是日军进行血腥的大屠杀的城市,又长期是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在这日伪统治最严密的中心地区,饱经血泪苦难的南京人民始终没有失掉爱国热情与抵抗意志,在极艰难的条件下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自发抗争。这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1940年6月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南京建立地下组织、领导抗日斗争,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抗日历史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从2001年始至今共召开了十一次,已成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品牌会议之一。在历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韩、朝、日、俄等国学者回顾共同抗日历史、探索合作发展前景,并围绕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中国东北和朝鲜(韩国)的侵略及其殖民统治、东北亚各国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战争责任与编写中日韩三国历史教科书等问题发表论文百余篇并结集出版。回顾历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于促进东北亚各国学者的共同研究和学术交流,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秘密教门源远流长,并作为民间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而备受瞩目.秘密教门本质上是民间宗教,后来由于官方正统思想的敌视和明清法令的禁止,不得不转入地下,成为秘密教门.晚清时期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诸多秘密教门开始转型,宗教色彩逐渐淡化,而结社性质日益显著.民国以后,秘密教门进入了新的会道门时期,政府在法律上承认了集会结社和宗教信仰自由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并力图将宗教、结社活动纳入政府管理之下.同时,由于民国初期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会道门得到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抗日历史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从2001年始至2007年先后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牡丹江、黑河、尚志、齐齐哈尔和密山市共召开了七次(其中第二次是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和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1.
李鸿章的洋务外交活动中,对朝鲜外交是一项重要内容,留下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李鸿章十分重视与朝鲜的外交。在坚持传统的中朝宗藩关系的前提下,李鸿章积极帮助朝鲜抵御列强的侵略;敦促朝鲜政府,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内政,开放对外贸易。中国被迫卷入中日甲午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清廷顾及维护朝鲜的权益。这反应了李鸿章洋务外交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2.
“北乡”是由解放前在东北的韩国人知识分子提出的乌托邦幻想,其基础是努力在东北寻求生路的生存意志。“北乡”意识产生于以日本的殖民统治为中心的中国、日本、韩国等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力量关系之中,于是韩国人的生存意志在日本的殖民语境中变形为一种乌托邦异国形象。  相似文献   

13.
黄遵宪《朝鲜策略》与近代朝鲜的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期,朝鲜的命运和未来,引起清朝政府的关注,有识之士纷纷建议劝说朝鲜开放。黄遵宪撰《朝鲜策略》提出“亲中国,结日本,联美国,图自强”主张,为朝鲜划策,首先与美国建交,联合拒俄。《策略》在朝鲜引起举国震动,守旧派发起万人上书运动,朝鲜政府决议开放、改革,设立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李鸿章邀美国特使到天津谈判朝美建交事宜,终于实现缔约。由此反映了中国年轻一代外交官灵活务实的思想,和陈腐的洋务派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4.
16世纪末,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史称"壬辰倭乱",此次战争殃及中、朝、日三国。在战乱中众多的朝鲜人被俘至日,大量的朝鲜本图书遭劫掠,使朝鲜的朱子学在日本广泛深入地传播,它对日本朱子学以及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韩国尹在硕教授的《韩国出土木简的形制及其内容》一文,对朝鲜半岛出土的木简的形制、书体、内容及用途做了介绍,并把其同日本和中国的木简进行了对比研究,这不仅对朝鲜半岛的古代史研究,而且对研究形成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半岛、中国、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史等方面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亚的历史一般指中韩日三国的历史,在历史上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国因历史的大迁移,将中国先进文化移到了韩国和日本,并在那里生根发芽,而后形成相互交流的发展关系,在发展交流中,东北亚历史成为了和平、和合、和谐的发展主流.当今这个主流正在强劲的发展着.  相似文献   

17.
“怕漏型”民间故事在中国、朝鲜和日本流传非常广泛,但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怕漏型”故事在朝鲜流传和演变过程中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中朝文化交流的历史视阈——以乾嘉时期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乾嘉时期是中朝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朝鲜士人从其文化诉求出发,与清代文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具有鲜明的文化融合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9.
美朝双方在安全与战略利益以及目标诉求上存在的尖锐矛盾,最终使朝鲜走上了发展核武器之路.朝鲜拥有核武器不仅违背中国及周边大国对朝鲜半岛的基本原则,还为日本发展军事力量提供了借口,同时也为美国军事打击朝鲜创造了可能性.这对与朝鲜咫尺相邻的中国而言,国家安全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因此中国坚决反对朝鲜拥有核武器,并投票赞成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的有关决议,中朝关系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中国始终积极推动六方会谈持续进行,承担起了国际社会所期望的负责任的大国重任.毋庸置疑,未来中朝两国还会继续保持和发展传统友谊.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中止了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山西在日军的统治下建立了日伪山西省公署,在日伪华北临时政府安排下,曾先后向日本派出了四批共44人的留学生。在此期间还有部分在省外就学的山西籍学生通过其它的途径留学日本。抗战期间的山西赴日留学,是非常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