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事论>中,冯友兰从现代化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的文化问题,认为未来的中国文化将是现代化与民族性的相结合.在他看来,现代化并不是西化或欧化;现代化也不只是要实现中国文化的类型转变,同时还要保留中国文化的民族性.这种思想超出了全盘西化论、中国文化本位论的局限,为后人思考中西文化关系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而且也是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行者,他为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做出了新颖独特的四大理论贡献:(一)中国现代化目标──振兴中华论,他是这个口号和目标的最早倡导者。振兴中华论体现了把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复兴意识统一起来的现代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二)中国现代化纲领──三民主义论。其本质是属于资本主义范畴的,其闪光点在于探索一种趋向于人民主体论的中国现代化模式,以求超越资本主体论的西方现代化模式;(三)中国现代化道路──自主开放论。他是中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首倡者,他要求把对外开放的全面性与独立自主的主体性结合起来;(四)中国现代化文化──综合创新论。他主张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的道路,吸收中国传统的母体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之精华,综合创造中国新文化。“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这是20世纪前期、中期、后期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三位巨人和三面旗帜;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继承了孙中山现代化思想精华,扬弃了他的历史局限和思想局限,终于使世纪之交的中国迎来了现代化的关键期、起飞期。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一个新的视角分析评价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西化论”的历史渊源、思想本质及其影响。认为其进化论的历史观、科学主义的价值观和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的封建斗争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全面反传统”的极端文化批判态度,滋生出民族虚无主义的消极思想;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全盘西化”,“西化论”是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误区。  相似文献   

4.
论毛泽东的现代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思想的集大成者。首先,他举社会主义为中国革命的前途,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角度论述中国现代化之必要性,深化了这个延续百余年的历史主题。其次,在目标模式上,毛论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相结合模式的历史必然性,超越了历史上出现的全盘西化论与文化守成论、中西文化体用之争,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再次,毛指出现代化具体道路问题,是目标模式结合国情和民族特点的具体落实问题,这就在超越现代化即西方化的理解的同时,又反对把苏联东欧经验等同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身的做法,从而开始了中国式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哲学主题是与现代化的历史主题、中西论争的文化思想主题相一致的。围绕着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一主题,文化思想界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古今中西的论争.它肇始于近代,延展到当代,提挈了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总纲,也制约着近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轨迹与走向.哲学对现代化的回应方式有文化保守主义的(以新儒家为代表)、自由主义的(表现为全盘西化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对现代化的回应方式历史证明是错误的,真正有效的回应方式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包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跳出了中西论争的怪圈,主张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特色),超越了经济与伦理的“二律背反”,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否则不是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哲学应该以邓小平特色理论为指导,走向现代化这个现实,回答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超越文化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6.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的最终体现.在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毛泽东的文化现代化思想无疑占有重要地位,他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中国文化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他回答了涉及中国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并且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救赎论”是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为前提的,原罪的思想即罪感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原罪的思想”———这种观点几乎成了人们的常识、共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原罪思想”,这一思想可能就蕴藏在庄子关于“混沌开窍”的寓言之中。各民族关于原罪的思想,可能正是自己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巨大的精神文化资源。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迫切需要找到属于自己民族的“原罪思想”。  相似文献   

8.
由青岛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王继训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化论坛》(第一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是对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拓展延伸,是在长期的钻研探索中得出的思想结晶和理论硕果,从而在更深、更精的领域中寻求对中国文化史的把握。《中国文化论坛》(第一辑)分为三个部分:传统与文化反思、现代化与文化建构和文化散论。第一部分“传统与文化反思”。它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阐释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论题。第二部分“现代化与文化建构”。则从不同层面研讨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文化论题。第三部分“文化散论”。它立论角度新…  相似文献   

9.
论梁启超对中国文化向现代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梁启超对中国文化向现代发展的探讨蒋广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论题实际上是指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哲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精神文化形式所起的作用和应有的地位问题。梁启超认为传统文化必定能融注到现代生活中来,而融注到现代比过程中的传统文化也必...  相似文献   

10.
30年代初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探要杨林书1933年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是我国知识界首次以现代化为题展开的一次探讨.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现代思想史多偏重于政治、文化思想的研究,忽视了现代化思想的探讨,因而这次现代化讨论也随之湮没,不见于中国现代思想史的有关专...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巨人,对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国情出发,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尽管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上存在一些失误,但瑕不掩瑜,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不失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论郑樵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樵是我国杰出的古典目录学家,他的目录学思想蕴含着整体论、类例论、记录论、揭示论和目录学的学科地位论五个层面。郑樵的目录学思想和历史上伟大学者的思想一样,既有成就的一面,又有局限性。郑樵目录学思想主要来源于中国文化的批判意识、书目实践和思想建构,正是这些来源构成了郑樵目录学思想的特点。郑樵不仅代表了中国目录学,也代表了中国文化和学术,并观照着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时代主题,这就是中国现代化,这是一个跨世纪的大课题。从两宋以来,中国先后有六次痛失完成社会变革、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历史机遇;今天正是一个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带领20世纪中国现代化起步的三位历史巨人。“三民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改造论和建设论)”,是指引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三面主要理论旗帜。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邓小平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也有毛泽东的奠基之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理论思维高度回答了三大课题:中国现代化道路问题;体制现代化目标问题;中国现代化主体确立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新儒家及不少传统哲学思想的研究,非常热衷于心性论的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能否达到他们自诩的目标,即阐明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和深层内涵,使之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之需要,却是有问题的。首先应当有关于中国文化中人之为人的实际生活结构研究和中国人论研究,然后才可能有比较恰当的中国人性论等等的研究。本文以孔子研究为例,通过与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中相关观点的商榷,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阐述了孔子思想的真正依据及其人论,指出着重研究中国人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在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时,突破了这一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二维论”的认识局限,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既由马克思主义提供理论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丰富养料,又借鉴了西方进步文化合理要素的“三维论”。比较系统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进步文化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系列思想理论,从而回答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何而来、为何如此等重大问题,使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6.
美国人类学家在研究墨西哥城市底层群体的过程中提出了贫困文化论。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贫困文化论被一些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引入用于指称少数民族群体的传统文化。 文章从发生学的意义上梳理了贫困文化论的原初含义,回顾了其传入中国之后的意义变迁,并批评了贫困文化论在中国的误用与滥用情况。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现代化的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重新得到承认,造成了贫困文化论和民族文化多样性话语的当代并置和矛盾冲突。 最后,以人类学的整体主义文化观批评了国家发展主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两种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发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内容丰富、涉及深广,最主要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和平与发展论;现代化建设中心论;改革创新论;质量建设论;协调发展论和中国特色论。邓小平关于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新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规律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一股以接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的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正在中国兴起,其背景是国内政治氛围的改善和国际关于东亚伦理的讨论,内在原因是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及其普遍价值。新文化保守主义重在回答中西文化关系及其未来走向问题,出现了契合论、对治论、优越论三种类型。新文化保守主义在历史主题、主体心态、思想旨趣上有积极意义,而在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精神等方面存在突出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 、“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论思想是现代科学有机论思想的重要来源。包括有机论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和科学的发展曾经起过推动作用。它经过马可波罗和莱布尼茨的努力 ,白晋的发现 ,对 19世纪辩证唯物自然观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世纪的有机论哲学家怀特海和李约瑟发现了中国古代有机论思想的现代科学价值。当代科学家之所以把目光转向中国古代的有机论思想 ,是因为它对现代科学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