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世界遗产地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山西五台山,之所以能传入佛教并将佛教文化保存发展下来,与其地形、气候、气象等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也一步步被描绘为文殊菩萨的形象或载体。本文通过对地理要素与佛教要素的相互关系分析,深度探讨佛教文化的传入和发展与五台山自然地理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1989年夏天,佛教圣地五台山中台顶,在修复"说法台"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从旧殿宇基础下,突然挖出了大量金币。在场的几十名施工人员,从土砾中将金币哄抢一空。当管理人员得悉此情后,立即向五台山宗教管理处和五台山公安派出所报告。宗教处在派出所干警协助下,对参与施工人员,宣讲国家法律法规,当场追缴回五百余枚金币。但据知情人反映,尚有四五百枚已被人们悄悄带走。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是自然界经过25亿年以上的地质地壳演化而来,其地质具有古老性、复杂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但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市场疲软,与其地质遗迹极高的科学、科普价值极不匹配。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加快现代化、数字化地质博物馆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地质科普旅游效应、提高地质公园的宣传等,以期为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深度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柏祥 《山西老年》2008,(11):10-11
1970年,是"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第五年,也是林彪阴谋夺取最高权力和加紧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一年。正是这一年的夏天,林彪在驰名古今中外的佛教圣地——五台山,兴师动众,大兴土木,为他兴建特别"别墅",实为"行宫"。  相似文献   

5.
北宋王朝与五台山佛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台山佛教与宋统治者的关系颇为特殊,宋太祖时,五台山僧正参与北汉政权,与宋相抗。宋太宗灭北汉后,五台山僧正转而投靠宋王朝,宋朝廷则给予支持、扶植,同时设置五台山寺务司,以加强管理。宋徽宗时曾一度压抑五台山佛教。至钦宗时,五台山僧人起兵抗金,效忠宋室。就全国范围看,五台山佛教地位仅次于东京(开封)的大相国寺,居于天台、峨嵋、庐山之上。  相似文献   

6.
海博 《老友》2012,(6):50-52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距太原市230公里,与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它是中国佛教圣地及旅游胜地,位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9年6月,五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是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目前游人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不仅位于四大佛教圣地之末 ,而且在本省也落到绵山之后 ,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区旅游形象笼统模糊、并缺乏相应的宣传口号。文章分别从自然环境、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古代建筑四个方面对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做了基本形象设计 ,并提出了“清凉佛国五台山”的宣传口号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五台山自然地理环境的介绍,佛教文化的分析,指出五台山旅游业的发展应以宗教旅游为龙头,带动其它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旅游基地。  相似文献   

9.
晋阳 《山西老年》2010,(3):48-49
五台山座落在山西省东北部,曲折连绵,千姿百态。东、西、南、北、中五峰对峙,雄伟壮丽。"(峰)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山,或五顶山。巍巍五台顶,海拔均在三千米左右,气候严寒,"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  相似文献   

10.
日本入唐学问僧圆仁在前往五台山求法的过程中曾途经青州,青州在其求法之旅中意义重要,在这里,圆仁获得了在唐朝巡礼求法的合法资格,在青州益都县停留期间,和当地的重要官员广泛接触,获得了当时淄春节度使等给予的生活资助,从这里顺利踏上了前往五台山的求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毗邻南京市的宝华山隆昌寺已有1500余年。历史上曾与峨眉山、五台山并列为我国三座佛教名山,康熙、乾隆、梁武帝三位皇帝曾先后莅临拜谒。隆昌寺四周有36座山头恰似36朵莲花瓣。隆昌寺位于莲花的底座,有只闻钟声、不见寺庙之说,是我国佛教律宗第一名刹,是闻名全国的佛教僧侣受戒的第一戒场,被誉为佛教的最高学府。然而宝华山隆昌寺名声虽大,旅游、敬香、参观的人员全年仅有5万人次,旅游收入全年仅有180万元,旅游人数只有茅山的二十分之一,旅游收入不足茅山的三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型构建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五台山旅游资源的现状、文化景观遗产的特点及管理机制,可以建立一种驱动发展因素和持续发展因素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五台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定量评估。未来五台山的文化旅游应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博弈关系,重点从五个方面来优化五台山文化景观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品质。  相似文献   

13.
奝然是北宋时期第一位来华的日本僧人,他对于五台山文殊信仰在日本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来华前,奝然所在寺庙虽与五台山有着较深的渊源,但奝然却经历了一个从并未将志向定位为五台山到志在五台山的过程;来华期间,在五台山的朝礼给了他心灵的冲击,终于使其下定决心建立日本五台山;回国后,奝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由他的弟子建立了日本的五台山.文章通过对裔然来华前、来华期间、回国后的考察来分析奝然对五台山文殊信仰在日本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塑料菩提     
杨主桦 《社区》2014,(14):22-23
五台山,千篇一律的寺庙与金碧辉煌的雕饰,死气沉沉。倒是每个寺庙,每一条小巷子,都在卖佛珠,却是有趣。  相似文献   

15.
自唐以降至宋朝,五台山佛教文化繁荣发展,随之而起的朝台活动进一步传播了五台山佛教文化.朝台路线分别由东路镇州、南路太原、北路幽州、西路宁夏府路灵州四条路线去往五台山.分析成寻巡礼五台山的路线情况及入宋的原因,成寻的巡礼为五台山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历史上崇信佛教的帝王中,隋文帝也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其迷信佛教的程度与梁武帝相比有所不及。隋文帝对佛教的复兴确实做了很大的贡献,在国家的政策上给予其法律的保证,并大兴土木,建寺修塔,设置专门的僧官负责宣扬佛教的思想,国家出资维持官寺的运营。在隋文帝执政的24年间,佛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大正藏》卷五十二《辩正论》卷三载,其间度僧23万人,立寺3792所,写经46藏、132086卷,修故经3853部,造像106580区。隋文帝结束了中国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的历史功绩是伟大的,其宗教政策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王权与佛教,甚至说王权与宗教的结合是统治王朝与宗教相互利用的结果。一方面,新政权在成立之初,借用宗教的神秘等来宣传新政的合法性与神圣性;另一方面,宗教要想得到足够的财力与政策上的支持必须与政权结合。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五台归来不看庙。"位于山西省的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去过五台山的人,都为五台山上林立的寺庙感到惊叹。那么,五台山上究竟有多少寺庙呢?专家指出,即使到现在,要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游人对五台山佛教文化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五台山要想具有活力和竞争力,必须提高旅游品位和文化层次,应重点发展文殊文化旅游,以文殊智慧体现时代精神为依托打造旅游品牌,将无形的文殊智慧以有形的旅游产品为载体来象征和展示,促进五台山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乾隆朝《军机处上谕档》《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乾隆帝起居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及录副奏折、题本、硃批奏折等原始资料,尝试重新架构乾隆帝六次西巡五台山之史实,从微观视角,全新解析乾隆帝朝台的具体历史原因、过程,并从乾隆帝自身、北京皇家藏传佛教信仰的发展和成型及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发展三个维度,来诠释其六巡五台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代泰山灵岩寺住持承嗣方式由甲乙制改为十方制,不仅使其在当时佛教界的地位大大提升,而且使其在宋元时期的佛教宗派更加丰富。宋元时期泰山灵岩寺的寺院经济在国家的保护下也有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