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2007年第5期)发表了王文元先生的一篇文章——“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王文”),文章的摘要中说:“本文从语言起源、音响与音位、语言与思维三个方面批判了索绪尔的语音中心主义谬说.正本清源,还汉语特别是汉字以本来面貌。”看到“批判索绪尔谬说”几个字,  相似文献   

2.
汉语自动分词和词性标注一体化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高层次信息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自然语言理解一直是人工智能界所关注的核心课题之一。“汉语分词”就成为中文信息处理的一个研究课题。国内外从事汉语自动分词系统研究已有十几年,迄今尚无真正成熟的实用系统面世。自动分词研究中的两个主要的困难:1未登录词的辨识,2歧义切分字段的处理。所谓未登录词就是分词系统的词典中没有收录的词。汉语词汇是一个开放的集合,无论建立多么庞大的词典,都不可能穷举所有的词。所谓歧义切分字段。就是指汉语句子中的某些字段,如果纯粹根据词表作机械的字符串匹配,则它可能存在多种切分的形式。关…  相似文献   

3.
借鉴汉语分词规范,《信息处理用现代蒙古语切分规范》需遵循面向信息处理为主,面向语言学为辅,符合语言学理论,以人为本,定量及定性相结合等指导思想及科学性和严谨性、完整性、一致性、通用性等制订原则。其体例采用语法角度的分词法,切分范围包括14类基本词和10类非词单位。汉语分词规范概述部分的标点符号、习用语、缩略语、非汉字符号等内容,及具体说明部分的名词、数词等内容需加以深入研究;与《信息处理用现代蒙古语切分规范》有关的构词法可分为词法构词法、复合词缩略法、句法构词法、重叠法、仿叠法5种;蒙古语二字、三字复合词有多种类型,其切分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4.
一、论题的缘起1998年1期的《语言文字应用》杂志在“把语言文字研究全面推向21世纪”的栏目中组织了一批专稿。其中,有两篇文章值得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一是《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应以字的研究为基础》,强调语言的民族性,认为:“汉语的结构核心是语义……印欧语的结构核心是语法”,“与语言结构的性质相联系的问题就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印欧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词,而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词’在欧洲语言里是现成的……汉语恰好相反,现成的是‘字’……汉语里的‘词’之所以不容易归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就是本来没有…  相似文献   

5.
《国际歌》中译文改动真相--我和胡乔木的一场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光远 《学术界》2001,(1):111-116
《作家文摘》2 0 0 0年 4月 7日有一篇摘自 3月 2 4日《解放日报》绿原文的文章 ,题目是《〈国际歌〉中译文改动真相》。绿原文章在《随笔》上发表时的题目本来是《〈国际歌〉几种文本的比较》 ,现在变成这样 ,不知道《解放日报》原来如此 ,还是《作家文摘》编者所为 ?看到这样的题目 ,我就不得不写现在这样一篇颇有一点“对着干”味道的文章。我是讨论那次改动的当事人 ,有澄清事实以免继续讹传的社会责任。《随笔》最近一期上已刊出我在 1 999年 1 0月 1 3日写成的《四十年前关于〈国际歌〉译文的一场争论》和五百多字的一篇《前记》 ,告…  相似文献   

6.
《学术论坛》1985年第二期,刊登了杨欢进、王毅武同志:消费“本来不属于经济学的范围”不是马克思的观点吗?说消费“本来不属于经济学的范围”,这正是“马克思自己的观点,并认为我的文章(见《学术论坛》1984年第三期) “面临着三个无法解决的矛盾。”对此,我认为有弄清楚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唐代以前,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用汉语汉文创作的书面文学作品十分罕见,即便有,也多半是用汉文记录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或翻译之作,如《越人歌》、《白狼歌》、《行人歌》、《巴人歌》等。自唐代开始,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直接用汉语汉文进行文学创作的现象逐渐兴起,且一发而不可收。本文拟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进行初步探讨。自汉代以来,由华夏族演变而来的汉族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主体民族,它不仅人口众多,而且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上也高于其它兄弟民族。汉族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已…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两个大类。它们中间存在两种空隙:字间空隙和词间空隙。字间空隙就是字和字之间的空隙。这是所有文字必须具备的。任何一种文字体系,在视觉上不可能是不能分解的—个图形或者线条集合,它必须分解成可以  相似文献   

9.
《老乞大》是古代高丽和李朝时期人们学习汉语广泛使用的会话教材,在过去的数百年间,该书经过了汉语原文和谚文的多次修订,是考察汉语和韩国语变化的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在《楚辞》中,有一组《九歌》;在《九歌》中,有一篇《东君》。 《九歌·东君》是一则神话,也是一首诗歌,确切地说,它是以诗歌形式记下的一则太阳神话,是神话与诗歌的结合。它是民间的口头文学,也是作家的书面文学,更确切些说,它是我国古代的伟大作家屈原,在原始形态的民间文学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  相似文献   

11.
竹王传说问世后,通过书面记载和口头传承两个渠道保留至今。从书面记载来看,既有《华阳国志》、《水经注》、《后汉书》《路史》、民国《贵州通志》等历史典籍,也有《述异记》等笔记小说,还有薛涛、杨文莹、余上泗、郑珍等人的诗歌;从口头传承来看,这一传说在贵州、四川、云南、广西、湖南、湖北的仡佬、苗、彝、布依、壮、仫佬等民族中世代相传。在两千多年漫长的时间中,在祖国西南  相似文献   

12.
古代汉语的身体名词是汉语词汇史应重点关注的对象。文章对《诗经》中记录的身体名词作了分类描写,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材料和基本平台。  相似文献   

13.
汉语介词的研究中,现代汉语介词研究得比较充分,古代汉语介词的研究则相对不足,其中又以中古汉语介词的研究最为薄弱。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对中古汉语时间介词进行专题研究的论著,这方面的研究零散地分布在各类论著中:1、汉语史类专著。如王力的《汉语史稿》,潘允中的《汉语语法史概要》,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史存直《汉语语法史纲要》,太田辰夫的《汉语史通考》,向熹的《简明  相似文献   

14.
1998-2003年汉语音韵学研究综述(续篇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1、12期发表了拙文《1998-2003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上篇)》和《1998-2003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下篇)》,分别概述了1998—2003年上古音、中古音和近代音的研究情况。本文是前两篇文章的继续,将包括三个部分:四、1998-2003年汉语音韵与汉语方音比较研究概况;五、1998-2003年汉语音韵与少数民族语音的比较研究概况;六、1998-2003年汉语音韵与他国语言对音研究概况;四、1998-2003年汉语音韵与汉语方音比较研究概况(一)汉语音韵与汉语方音综合比较研究1、方言间系统比较研究问题,如王福堂《平话、湘南土话和…  相似文献   

15.
三部教材是: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简称为上海本),黄伯荣先生和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简称为兰州本),张静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简称为郑州本)。 几种句结构有:主谓宾结构,状动补结构,动宾补结构,双宾结构。其他句结构也偶有涉及,但只是陪衬。 (一)“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 55年到56年的主宾语讨论时,许多文章谈到这类句子。这类句子有点特殊,但并不少见。这句的意思很清楚,可是在进行句法分析时遇到了麻烦。从意义上看,  相似文献   

16.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有(■)字,学界尚无说。通过考释可以认为,它是个从■■(■)声的形声字,就是《尚书·顾命》中之“瞿”字。本来所指可能是一种戚钺类兵器。  相似文献   

17.
《近代汉语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一部很有特色,很有独到之处的好书。 一、开近代汉语通论著作之先河。近代汉语是处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一门独立的有重要意义的学科,但是,这门学科研究的起步很晚,投入的人力也很少,至今尚未受到更多的人的重视,许多问题都未解决。正如作者在该书序言中提到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各自都已拥有数以百计的通论性著作的时候,近代汉语的同类型著作连一本也没有!”由此可见,作者撰写此书的需要,以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导言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而消费这个不仅被看成终点而且被看成最后目的的结束行为,除了它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起点并重新引起整个过程之外,本来不属于经济学的范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26页)对此,蔡德容同志在《马克思论消费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文中认为:“消费‘本来不属于  相似文献   

19.
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独有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50篇用骈文创作,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骈偶对仗。骈偶作为汉语独有的一种表达方式,与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汉语的特点密切相关。《文心雕龙.丽辞》专论文章的骈偶属对,从其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勰推崇自然成对、迭用奇偶、情文并茂的骈文,反对盲目追求形式的平庸之作。  相似文献   

20.
周阿根 《学术界》2006,(3):114-119
《汉语大词典》中一些方言词语释义存在疏漏或不确,某些方言语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准确释义的线索。文章利用这些方言资料,对《汉语大词典》中“判”、“响”、“”、“锥”、“滴”、“坑”、“炉”、“掠”“、扌歪”“、纂”、“猴”、“挺”等12个误释的方言词进行考辨,经过分析和论证,我们提出了自己的修正意见,以期《汉语大词典》修订时补充、修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