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是最善于借鉴、学习前人经验的.他广泛地吸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自己气象万千的作品世界.在所有使他受益的前人中,杜甫是一个对辛弃疾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又少有人提及的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诸多相通,使得辛弃疾的词中留下了浓重的老杜痕迹.  相似文献   

2.
陈寅恪与郭沫若生活在同一时代,并且都在史学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从比较的角度探讨二人治学特色的同异,应是不无意义的工作.于相同处着眼,二人都能勇预时流,运用新史学的材料与方法以及唯物辩证法,同时结合社会需要而研究学术,这些是他们取得巨大成就的法宝.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同志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学家。他对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荣旗帜。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纪念这位民族伟人的九十诞辰之际,记述郭沫若与朝鲜,也是有其历史意义的。朝鲜与我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两国就有着密切联系。政治交往、经济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客观事物总是以它固有的规律呈螺旋型前进,否定——在否定的基础上肯定——重新否定,在这种对客观事物不断深化的认识中,人们的思维获得飞升.当我们考察“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的时候,当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未来建设的意义的时候,当我们注意到新儒学在港澳及东南亚的研究新论叠出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回头审看我们建设新文学所走过的“之”字型道路,以便找出对于我们建设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有益于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昌盛的新文学.  相似文献   

5.
叶梦得是两宋之交著名的政治与文化名人,作为蔡京的“门生”,被卷入北宋新旧党争之中,也因此常常被指为“绍述余党”。故“党熙宁,抑元祐”,就成为攻击叶梦得的主要罪证。本文择取新旧两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王安石与苏轼,窥探叶梦得与他们的关系及其评价。事实上,叶梦得与苏轼及其后人、门人和追随者之间存在着诸多学缘、血缘和情缘的复杂关系,其对苏轼学术渊源的秉承、生活旨趣的趋同和文学创作的规模,无不渗透出一股浓浓的“景苏”情结。相比较而言,叶梦得与王安石之间没有这样的复杂关系和特殊的“情结”,不过,在叶梦得的心目中,王安石和苏轼同是伟人,并无明显的轻重厚薄之分。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文学形式高度发展之际弘扬屈骚汉魏传统,集六朝之大成的庾信直接启迪了唐代文学巨擘杜甫。从这一观点出发,本文对庾、杜在人生遭际,创作胸襟,审美境界及诗歌表现手法上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今年第三期《淄博师专学报》发表一篇公开信,就我们在《略谈郭沫若的党籍问题及其研究状况》(以下简称《略谈》)一文中关于郭沫若脱党的观点进行批评,并多有指摘,质问我们用心何在。虽然我们觉得作者裘燕似乎对拙作未加细读,更未透彻理解,所提问题又尖锐刺激,咄咄逼人,但我们仍认为这是正常的学术争论,应该欢迎,并乐于和裘燕同志一道,继续讨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该文探讨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英国文学如何在文学思想、题材、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影响郭沫若;郭沫若又怎样学习莎士比亚、雪莱、约翰·沁孤、高尔斯华绥等作家的文艺思想和艺术创作的长处,加以创造性的融铸,形成自己独具的艺术个性和风格;郭沫若的文艺思想与创作,同英国文学有何渊源关系等问题。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论述,为世界文学走进中国,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先生说:“将外国诗译成中文,也得象诗才行.有些同志过分强调直译,硬译.可是诗是有一定的格调,一定的韵律,一定的诗的成分的.如果把以上这些一律取消,那么译出来就毫无味道,简直不象诗了.”他还十分形象地说:“一杯伏特卡酒不能换成一杯自开水,总要还他一杯汾酒或茅台,才算尽了责.”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其文道观来看,"辞达"的文艺观完全跳出了传统的文道关系论,既肯定了文艺的实践性价值,也强调了文艺自身独立的价值;其次从其自然观来看,苏轼具有形而上本体意义的自然观,破除了性情抒发与艺术技艺之间的对立,强调了人的情感的重要性;再次,苏轼"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观,熔铸成古代士大夫文化人格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求心灵的依托与慰藉,王维与陶渊明以不同的心态走入自然.王维淡漠人事,一意参禅,力图以释家的空与寂来消除内心的痛苦.对王维而言,山水是外在的.而陶渊明把田园融入自己的生活,隐逸成为陶渊明的生活方式,作为现实社会的异在形式,田园是陶渊明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秦观是苏轼最中意的弟子,元丰时期他们相识、相知,元祐、绍圣、元符时期政治上同升并黜。“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文才、生活诸方面的契合。他们和而不同的相处、相交之道,对于今天的我们更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蓑烟雨任平生——论苏轼的人生哲学与文学创作马银华在中国古代,苏轼是经历磨难最多、生活起伏最大的作家之一。在多次的宦海浮沉中,饱受痛苦折磨的苏轼不屈服于命运摆布,从自己生活经历出发对人生社会进行了深入思索,并通过对儒道释等传统哲学的吸收融合,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一生学术研究,充满怀疑与变化,这既是他不惧权威、敢于独抒己见,融汇百家、打通古今中外,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诸特征与精神形成的内在动力,也是其建树丰硕、成为“球形”文化巨人的重要秘诀。当然,这也是郭沫若迄今为止遭受诸多非议的重要原因之一。郭沫若的学术观念与研究方法,深受蜀学精神传统影响,显示出与后者本质属性的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5.
进化论与泛神论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学说 ,主要是作为思维方式被接受和运用的。文章认为鲁迅的“向前看”与郭沫若的“向后看”源于对原始思维的不同态度。以互渗为基础的原始思维在郭沫若那里转化为其前期新诗的艺术构思 ,而在鲁迅那里则凝结成国民劣根性的集中体现——精神胜利法。这便显示了五四为艺术与为人生的两大分野。也成为鲁、郭对比的一相基本出发点。二十年代后期 ,鲁迅、郭沫若殊途同归地走向马克思主义也可由此寻出端倪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早期创作传达了一种亲近自然、尊崇自然、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的生态情怀,他笔下自然与人的关系更多体现为诗意栖居的生命诉求,彰显了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希冀.在他的生态情怀和生命诉求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实际上构成一种生态意义上的理想状态,为中国现代文学展示了生态文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左翼文艺理论建设经历了初、中、后期三个阶段,形成了中国左翼主流文艺理论体系。此体系的代表人物是郭沫若、周扬、毛泽东。他们的文艺观既有承续,亦有差异。郭沫若首倡阶级论、工具论、大众论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论的文艺主张,提出了中国左翼文艺理论主体框架的设想;周扬发扬光大,细化、巩固了前述理论;毛泽东在思想政策方面,强化文艺与政治联系,在文艺的思想、形式、行为诸方面,制定了更具左翼特色和实践意义的一系列原则性、实践性、规定性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建立起对中国现当代文艺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国左翼主流文艺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概还没有一个人像郭沫若这样以巨大的反差存在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评价与民间话语的种种"流言"当中.  相似文献   

19.
<正> 苏轼诗题中有“戏”字的有十多首,至于涉笔成趣,诙谐幽默,令人会心微笑的诗句,在苏诗中就更是俯拾即是。应当如何看待这些带有戏谑意味的诗呢?过去人们似乎过分看重了这些诗中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消极因素,例如纪昀就对此类诗作大为不满,责问道:“此种岂可入集?”我认为这种认识是比较表面和片面的,没有抓住诗歌的主要倾向。事实上,这些诗不仅反映了诗人非凡的机智,开朗的性格,而且表现了他坚韧执着的生活态度和愤世嫉俗的精神,不仅有其现实意义,而且是形成苏诗艺术个性的有机因素。  相似文献   

20.
美酒沉醉,在古代中国,是一种独特的人生方式,是在人的心灵中沟通物、我,使社会自我返归自然本我的途径,是现实的相忘,是精神的乐园,是混合着悸惧、幻灭、怀疑与批判的瞬刻永恒的人生极乐,是文学艺术神思的飞越,是一股勃勃不平的非理性精神。当我们把审视的目光投向苏轼,便感受到沉醉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水调歌头》中,他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序》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