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昌都地区是"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藏彝走廊"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上都有其独特之处。近年来,昌都地区愈来愈引起学界的重视,涌现出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文章从历史研究;社会、经济与婚姻家庭研究;宗教、艺术研究等三个方面对近20年来用汉文撰写的关于昌都地区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介绍。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一年一月三日,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了,这是康藏高原升起的一颗启明星,她给昌都地区和西藏人民带来了曙光和希望。昌都在一九五○年十月十九日解放了,原西藏地方之噶厦政府派驻昌都的行政机构沙王府也彻底垮台了。随着我们部队进驻昌都地区各宗县工作的展开,藏族人民亲眼目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对西藏昌都地区藏族民间美术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概述,并选择唐卡、金属锻制工艺、木刻和石刻艺术等作为代表性项目,进一步就传承的历史与现状、传承人、技艺以及艺术特色等进行了调查,最后指出昌都地区藏族民间美术面临的几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意见。  相似文献   

4.
西藏铜佛像制作“昌都工匠群”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作者在考察西藏拉萨地区和昌都地区铜像作坊时发现,这些铜像作坊的工匠均来自昌都的柴维乡和嘎玛乡。近百年来,工匠们不断地从翁达岗村为代表的柴维乡和嘎玛乡迁到西藏各地,或者到新的地方定居组织工场,或者到西南各藏传佛教寺庙制作铜佛像,已形成中国西南最主要的制作藏传佛教铜像的工匠群体。他们主要由血缘和亲戚关系组成,并在各地建立起一个个铜佛像制作工场,对亲缘关系和昌都的地理认同成为其技艺传承的纽带。  相似文献   

5.
法律、政治昌都解放打开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大门阴法唐《中国藏学》2000.4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成立前后魏克《中国藏学》2000.4事实胜于雄辩——评英国人权报告对我拥有西藏主权的否定杜永彬《中国西藏》2000.6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王培英《民族研究》2000.6  相似文献   

6.
刘波  邹敏 《中国藏学》2012,(2):245-246
昌都本地的知名学者土呷(图嘎、土嘎)先生是一位热爱民族文化、研究藏学长达30年的西藏学人,他的新著《西藏昌都历史文化研究文集》(以下简称《昌都》),作为西藏昌都解放60周年大庆献礼图书以及西藏自治区2010年的重点出版物,由中国藏学出版社于2010年9月正式出版。《昌都》系作者个人的研究总集,全书452页,约50万字。正文分12部分,对西藏昌都的历史、社会经济制度、舞蹈艺术、民俗、旅游资源、地方志、《格萨尔》、政协文史资料、宗教、近现代知名人物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包括文化考察侧记性质的《昌都游记》与《随笔》。该著对昌都文化史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展现,可谓"西藏昌都文化史的小型百科  相似文献   

7.
土呷 《西藏研究》2016,(4):10-15
昌都卡若区具有5000多年的社会发展史,是青藏高原人类原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西藏东部门户"之称,建城从初具规模迄今亦有570多年的历史,2014年昌都成为地级市,将原昌都县的行政区域划为卡若区。通过大量藏汉文资料和实地考察,梳理还原昌都古城的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挖掘昌都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对申报昌都卡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好昌都新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呷 《中国藏学》2003,(1):91-102
研究地处横断山脉三江流域的昌都地区的传统建筑变迁情况 ,有助于丰富对藏族建筑史的认识。昌都地区的建筑史可划分为五个阶段、三次高潮 ,上至新石器时期 ,其间历经吐蕃时期、藏传佛教后弘期、明清时期 ,及至近半个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来昌都建筑发展历史进入高峰。卡若文化遗址所揭示的新石器时期卡若先民的房屋营造方法 ,时至今日仍影响着昌都传统民居 ,而且深深影响着藏族建筑的基本样式。昌都地区近二十多年来掀起的建筑高潮 ,无论在建筑形式和建筑艺术上 ,还是在广度和深度上 ,都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出现了以昌庆街为代表的一批符合藏式建筑审美情趣并富有时代气息的建筑。  相似文献   

9.
《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四十周年了。四十年的实践证明《协议》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给西藏民族和西藏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幸福。《协议》的签订与实施,使西藏摆脱帝国国主义的羁绊,西藏得到和平解放,回到祖国大家庭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边疆巩固了祖国西南边防。地处西藏东部横断山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昌都地区,解放得较早,昌都藏族同胞热烈欢迎解放,衷心拥护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为在昌都地区贯彻执行《协议》,支持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保卫国防,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共西藏昌都地委、《中国西藏》杂志社10月1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隆重举行《西藏昌都——历史、传统、现代化》出版座谈会,并藉此纪念昌都解放五十周年。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