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极相联"是马克思对中西两种文化系统相接触的譬喻。以儒家哲学为代表的中国哲学于16世纪西传欧洲之后,得到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回应,中西思想文化发生了实质性的交汇,中国哲学与希腊哲学形成了两大精神动力,不仅促进了近代西方哲学的形成,而且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中西哲学名异实同,中国哲学原则被纳入并渗透于欧洲形而上学体系和思维形式,尤其是自然神论、有机论哲学、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等范畴之中,影响了从莱布尼茨到黑格尔等欧洲主流哲学家。挖掘和研究这一史实不仅有助于还原中华民族对人类思想文化所作的贡献,也有益于开显当代中西方哲学在跨文化交流中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2.
<正> 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是哲学上一个极其重要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说它重要,是因为它与人有没有自由关系极大,说它难以解决,是因为在哲学上几乎没有比这两个范畴更尖锐地相互矛盾了。因而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几乎都对它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观点。恩格斯曾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欧洲近代哲学中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的各种比较成熟的观点,都可以在古希腊哲学中找到它们的胚胎和萌芽。所以,理清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的各种观点的发展线索,不是毫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休谟问题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省林 《文史哲》2004,3(5):134-141
自从休谟提出休谟问题以来,如何理解和解决休谟问题向哲学家们提出了挑战。休谟问题在休谟那里表现为因果问题,即因果联系的必然性问题。休谟的因果问题直接引发了康德的哲学思考,被改造、转换为康德问题。在康德看来,包括因果范畴在内的先天形式作用于经验现象,就形成了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于是,休谟问题成了知识的可能性问题。休谟的因果问题包含着引申出归纳问题的可能性,因此现代经验主义者和批判理性主义者把休谟对因果联系必然性的质疑转换成对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的质疑。正确解决休谟问题的方法论原则是:正确地理解休谟问题;运用辩证思维;坚持实践观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古今西方哲学家对于“存在”范畴的不同表述 ,揭示了“存在”这个西方哲学核心范畴的演变过程 ;恩格斯关于“存在”的科学定义对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有重要意义 ;“存在”的内涵仍将会随着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在十七世纪欧洲大陆的哲学体系中,实体范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时,哲学家们都以回答什么是实体问题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从而对世界的实质作出哲学家自己的解释。别涅狄克特·斯宾诺莎,作为十七世纪尼德兰的杰出哲学家,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也首先研究了实体问题。实体学说是斯宾诺莎自然观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石和核心。他的认识论、心理学、伦理学和宗教无神论,甚至社会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6.
王冰 《理论界》2005,(6):73-74
从先秦到近代哲学,中国哲学家们无论怎样的唯物或唯心,几乎都探讨了事物运动发展的“变易”问题;都触摸了“天人关系”的范畴,并从亲和自然的东方哲学思维中,找到“天人合一”的答案。这一切,都与先秦哲学的变易观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关。先秦诸子为中国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和“贵和尚中”的文化模式奠定了先哲基础。  相似文献   

7.
"物质"、"精神"、"实践"是极易引起争议的哲学范畴,不同的哲学家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们的评价建立在这些基本范畴基础之上的本体论、认识论时,应当慎重。若将这些哲学党性色彩、政治色彩浓厚的范畴回归到哲学的层次,我们对西方哲学家思想的认识就会发生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也会因此而深化。  相似文献   

8.
<正>王夫之与费尔巴哈是中西哲学史上两位集唯物主义之大成和划时代的著名哲学家。王夫之以其气一元论终结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并以其情欲主义人性论和公欲目的论的道德学说,开凿了中国近代哲学之先河。费尔巴哈则由于其唯物主义无神论及其人本主义思想终结了德国古典哲学和欧洲近代哲学。“近代哲学”这一概念,把代表中国近代哲学之开端和代表欧洲近代哲学之终结的这两位哲学家联系到了一起。由于两者分属于“近代哲学”的两极,加之历史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因而王夫之哲学不可能具有费尔巴哈哲学的顽强战斗性和鲜明的资产阶级立场,费尔巴哈哲学则不仅达到了近代哲学的顶峰,而且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但尽管如此,两者的思想也还是不乏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主体和客体是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 ,对主客体及其关系的研究是哲学领域中的一个永恒课题。纵观欧洲哲学发展历史 ,它对主客体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发展圆圈 ,也就是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和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偏重于研究客体的正阶段 ,到近代初期欧洲哲学偏重于对主体问题探讨的反阶段 ,再到近代后期哲学关于主客体统一认识的合阶段。不同阶段对人类实践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哲学对人进行系统分析时,越来越感到人的活动范畴的重要性,甚至将活动范畴作为哲学的基础和核心,然而,活动范畴并非现代哲学形成的新范畴。追溯哲学发展史,我们发现,活动始终是哲学探讨的现象。哲学家们对活动的哲学思考,形成了哲学的活动观。甚至在前哲学时期...  相似文献   

11.
决定论:从因果决定论到一般决定论──邦格对因果决定论的批判与发展廖延弼近代以来,由于牛顿力学的确立及其长足的发展,哲学家以此为根据,创立了统治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达三百多年之久的机械决定论(在经典物理看来,机械决定论等同于因果决定论)。可是到了...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在理论界,对系统与要素这对概念能否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看法不一。本文想就此谈一点看法。 一、系统与要素的哲学含义 从古希腊哲学到当代哲学,许多著名哲学家都谈过系统和要素的问题。在当代,国内外有关文章给系统和要素所下的定义不下十几种,那么到底什么叫系统和要素呢?  相似文献   

13.
历代哲学,无论是唯物主义哲学还是唯心主义哲学,都涉及到实践范畴,但在不同的哲学派别或同一派别的不同学者那里,实践范畴的含义是迥然有别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很长一个时期内,哲学家们始终没有给“实践”一个科学的规定。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第一次对实践范畴作出了科学的规定,揭示了实践的本质之所在。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实践范畴的论述分散于众多的经典著作中,加之各人理解的不同,致使其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范畴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从我国哲学界中流行的众分的实践范畴的定义中可以得到证明。因此,有必…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把因果性问题说成是当代科学和哲学的“最难解的谜”。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至少有一点是真的,即因果性问题确实是哲学上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正如M·W·瓦托夫斯基所说:“因果性原理的漫长历史就是这样:形成它和改造它,适应它,伪装它,在各种名称下重新解释它,并且甚至消除它”。自从休谟从唯心主义观点提出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因果观以来,围绕着因果的客观性和必然性问题,哲学家提出了许多主张,本文评介的概率因果观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因果观,在当代科学和哲学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作为客观世界发展规律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因果学说,从来就是哲学家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哲学史上,休谟和康德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是众所周知的。他们都企图通过对因果学说的论证,给当时的科学知识作出哲学的解释。然而休谟站在经验论立场上提出的因果学说,却否定了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动摇了科学的基础。康德承认休谟的因果学说的启示打破了他的独断主义迷梦,使他走上了批判主义道路。但是,他不赞成休谟的结论。在康德看来,休谟所以得到那个结果,是经验论发展的必然结局,说明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经验论已经走投无路了。为了把认识论的研究引上正确的轨道,为自然科学的真理性作出正确的解释,康德从批判主义观点出发,分析和回答了休谟的诘难,论述了他的经验论的因果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哲学家有着不同的认知方式,与西方哲学家相比,认知对象的混成性、认知范畴的意境性、认知方法的直觉性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认知特质.兼论及中国古代哲学之研究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东西方哲学家有着不同的认知方式,与西方哲学家相比,认知对象的混成性、认知范畴的意境性、认知方法的直觉性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认知特质。兼论及中国古代哲学之研究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8.
巴门尼德是埃利亚学派的创始人,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由于他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并论证了“存在”范畴,第一次提出了“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命题,因而,对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但是,关于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多年以来,在我国一直把他归结为唯心主义派别。只是近年来才有的同志对这一结论提出了异议,并对其唯物主义性质做了初步论证。但论证还不是十分充分的,“唯心论”一说仍坚持己见,并且觉得还有道理。本文力图遵循恩格斯划分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从巴门尼德本人的论述入手,再次对其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继续论辩。  相似文献   

19.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其批判哲学中提出并阐释了知性范畴理论,而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狄尔泰则在其人文科学中提出和讨论了生命范畴理论。本文从两类范畴的提出背景、产生渊源、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等方面作了一种比较性分析,这不仅一个侧面展示了康德哲学对狄尔泰的深刻影响,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命范畴理论对于狄尔泰哲学理论构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西方哲学史上实体思维模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Substance)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自亚里士多德提出实体概念以来,它在几乎全部前康德体系中被引用或阐释,这是由本体论及其问题带来的必然后果,由此而形成的西方哲学史上独特的实体主义传统,极大地影响了西方早期哲学的发展。它的内涵和意义因哲学家解释和建构世界图景的视角与方法的不同具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使实体范畴随哲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丰富其含义。本文试图以实体概念和这一思维模式的发展为线索,解释这一哲学重要范畴的意义变迁,以期把握哲学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