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民文化是维持和发展民主制度的必要条件。作为缺少公民意识的中国面临着建设公民文化的重任。虽然当前的公民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就,但却存在公民教育形式化、市民意识的缺失、无法回避的村民意识等问题。市民社会理论在中国的兴起为公民文化建设带来了曙光,为当下公民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社会文明程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滞后,伦理道德缺失,产生出种种社会问题。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速度傲视全球的当今,中国社会却陷入了深深的诚信危机。尽管我们的社会仍不乏闪耀人性光辉的事例,但社会中屡屡发生的道德诚信缺失现象却在不断侵蚀着我们社会的文明根基,令人忧心。一个诚信缺乏、道德缺失的社会,无论其经济多么发达,都不可能为他人所景仰。对于中国人来说,当今最重要的乃是如何弘扬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并学习、借鉴世界上一切有益的文化资源,重建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建设一个法治、民主、诚信、包容和充满爱心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3.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上政府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的不完善,以及慈善机构本身的问题造成了我国慈善文化一定的缺失。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我们必须加强政府在慈善文化建设中的倡导和规范作用以及慈善机构自身建设,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公民的慈善意识,共同营造我国慈善文化建设氛围。  相似文献   

4.
尽管“道德缺失”是转型期中国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但当代的“道德缺失”现象并非严重到了危机阶段,中国古代也不是“道德天堂”。今天的道德困境可以归因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这种问题的解决,需依靠有效的维护机制作为保障。落实到根本,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5.
诚信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诚信文化应该上升到市场经济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诚信缺失的严重危害使得市场经济文化必然要以诚信建设为核心,要培养信用观念、建立信用法规、规范信用行为,多管齐下,积极营造良好的诚信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文化问题是20世纪重要问题之一,几次文化论争对于推动社会前进起了重要作用。文化建设在当代社会建设中更具有战略地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将其与经济建设并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之战略地位的确认,是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之势。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和经济、政治建设相协调,一方面是文化领域中各个方面的协调。在文化建设中,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基础工程,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是重要内容。文化建设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7.
中国问责文化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政府及其官员责任意识淡漠、公众政治参与意识淡漠、整个社会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问责文化缺失严重制约了我国问责制的深入实施。要建构中国问责文化必须灌输问责理念、建设问责文化的制度基础、以法治意识替代人治观念、以权利意识替代权力崇拜、以民主意识替代集权观念。  相似文献   

8.
试论国家政府的诚信建设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诚信问题 ,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面对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诚信缺失已严重地影响和危害着今天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为此 ,本文仅就中国社会诚信建设中的国家政府的诚信建设问题做一些试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道家是中国本土化思想的代表,对整个民族意识的塑造、民族习惯的形成、民族行为的选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今多元文化价值观视域下,社会道德缺失、人际关系紧张、人与自然关系微妙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制,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行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构建和谐共融的生存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回放中获得启示,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利于帮助我们把握传统文化的实质与核心,正确的对待、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有效的克服文化守成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充分发挥传统文化醇化道德、传承文明、协调关系、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深入研究道家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和实践行为的影响,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必要的任务,引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结合,使人们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0.
组织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文化建设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的亚文化系统。当代中国依然是高度组织依赖型社会,而组织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探索了建构中国社会组织文化的理论支撑、建设要求和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11.
以老子"复根"、"玄鉴"的思想方法,解读老子的"小国寡民"和庄子的"至德之世"的社会理想及其嬗变的思想根源。老庄以至真、至纯的初民社会为镜鉴,批判和反思现实社会的战乱、压迫和文化异化、文化工具化倾向,其反思精神和批判精神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继承了老庄的社会理想,反对政治和文化专制,"越名教而任自然",由救世转向救心,由救人转向自救,由彼岸转向现实此岸,追求逍遥自在的人生,放情于山水之间,开辟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仕隐道路,对中国古代隐者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以老庄至纯、至朴、至真的理想社会为镜鉴,反思社会文化,促成了魏晋人性觉醒的社会思潮,对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埃里希·弗洛姆批判的继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人与社会的思想,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人的社会性格进行研究,开拓了研究人性的新思维。弗洛姆注重分析人性的发展及人的价值,形成其独特的社会性格理论。弗洛姆人性理论在实现个体的人格健全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两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孝的思想观念,已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它不仅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人的思想,同时也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评判人之德行的标准。它的产生、发展及其深入民心是在农耕文明的生产环境中,在宗法体制的长期呵护下,历代统治者社会制度设计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主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解决中国民生问题。民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明确了民生问题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价值目标,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对建设和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现代化基础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历了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迈向现代化之旅中由隐形线索到显性逻辑的发展。中国先进分子的代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者首先开启了关于中国梦的探索之旅。其立足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层面进而扩展到经济维度的西方现代化,最终沦为不切实际的空想而遭受失败。“一体两翼”的中国梦切入民众实际社会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应有之义,蕴涵了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领导人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现实图景,浓缩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人的美好愿景和前瞻性奋斗目标,是当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实归宿。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不断增加,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对老年人特别是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切实解决好农村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体系,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但如果公共文化需求与服务之间不对应,就会导致权益得不到保障。对区域所表现出的公共文化需求的差异化,需要加以高度重视,这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8.
浙江海域(主要以舟山群岛为代表)处于东海的中心,是中国海洋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宗教信仰方面,拥有自己的众多“人造神”。这些“人造神”的原型,基本上都是在浙江海域的文明演变过程中,各朝各代所涌现出来的各种具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他们都受到民间敬仰和祭祀,进而集体组成了浙江海域的“祖先神群”。这些“祖先神群”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浙江海洋社会各个阶层复杂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新文化运动中传统儒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陈独秀的《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在当时主导了一个反儒的潮流,对儒家文化进行全面的批判.本文从马克思历史人文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解读.以期来正确认识《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对其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在今天思考:正确认识陈独秀所言“孔子之道”和现代化的不适应问题.在古代,儒家独立承担着培植中国人道德意识的使命.现代社会中融入这种封建社会的价值理念,应如何取舍.在唯物质利益这种价值观充斥的现代社会中,在系统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塑中国人的道德世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