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人类学理论的“感官转向”“物质转向”等交叉影响,饮食人类学研究更加关注到食物怎样在跨地区、跨文化和跨民族交流中积极塑造个体或群体的身份、信仰、健康,乃至整个社群的结构转型等问题。通过对离开故乡、迁居外地的彝人的饮食个案研究,重点探讨民族传统饮食与社会记忆如何在流动语境中创造出一种由饮食通感锁定的“味觉观”。对流动的味觉观的民族志研究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由饮食文化引出的文化建构、族群边界、文化审美、道德区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3.
何玉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4):134-134,140
中医饮食调护在临床中的辨证应用,是以食物性质气味特点的分类,依据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正确选择食物.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不同决定着选用食物的不同.中医饮食调护是临床中行之有效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4.
5.
6.
赵山鹰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5):13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护理及饮食护理的要点。方法:对剖宫产术后的饮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剖宫产术后的护理要点包括:少用镇痛药,多翻身,半卧位,尽力排尿及做恢复健身操;饮食以清淡流食为主,切忌牛奶、豆浆等胀气食品。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有效护理,可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追求。特别是对于审美的追求,已经融入了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人们的对于美学的追求,不仅体现在生活品质的提高上,更表明整个社会群体对于美学的思想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然而,美学的全面复兴同样为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带来了诸多困扰。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古今美学的会通问题。为了消除这一困扰,国内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门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探索,首先是对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的概念界定重新进行了梳理,其次是在多元美学并存问题方面达成了一致,这些理论成果能够有效避免当前的美学研究由于盲目扩张而走向没落的境地。所以,文章采用了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式,收集了大量关于古今美学研究论述,并通过系统深入地理论分析,希望能够在两者之间搭建起桥梁纽带,最终实现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从“粥”入手,探讨其在中国人的饮食发展演变中与饥饿的联系,并通过回溯历代文献记录揭示中国在历史上各种灾害频发、长期处于饥荒,食粥是无奈之方.从饮食人类学视角看,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历史是伴随着饥饿的历史,粥这一饮食习惯是伴随着饥饿的历史产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伴随着饥饿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的粥,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饥饿文化的代表,在其之上产生了许多与饥饿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如礼文化、养生文化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根据调研报告总结了新疆维吾尔族青年饮食习俗在民族文化融合中的变化情况,饮食类型更加多样化,饮食方式和礼仪更加简单化,饮食禁忌减少,更加自由化,饮食观念更加科学化,民族食品走向市场化;从中分析饮食习俗对民族文化融合和社会发展的意义.饮食习俗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整合,而且可以加强社会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12.
试析伊犁地区民族饮食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 ,使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伊犁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这首先体现在人们的饮食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在饮食结构、饮食习惯、饮食方式、饮食消费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开始从温饱型迈入小康型 ;从吃饭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向吃得科学营养、吃得健康长寿方面转变 ;吃饭已经不再只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 ,而是一种社交 ,一种享受 ,一种感情交流的纽带。 相似文献
13.
彭修银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4)
近代以来,日本作为引进西方文艺理论、美学的"中间人"对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仅是给予中国美学、文艺学一个学科的名称,更重要的是在基本的范畴、概念、术语及文艺、审美观念和学科体系、方法论等学科构成的奠基性、根本性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巨大影响成就了20世纪中国文艺学、美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结构性特征,形成了中国文艺学、美学的内在发展理路,表征为中国文艺学、美学现代形态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藏语作为人类认知自然界与人类自身的表现形式之一,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从藏语词、句结构特征、功能及语用价值进行描写分析,透视蕴含其中的藏民族率真而含蓄,诚实而智慧,幽默而富哲理的思维特质,解释并揭示他们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情趣,以及佛教思想对藏族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选取中国各族民众喜爱的怪孩子故事的一个侧面--审美艺术进行分析,重点解剖了怪孩子故事的结构模式和审美艺术的表现形态,为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学的文学研究提供了思索的文本.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回族在形成和发展中曾经历了漫长的抗争历史.这些抗争活动的文化成因有三种,了解文化因素在回族抗争史上的作用,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民族、宗教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金凤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5):78-81
在美学境界中,审美体验会深深受到各民族思维特质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庄禅思想,以它独特的思维运思方式——悟,渗透于中华民族的审美体验之中,也因而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殊的整体直观运思方式,进而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于是,正确地把握"悟",便成了艺术审美体验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借助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主要根据笔者2011年至2012年在俄一年期间对莫斯科华人基督教会活动的参与观察和切身体会, 以及对信教个人的随机访谈所得,就基督教对在俄华人的吸引原因展开探索。集中关注在俄华商、留学生群体因生存环境巨大改变而遇到的困难和困境,其中占相当比例的人群通过基督教信仰,参加、参与华人基督教会活动、仪式,达成信仰实现、精神寄托,获得乡情的连接,生计、情感的支持,信息、机会的分享等。通过研究,笔者初步认为:相较于在国内,基督教之于部分莫斯科华商、留学生等群体,具有回应、满足海外生存需要的自然动力和吸引力,基督教信仰对在俄华人生存、发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学实验性写作的人类学依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元者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70-75
美学实验性写作的人类学依据是各异的,但可以简要地概括为(1)人类学有一个双重目标,首先是要描述那些分布于各个人类种族中间的不同社会文化系统,然后又试图去探索令人困惑的多样性下所隐藏着的社会文化模式的规律性;(2)当代人类学美学为新美学提供了基础,它本身就是一种受文化情境制约的实验性写作.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文明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自我管理软件之一,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思想,这就是它由最初的家族式宗教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的一个重要根源.中国回族学者、清乾隆时期翰林院四译馆教习金天柱在他的著作<清真释疑>中,以犀利的笔锋广征博引,非常理性地阐述了穆斯林的审美生活和审美理想,指出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格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