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公元前475年起,到1840年鸦片战争止,中国封建社会持续了2300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中国的法律不断地发展,完善,形成了既不同于大陆法系,也不同于英美法系,而是深烙中国自身发展轨迹的一系列特征。笔者拟在下文中从7个方面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特征,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时间长,各个朝代法律状况也头绪纷繁,加之作者的学识水平有限,其论述难免挂一漏万,以偏概全,不尽不当之处望各位专家学者指正。一、礼法结合,礼刑并用早在奴隶制时代的西周,中国就形成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基本法律原则。说明礼和刑在封建社…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行政监察制度历史悠久,体制完善、机构独立,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行政监察制度及其运作,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力图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的形成、发展、成熟完善等时期的分析,进而总结出其基本特点,以便从中得到一些现时代的借鉴意义,完善我国现行的行政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西周时期,关于家族的礼和刑已经初具规模。礼和刑在一同纳入律之前都扮演着法律的角色,实现着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西周时期关于家族的礼刑制度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家族法律制度的基石,深刻影响着后世家族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根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西周时期礼和刑中的家族制度进行梳理和探讨.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在形成之初所具有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儒家的多元化社会治理思想是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主流.它对于维护中国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对于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正面效应.儒家的以礼为法,以德为法和重视人治以及综合治理对我们今天的法制建设和行政工作都有所启迪.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吸收古代社会治理思想的合理成分,批判继承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多元化社会治理理论,完善社会主义行政制度,对于社会的安定,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私学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学在民间、尊师重教、兴学办学等一系列优良的教育传统。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私学,以及现当代私学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在中国私学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许多与现代办学理念相吻合的闪光点,如独立办学,学校自治,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相互融汇,兼容并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从而对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特别是中国私学教育体制进行反思,指出,中国现行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与国家制度现代化并行共生,没有国家制度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私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荀子是先秦诸子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继承了先秦以来儒家礼学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之上融入时代的精神使之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两千多年颠扑不破的意识形态基础。经荀子的援礼入法和寓法于礼,礼法已然成为一种兼具道德和法律属性的规范体系,并且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成为贯穿中国古代主流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明了古代中国用礼、规、训、经之类的制度形式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使整个封建社会的道德生活处在一种制度调控之中。制度化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最突出特点,也是传统道德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它对当前现实的道德建设有着切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教育史上,春秋战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春秋战国不仅在社会生产、经济和政治制度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而且在文化教育方面,更是出现了学术下移、私学骤兴、百家争鸣的蓬勃局面。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黄金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智育活动和智育思想十分活跃,独立从事文化教育的士阶层崛起,推动了当时智育教学、智育思想的空前繁荣。这段时期内智育的最大成就,就是智育思想已经成型而自成系统,对以后两千多年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儒学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并且,它还传播到朝鲜和日本等国,与这些国家的思想文化相互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东方儒教文化圈”,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中、朝、日儒学思想有不少共同点和不同点。其共同点表现在:(1)社会政治思想基本相同;(2)制定典章制度和法令的依据相同;(3)教育制度和内容相同;朝鲜和日本依照儒学思想,建立了儒学教育制度;朝鲜和日本以汉文字为参照系各自创制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朝鲜和日本各自发展了本国文化艺术。其不同点表现在:(1)儒学的作用不同;(2)宇宙观有所不同;(3)伦理思想不同;(4)文化教育思想同中有异;科举制的有无不同,私学的有无不同。  相似文献   

10.
对礼学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礼学产生,缘起于礼的传统和礼治实践。“周公制礼”的残篇断简,当为后来礼书的蓝本。春秋战国是社会转型期,“礼崩乐坏”,士子忧时而力图拯救之,倡礼言礼议礼,编定礼书,为礼学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孔子编定礼书,标志着礼学的产生。被称为“三礼”的《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礼书之形成,为以后礼学的开展奠定了基本范畴。礼书在传授中形成了经今古文两大系统。郑玄注《三礼》,使礼学走上今古文经融合的道路,《三礼注》成为礼学奠基之作。礼学在发展过程中,随政治制度的更易以及统治者思想意识的变化而沉浮。其中,学官的设置和科举制的推行对礼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清代考据之风大兴,礼学得机重振,出现了一大批带有总结性的鸿篇巨作,虽有思想方法上的及时代的局限性,但将礼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礼学的历史命运取决于它赖以存在的社会根基以及自身义蕴和社会功能的变化,从封建宗法制到民主意识或制度,从治民到教民,从仁义的形式到害人的桎梏,传统礼学走到了尽头。一部礼学史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关涉着众多历史现象和事实,对礼学进行全面的历史考察,有助于在新时代开拓礼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私学在中国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在历代社会中时盛时衰 ,几经发展和演变 ,成为我国学校教育制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私学之所以几度复兴 ,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 ,也是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私学再度复兴可以使国家在教育上实行少投入经费 ,而多出人才 ,繁荣教育促进社会发展。这种经济而有实效的作法符合社会市场体制的要求 ,因此 ,会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在我国再次呈现出一个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古代私学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治学态度、办学经验进行了探讨。认为 ,私学教育作为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份遗产 ,其中有不少合理的、科学的、有用的东西 ,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西夏虽崇尚武力、“以武立国”,但由于得到西夏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和受当时社会历史发展诸多因素的决定和影响,西夏的文化教育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兴“蕃学”,办“汉学“,培养了一大批“蕃汉兼备”的统治人才,并形成了自身的文化教育的特点,为中国古代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古代基志铭行文间“礼”可分为遣使护丧之礼、祭祀之礼、对有功德者追赐官位和爵位之礼、贝胃赠之礼、安葬之礼、守丧三年之礼等。由此可知,“礼”不仅是古代社会一切行为的准则,更是统治者用来巩固和维系封建社会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宗法观念对现代道德与法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以地缘为基础、以家族为其基本结构的社会,它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家族,发展到明清时期的聚族而居的封建型家族。而产生于夏、形成于西周的宗族制度又严重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并进一步形成了宗族法。但宗族法观念并没有因新中国的建立而彻底消失掉,它在当代又以不同的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中国私学的历史贡献与当今民办高校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自重建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地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成了当今必须思索的问题。中国历史上私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了中国私学发展的历程:先秦诸子百家私学;两汉书馆、经馆;唐宋元明清书院;清末民初到20世纪50年代初的私立大学。阐述了私学的历史贡献,并从私学的角度探讨了民办高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世界私学源远流长,从四大文明古国到当今工业发达国家,私学的发展完全是建立在社会进步与民族盛衰的历史上。通过对当代私学蓬勃发展和成效显著的若干有代表性国家进行比较研究,以及对国家私学观、现代大学理念、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国际化与全球化、人力资本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探讨,以期对中国私学的重建和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私学的产生与对私学概念的界定是密切相关的。无论孔子是否是私学的首创者,其主持的活动是春秋时期最大的私学活动,因此,私学的发展历史,一般以孔子私学为首要标志。先秦时期的私学,主要以儒、墨显学为代表,孔子的儒家私学与墨子的墨家私学在教育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汇聚而成先秦时期私学发展的几个特点,对后世私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辽代社会》全书由正文8章,以及附录3篇组成。本书阐述了辽代的文教政策及其发展演变、官学教育、私学教育、儒学教育、宗教教育、科技教育、辽代教育的历史地位与历史局限性,以及辽代皇族教育、女性教育、尚武骑射教育等。作者博览群书,视野开阔,穷尽史料,精耕细作。本书以实证为基础,历史与地理相结合,通过教育与辽代社会互动关系的研究,从新角度审视辽代中国北部边疆社会治理,全面、全方位地阐释中原思想文化教育在中国北部边疆各民族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实施过程,及其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大融合局面的形成过程,对中国边疆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秩序化是儒家不懈追求的理想.礼是社会秩序的总括,所以历代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礼.北宋开始,中国转入封建社会后期,与此相应,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为了维护封建秩序,二程从宇宙本体论(理一分殊)出发再造礼论.本文试析二程之礼论,以阐示二程在社会整合、维护封建等级秩序过程中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