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资源观理论为基础,分析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动因以及对资源的要求,强调技术资源对协作伙伴选择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进一步完善资源观理论.  相似文献   

2.
技术、技术思想与技术观概念浅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技术的定义有三类 :较权威辞书中的定义、学术共同体的定义、某些哲学家思想家的自行定义。前一类有较强的世俗性 ,后二类有较强的哲理性。技术观是对技术的总体认识与评价 ,而技术思想是对技术的系统化、条理化的观念 ,是在一定的技术观指导下的理性认知过程的结晶 ,是概念与实践性的统一 ,是可以用语言、文字明确表达的理论形态。国家技术观会指导国家总体技术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理论界个人的技术思想被国家领导人物接受 ,会影响国家技术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营环境动态性和复杂性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功能柔性和数量柔性是人力资源管理柔性的两种基本形式.资源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动态组织观和实物期权理论分别从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实施的对象、动因、结果、形式和目的等视角给出了各自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1949. 10—1956. 12),是中国共产党技术观确立与发展的时期。在对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上、技术与人才的关系上、技术与政治的关系上、技术与科学的关系上、对新兴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论断和观点,并形成了若干历史特征。这些特征是社会主义类型的技术观、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成为国家技术观的主导。  相似文献   

5.
企业动态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今超竞争的动态环境中,企业如何形成动态能力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焦点.从动态能力研究的理论视角看,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基于演化理论、基于组织理论形成了不同的动态能力观.对动态能力的测度,学术界从战略管理,演化理论、组织理论及其结合的视角进行了探索,但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动态能力与绩效的关系的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未进入成熟阶段.总体看,未来对于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在诸多方面应该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6.
英戈尔德是当代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是技术人类学领域的创立者之一。他在技术人类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以人类和非人类、技术和技能、技术和语言、社会和自然等内容为核心的技术人类学研究纲领。在此纲领基础上,英戈尔德又阐发了体现人类学整体论思维方式的技术环境观。英戈尔德的技术环境观弥合了自然与人文、技术与人类、功能与意义之间的裂痕,为技术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技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动力,构建和谐技术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本文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构建和谐技术观的初步设想,并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生态农业发展为例进行了实证。  相似文献   

8.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和关联理论语境观在翻译研究中存在互补性,这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技术进化观忽视“人与技术”在进化中的相融性与共生性,为技术进化沿着自然主义方向发展提供了潜在可能。波塞尔提出的技术导向进化观,破解了传统进化观将技术物等同于自然物而造成通用逻辑不当的难题,更强调人类创造力对技术进化的驱动、人类往复实践性知识对技术进化的可控、人类责任伦理对技术进化的约束,从而引导技术在进化过程中的活力创新、具体应用及价值取向。其理论价值在于,技术导向进化观不仅回应了以哈里斯为代表的蕴含潜在风险的人类增强进化观,而且对如何反思和重构技术与人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北美媒介生态学者保罗·莱文森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他的新知识进化理论知识—技术观在技术哲学、媒介生态学领域引起激烈争论。该理论既受到达尔文的进化论、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和非完美认识论影响,也受到坎贝尔的进化认识论启发,为我们管窥知识与技术在西方科学哲学中的新进展并对其进行跨学科审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照。  相似文献   

11.
辩证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而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对辩证矛盾观的解读和运用则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辩证矛盾观的传统解读曾经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后,对辩证矛盾观理论上的正本清源和实践上的拨乱反正,引起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和谐社会观的确立,标志着辩证矛盾观尤其是矛盾同一性理论的系统创新.  相似文献   

12.
流行于国内外学界的"劳动资料说"是对马克思技术本质观的知识论误读,造成了对马克思技术本质观真实意蕴的遮蔽。事实上,马克思立足文化哲学的视阈,回答了技术本质的问题。在他看来,技术不是单纯的"物质手段"、"工具"或"劳动资料体系",而是人类的感性活动形式、历史的存在方式或文化形式。马克思的技术本质观既突出了技术的人文内涵,从而克服了知识论哲学技术本质观工具主义、客观主义的理论局限,又揭示出技术所蕴涵的现实社会关系,从而达到了对西方文化哲学技术本质观的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中国技术观的形成过程中,权力的集中使政治精英拥有权力话语;学术研究的不充分使学术共同体在论证、诠释、放大精英技术观的层面上发挥着社会作用;而公众对政治既敏感又不积极参与的态度及其科学素质的低下,使其在国家技术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十分微弱.由于中国技术观自上而下的形成过程,在新中国技术观的研究中,精英途径居核心位置.  相似文献   

14.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会计理论.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主要采用的是以收入费用观来确认和计量企业的收益.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传统收入费用观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受到质疑.在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条件下,全面收益观的提出,使会计收益计量模式的重心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2006年2月我国企业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很多地方也引入了资产负债观理念.对这两种收益计量模式作简单的比较,揭示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的趋势,并分析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技术观是某一时期人们对技术的总体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归结为对技术活动有效性与合理性相互契合关系的不同看法.技术观的演变经历了顺应型技术观与征服型技术观,我们要重构的是和谐型技术观,和谐型技术观强调以人为本、以技为用,强调通过人、技术、自然、科学、社会之间的协调均衡、共存共进以实现体现它们系统性与整体性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6.
1978-1988年,在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过程中,国家技术观也在发生着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技术观循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经济振兴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新技术革命"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场挑战"-技术与制度的共变的历史路径,影响着中国的技术发展和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17.
发明创造是技术活动中的一个主要部分,技术研究者对于发明创造的研究从没有间断,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技术发明创造观。社会建构主义技术发明创造观有两个理论来源:早期的发明社会学和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从发明的结构、发明的社会经济形成和发明的主体特征三个角度分析发明思想的产生,揭示发明思想如何在社会诸多因素的作用下被建构并最终形成人工物。  相似文献   

18.
技术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是人的内在本质的体现和外化.技术创新是唯一能够揭示技术"存在"的方式,它的每一个阶段或环节都包含对技术的深刻领悟.在社会日益技术化的当代,技术创新是变革现实社会的"重器"与"利器".易显飞等的新著《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与当代社会研究》,将技术创新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多视角探究了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问题.文章侧重探究该著作中的"技术观",通过对"技术"的哲学领悟,达到对技术创新与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的更深层次把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西方的学者相继提出了核心能力、动态能力的概念和理论,推动了企业能力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并逐渐演化成为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前沿理论流派。本文在回顾西方企业能力研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展现了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概括了这一领域内西方学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研究途径。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当前西方企业能力研究的不足做了一些探讨,以对我们深化战略理论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学界关于索绪尔语言理论研究甚夥,其视角主要在理论本体研究、对比研究以及语言学史研究三大方面,而着重于理论本体研究中的朔源、解读和思辨。以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为基础,记述索绪尔语言理论中的符号观、价值观、系统观,关注语言社会性、地域性,进而探究语言交际和语言传播中形成的哲学思想,重点分析并阐发了索绪尔语言理论呈现的哲学观,即自下而上的组合观、自上而下的整体观和动态平衡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