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生产劳动学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首次阐述了这一理论,以后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的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中,以及在《资本论》全书里都作了详尽精辟的论述。深入的探讨马克思这一理论,对于学习马克思经济学说,特别是对于当前我国四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1850年以后,马克思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经济学的研究方面。《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对经济学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十年后写成了《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出版)。马克思为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问题进行研究,因而对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社会形态和未来的社会形态作了探讨,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和总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劳动"概念具有三重逐渐递进的逻辑层次:一是抽象层面上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历史形式所共有的"一般劳动",二是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指挥工人生产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三是代表着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劳动"。在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到《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的写作过程中,马克思逐步推进了关于现实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从资本本身的内在矛盾运动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合理性与历史暂时性。以历史辩证法清晰地梳理《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劳动"概念的逻辑演进,是把握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突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从经济所有制角度,把人类历史过程分为:部落的,古代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和共产主义。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称《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序言(以下称《序言》)和《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进一步深入阐述了上述历史分期理论。并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在价值理论上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通常用“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来标定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阶段,并认为代表这两个特定阶段的典型著作,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 许多研究价值问题的同志认为,青年马克思重视人的价值问题,这方面的论述集中表达在《手稿》里对“人的异化”问题的解释中。那么,成熟马克思是否也重视人的价值问题呢?这些同志绕过《资本论》,认为成熟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问题的论述,可以用马克思的《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的那条“马克思主义普遍价值概念定义”——  相似文献   

6.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的伟大巨著《资本论》的第一个方案,是《资本论》的初步结构计划,它构成了《资本论》创作史的一个特殊重要的阶段和其正逻辑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一八五七——一八五八年)》(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下册)已于一九七九和一九八○年先后在我国正式出版。该书的主要部分即通常被称为《资本论》第一稿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八五七——一八五八年草稿》(以下简称《草稿》)完整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不仅站在关系的立场阐述了劳动范畴,而且从社会关系出发对经济学的重要范畴——商品和资本——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物性,而是在于以物的形式承载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资本也不是一种物,它也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只能是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因此,从关系出发厘定劳动、商品和资本等几个重要范畴,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立足点,也是理解《资本论》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点及其探索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对象性活动"是《手稿》中马克思表达自己哲学创造的真正起点,它是"实践"概念的原初形态。该文以《手稿》文本及其要解决的问题为依据和线索,清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探索历程,进而得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点是"对象性活动"这一结论,从而为马克思独特的哲学创造及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曾称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套用马克思的这一生动而形象的说法,我们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也许有人觉得这有些不伦不类,《手稿》并不是一部美学专著,而是一部经济学—哲学著作,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似乎还说得过去,怎么能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地和秘密呢?其实不然。因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哲学观点的最初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以下简称《手稿》),是一部论述经济学哲学问题的著作。这部著作虽然不是一部美学专著,但是马克思在书中从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高度,提出许多重要的美学思想。因此引起美学界的广泛注意和研究。本文粗浅地谈一下自己学习《手稿》在美学方面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学三卷集,那么能否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批判》、《手稿》、《形态》)编为他的哲学三卷集呢?如果说马克思第二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是由他的经济学三卷集完成的,那么是否能够说,他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是由他的哲学三卷集完成的呢?  相似文献   

13.
对人的本质思想的思考,是马克思恩格斯重要的思想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回答和不断探索的问题域。关于人本质思想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共产党宣言》这两篇文章有较为集中的阐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体现的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的初步阐述。《共产党宣言》呈现的是马克思突破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局限,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思想进行了更为深刻的阐述和提炼,迈出了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大步,使人的本质思想这一范畴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与升华。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再思考,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工作,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完成的。第一次系统阐述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构成《资本论》,的第一个手稿,表明《资本论》结构开始形成。作为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而写的1861—1863年手稿,特别是它的主体部分《剩余价值理论》,对于完善五十年代末制定的理论结构,对于最后完成《资本论》结构,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资本论》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哲学研究史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一直被认为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后来,随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和发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哲学研究史上一度被认为比《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更为重要。所有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也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把马克思哲学中具有"征兆"意义的东西视为"具有充分意义"的东西了。在这方面,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这一时期的工作最终以马克思自己对自己哲学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系统概括而结束,标志着马克思哲学的阶段性完成。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使用的各种劳动范畴多达数十个。从劳动的最一般规定出发,马克思给劳动以质的层层限定,由此形成一个劳动范畴序列。这一范畴序列与《资本论》的逻辑: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相对应,构建了《资本论》第一卷的逻辑结构。 抽象劳动与《资本论》的逻辑起点 《资本论》逻辑的起点与劳动范畴质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定是同一的。《资本论》逻辑的起点,也就是各种劳动范畴序列的起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范畴的提出可以追溯得很早。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凡引此书处仅注页码)中,对这个范畴作了新的表述,其中蕴含着唯物史观这一新世界观的最初思想。无疑,弄清这个范畴的含义,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了解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建立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其中“人的生成”范畴是理解此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理论文本的疏理,旨在说明“人的生成”范畴既是马克思早期人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确认历史主体性原则的重要观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对1863——1867年期间马克思创作《资本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些讨论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个时期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的成就、《资本论》创作的历史过程和经济思想史的分期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仅就《资本论》第二册“第I稿”和第三册“主要的手稿”的某些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二、三笔记是青年马克思以人本主义的哲学话语全面批判的最初尝试。青年马克思此时的理论运作主要是一种批判性的经济哲学,非科学的价值评判是其逻辑尺度。青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二、三笔记文本语境的复杂性,表现为人本主义哲学话语与经济学客观逻辑的异质性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