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中,劳动者不仅拥有自身的人力资本产权,而且还拥有了金融资本产权,作为独立的产权主体,自主地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由此极大地激发出了劳动者的主人翁精神,使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为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理想目标,打下了坚  相似文献   

2.
1.界定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创造出新的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的经营主体。界定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是开放企业产权市场的前提,役有明确而独立的产权关系,没有自主经营国有资产的经营主体,企业产权市场不可能形成。但是,我国国有企业产权边界模糊。长期以来,是一种“四合一”的模式,即地缘、企业资产的产权关系、企业的隶属关系、行政权力“四位一体”。正视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清这一现实,应把国有企业分级管理作为界定产权的起点,然后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以后的传统政治经济学已不能解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统一,尤其对所有制改革在理论上的分析几乎无能为力。虽然许多学者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或者从所有权的权能分离来探索所有制改革的思路,但这些分析都不能说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在本质上统一①。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步履艰难的状况正说明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所有制理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因此,一部分学者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借鉴西方产权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从市场主体的行为、产权界定和市场经济的制度要求出发,寻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结构,从而回避了公有制…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产产权二重性的内涵是产权主体和产权客体都具有虚拟性和实在性的双重属性 ,外延包括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二重性、劳动者资产所有权的二重性和国家职能的二重性。国有资产产权二重性的根源是受公法一元论支配的融行政权力和民事权利为一体的国家职能二重性 ,因而导致所有者缺位和经济低效益。转轨时期国有资产产权二重性的表现形态是资本非人格化 ,即所有者缺位表现为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 (“全民”)的虚拟性和劳动者资产所有权客体 (生产资料 )的虚拟性。规范公法和私法主体 ,把国家作为公权力和私权利合二为一的载体分离为公权力的载体国家和私权利的载体企业 ,把劳动者产权主体的实在性和国有资产产权客体的实在性结合起来 ,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 ,这就是解决所有者缺位或资本非人格化的根本途径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的最好形式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源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性。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关键在于解决公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伍现实现形式。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搞市场经济,不仅一般地要求卢权关系明确,而且要求公有资产产权归属主体的分散和所有权主体的多元化,实行“多层次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是必然选择。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以全民所有制即国有制为主导的多层次、多形式公有制并存,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公司制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并存,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特色和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股份制改革对于解决国有企业传统积弊具有种种优势,同时提出在公有制前提下实现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构想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这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将由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政策调整转向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以逐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我省实际来看,贯彻落实中央这一重要决策,应该从解放思想入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观念;一手抓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化改造,一手抓小型企业的产权转让等多种形式改革…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成为有活力市场竞争主体的出路迟树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成功与否,要看能否找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更进一步地说,就是要看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能否成为真正的具有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现有国有企业恰恰缺乏活力。那么,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经济理论。具体表现在: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论述和科学界定了公有制经济及其主体地位;提出公有制多样化实现形式的命题和实现的方向;对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经济进行了新的定性和定位。作者认为,这将形成和产生一种社会主义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为公有制多样化实现形式的构建增添一个新的基础形式。  相似文献   

10.
产权界定是第五次清产核资的重要内容,它是资产重估、资产的核实核销和产权重新登记的前提,我们首先应将此问题探讨清楚。 一、产权界定的双重目标 产权界定的双重目标是指:1.国家财产所有权或最终归属权的界定,把一切属于国家所有的资产界定清楚,并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的轨道,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腐蚀和被侵占,确保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2.产权界定的体制目标,通过对国家财产权利在其现实运动过程中各项权能分解的界定,通过对行使不同权能的不同主体的地位、权利、责任、义务的界定,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产权关系的法律界定张福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而产权关系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关于产权及产权关系的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产权理论是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建立产权关系明晰,责任制度明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我国国有企业的原有产权关系根源于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模式。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公有产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产权主体一元化——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完整意义上的产权主体地位,企业和个人的产权被一元化的国家所排斥。无论对国家、企业还是个人,这种产权主体一元化的传统产权制度的弊端是显而…  相似文献   

13.
由于没有从理论上弄清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 ,结果在改革开放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找不到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耦合点 ,使得大多数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单一 ,政企分而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既是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迫切要求 ,也为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和改造 ,并进而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产权关系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资产运营效益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多头产权主体管理;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解决产权虚置;国有资产产权主体单一化的前提是理顺政企关系,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关键是明确投资主体,规范产权关系,以产权为纽带来经营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5.
廖春华 《天府新论》2004,1(Z1):165-166
是否把保护私有财产写入宪法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采用有其历史渊源.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权的界定和保护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保护具有产权优势的私有财产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制度和间接公有制王锡麟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正式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循着“两权分离”的思想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是重塑国有企业,完成产权改革的根本之举。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究竞会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发...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产权制度的价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中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现代产权制度的价值角度 ,对公有制条件下的现代产权制度建设提出了“产权具有公权利的特点”、“产权体现生产关系内部矛盾运动”、“以岗责股方式实现国有股退出”等观点。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政府行为规范陈熙昕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产权制度问题,产权制度是所有主体之间复杂的权力、责任、利益关系以及使他们正常运转的法则。改革产权制度,实质上就是合理地界定这些责、权、利关系,并使之明晰化、具体化、规范化。产权不明晰,职责就...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二重性质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马克思所推论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征是:全社会劳动者作为统一的经济主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与此相应,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差别就只存在于消费资料的占有中,并且单纯是由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时间来确定”。因此,在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占有对全社会的任何成员都不再成为一种能带来特殊利益的经济特权。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市场经济不能脱离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基本标志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对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单一公有制模式的否定;二是表明在中国不能搞私有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样一种格局,应当长期稳定下去。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不能把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私有化等同起来。股份制不是企业改革的唯一形式。股份制要发挥优势,还需要有好的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