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韵为诗,格律难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梦苕庵诗》是著名学者、诗人钱仲联的旧体诗集。钱仲联主张通过诗词的"声"与"色"来鉴赏诗词。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汉语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对《梦苕庵诗》的语言特色试作分析,以期为当代的旧体诗词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世界华文文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三十多年来各种文体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旧体诗词始终未获得相关学者应有的青睐,现在是到了反思并付诸实践的时候了。世界各地华人社会中的旧体诗词创作,都应该引起华文文学研究界的关注并加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反映世界华文文学的多元性和各区域华文文学的独特性,描绘出一个完整的世界华文文学谱系。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后,不少新文学作家纷纷“勒马回缰作旧诗”,旧体诗词再次勃兴并掀起创作高峰。战时语境下,诗人们用“旧形式”弘扬抗战精神和抒发爱国情怀,将抒情形象的塑造作为旧诗词创作的美学目标,表露出鲜明的时代印痕和主流意识形态。但遗憾的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学现象,抗战旧体诗词研究与创作形成巨大反差,其价值意义一直处于被遮蔽的状态。毫无疑问,战时语境下的旧体诗词有着重要价值和广泛影响,不应该被排斥于抗战文学之外,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当代旧体诗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旧体诗词研究主要集中在“旧体诗词”名称及格律问题探讨、旧体诗词的价值认识、当代旧体诗人个案及群体研究等几个方面,其成果丰富,角度多元,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9.
新诗韵是指与旧诗韵相对而言且与现代汉语口语语音相谐和的新韵书。新诗韵九道辙是在前人诗韵改革基础上进一步通押合辙的产物,它包括“发、来、高、战、唱”五个专押的单一韵辙和“斗、诗、风、乐”四个通押的合成韵辙。今人诗词创作的实践证明,九道辙是可行的,从而在作诗选韵上突破了入声的限制,拓宽了韵域。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是集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文学家、诗人于一身的我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秋白的旧体诗词意蕴深厚、意境醇雅、形式多样、古色古香,别具艺术审美价值。就诗人旧体诗词对传统古典韵文接受生态之视角,对其集句诗、仿拟诗、打油诗以及意境与诗源之美接受诸问题进行探讨发现,其旧体诗词既有对于古典韵文外在形式的仿拟,又有对于古典韵文内在意境的汲取,内外结合,形神兼备,“采铜于山”,“自铸伟词”,出神入化,从而构成了秋白旧体诗词的真、善、美与雅、婉、秀兼容并茂的艺术审美特征。秋白旧体诗词之美,主要源于家乡贤哲的熏陶、书香门第的承传、勤学苦读的磨砺及其时代风云的激荡等因素。秋白旧体诗词,无愧为中国三千年诗歌花园中的一株艳丽夺目而雅婉凄美的奇葩。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家们认为,“五·四”以后的文学史是新文学发展的历史,因此当今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均忽略了旧体诗词的创作。这种对旧体诗词的偏见形成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并为作家和政治家所强化。然而,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旧体诗词的形成与汉字的特质密切相关,千百年的历史又使它对中国人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五·四”文学革命后,旧体诗词虽然被新诗挤到诗坛的边缘而失去了正统的地位,但它仍然顽强地发展着。它有一支可与新诗相抗衡的诗人队伍,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这股潮流一直贯穿在20世纪的始终,并呈现出起伏的发展态势。它在思想与艺术方面的成就也不逊色于现代新诗。旧体诗词虽然是一股支流,但它具有与作为主流的新诗并驾齐驱,一同发展的历史地位,不应为20世纪文学史所忽略  相似文献   

12.
旧体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韵律及内容都发生了变化,“旧瓶已难再装新酒”。要赋予旧体诗词以新的生命,就必须打破旧体诗词的桎梏,批判地继承合理的内容,探索一条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使新体诗词茁壮成长,让格律诗词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国,“诗”这一文学体裁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韵”作为诗的重要元素之一,千百年来备受诗人的关注。诗歌讲求 押韵,在上古歌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韵”作为诗词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对诗词的表现功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 “韵”中最重要的部分——韵腹,同样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之间有着潜在的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14.
旧体诗词复兴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体诗词的现代价值和命运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本文依据当代诗词创作的实际成果及正在发展的态势,标举“旧体诗词复兴”之说,并讨论了其意义、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当代诗词的复兴接续了几乎中断的中华诗词史,打破了诗坛长期存在的新旧二体截然对立的态势,为我国诗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意义重大。文章还对学术界冷落当代诗词研究的现象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15.
略谈旧体诗词的生命力孙绩元1五四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旧思想、旧文化,在“砸烂孔家店”的呼声中,旧体诗词儿无藏身之地。叶圣陶(斯提)曾把写旧体诗词说成是对“骸骨的迷迹”(见《骸骨的迷迹》,载1921年10月2日上海《时事旬报·文学旬刊》第19号)。闻一多曾...  相似文献   

16.
岳阳乡土诗人陈汉初、刘昆南,虽只是旧体诗词创作的“无名之辈”,但观其诗词,感时伤世,情深意浓,诗艺精湛,堪为其所处时代之缩影,值得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的旧体诗词创作,是关于其生平与文学活动最基本的史实,但在其旧体诗词的整理工作中,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尚未厘清,如何订定作品篇题便是其中之一.郭沫若的旧体诗词基本上不是为发表而作,许多只是诗人自己的抒情、感怀之作,与友朋之间的唱酬、交往之作,诗成时常常没有篇题.以至于今,许多作品的篇题五花八门,且多有异题同篇者.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改变这些乱象,需要规范相关问题的解决,尽快地将史实梳理清楚.  相似文献   

18.
<正> 当代诗词,一个更为通常的称呼是旧体诗词。有人要仿“国画”之名,把它称为国诗,似乎没有多少人响应。仿“中医”之名叫它中诗,恐怕也行不通。其实,旧体诗词也没有什么贬义,不过说明它与传统的关系要紧密一些罢了。当代诗词,其内容自然是当代。就形式而言,与《诗经》、《楚辞》距离也很远了,写得最多的是七律,七绝、五律和七言歌行都比较少,杜甫式的长篇五言诗更是绝无仅有。我以为这是《红楼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四毛泽东诗词用的是旧体,所谓“旧体”是相对于“五四”以来的新诗说的。旧体是我国诗歌的传统形式,主要是诗和词,所以我们把包括毛泽东诗词在内的旧体诗统称为诗词,以示与一般新诗的区别。我国诗歌有着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这个传统一般认为是从《诗经》开始的,后来经过汉乐府、唐诗、宋词的发展变化,而到唐宋时代基本定型。毛泽东诗词所用的旧体,从体裁形式到表现手法,基本上是对自《诗经》以来我国古典诗歌传统艺术的借鉴和继承。  相似文献   

20.
张天健是研究唐诗的专家,对旧体诗词创作也颇有心得,在数十年的教学与学术生涯中,精研唐诗,出版了约一百二十多万字的著述。在古典文学教学中还亲力亲为,实践示范旧体诗词创作,出版《听雨西窗试剑鸣》。近年他又从格律诗中精选一百首七绝,辑为《听雨敲诗录》。在此括其生涯,知人论诗,从游履、落难、亲情多方面解读《听雨敲诗录》,以知社会沧桑巨变,诗人笔底波澜的创作,这也可窥见杜诗饷馈后世文士创作诗词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