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粉保教授     
黄粉保 ,男 ,1955年 12月生 ,湖南岳阳县人。1982年 7月毕业于湘潭大学外语系 ,1984—1985年在湖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助教进修班进修。现任岳阳师范学院外语系主任 ,湖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岳阳市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2 0 0 0年晋升教授。黄粉保教授从事高校外语教学近二十年 ,先后担任过“精读”、“语法”、“高级英语”、“英语写作”、“阅读”、“英美概况”等课程的教学 ,教学效果好。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所撰写的论文《论教参在课堂教学的作用》在同行中受到广泛好评。《新时期外语教学的新课题》1999年获第三次全国高等师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认真研读和阐释陕西师范大学阎树群教授撰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论》为基础,认为书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论”命题,科学阐发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论思想渊源的论断,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论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的互动关系。对我们深入研究和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问题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认识论的辩证法与辩证法的认识论———纪念《实践论》与《矛盾论》发表六十周年沧南(湘潭大学哲学系教授湘潭411100)《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毛泽东的两篇重要的哲学代表著作。“两论”在总结中国革命运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新的理论、新...  相似文献   

4.
一部具有开创性的理论著作──读常修泽教授的新著《现代企业创新论──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夏慧玲被香港《经济导报》誉为“对产权问题素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常修泽教授的新著《现代企业创新论──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作者承担的国...  相似文献   

5.
历史真实的共时化变形─—“狂人”典型的修辞论阐释王一川笔者曾在《走向修辞论美学》一文(《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中.提出90年代美学的“修辞论转向”问题,并就“修辞论美学”思路作了初步勾勒。这里正是想在对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典型的修辞...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初,“社会运行论”的出现,开创了中国本土社会学的理论话语形态;约20年后,郑杭生又推出了他的《社会互构论》,这一理论以新的理论话语表达了中国社会学对于良性运行、协调发展、和谐共享社会的期待。本文通过《社会互构论》的内涵、要义及“互构谐变”的理念和原则,向大家阐释其所要表达的化解差异矛盾、增进沟通协商、达成包容谅解、实现互惠共赢,不断从差异走向认同的理论追求。  相似文献   

7.
强制阐释成为阐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与讨论焦点在于阐释对象界定的模糊,阐释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造成阐释方式的偏离,这种偏离在某些方面既超出了阐释学基本理论的规范,同时更背离了阐释理论的应用方式和实现途径。张江《再论强制阐释》对强制阐释问题的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批判,既剖析了强制阐释背离阐释学传统中的理论表征是为强制阐释在理论上的“缺席”,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强制阐释的理论“在场”的一面。强制阐释的理论“缺席”与“在场”说明了其研究的必要性与价值,这种必要性与价值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或是和阐释学基本问题直接对应上的,而且是阐释什么、如何阐释等具体阐释学基本问题研究上的。  相似文献   

8.
’98学术窗     
《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当代学者研究》余三定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22.5万字。该书前有王富仁教授撰写的长篇序言材于研究者的研究》。全书分为三编:上编“学者研究”,包括一篇综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学术一瞥》)、四篇关于哲学学者研究的论文和六篇关于文学学者研究的论无中编“学者风采撷录”;下编“学术书评”。王富仁“序言”指出,著者“把自己这部著作定名为《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我认为是很好地抓住了中国新时期以来的学术文化发展的特征的”。《阐释修辞论》童山东、吴利权著,首都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9.
李述森 《山东社会科学》2023,(10):141-147+184
马克思恩格斯在1882年合写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对俄国农村公社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做了一个“唯一可能的答复”。这实际上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跨越论”内涵唯一公开的揭示。因此,我们理解和阐释“跨越论”,应该严格以这个“唯一可能的答复”为基础。然而,学界在对“跨越论”的实际阐释与论证中,依据和使用的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三份俄国问题文献,即《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尤其是其草稿)和《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中的有关论述。从《〈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唯一可能的答复”的角度审视这三份文本的内容,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没有明确或完整表达“跨越论”。  相似文献   

10.
许渊冲提出的译诗“三美论”被广泛地认为是指导诗歌翻译的较佳原则,而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也对诗歌翻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许渊冲的“三美论”实际上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理论本质上是相通的,也就是说,诗歌翻译要达到“三美”,需力求原诗与译诗在意、音、形三方面的审美效应对等.由此,本文试将“三美论”和“功能对等”理论相结合,衍生出“三美对等”这一视角,并以许渊冲的一些经典古诗英译作品为例,阐释这一视角在古诗英译实践中所体现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几乎所有的社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但是影响变革进程的阻力依然存在,这些阻力有来自观念的、思维方式的、体制的等等,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如何使人真正成其为人?这是一个严肃的哲学命题,也是一个重大的人学研究课题,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值得我们认真面对和思考。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学研究领域中的代表性人物,韩庆祥教授和其他学者一起开创了人学研究的新领域,首创“能力本位论”,“社会层级结构理论”,“公正为基、三维制衡理论”等,为解决如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如何培育公民社会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当代人类发展的深层问题与人学回应》、《能力本位论与当代中国发展》、《发展与代价》、《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能力本位》、《人学:人的问题的当代阐释》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反响与实践意义的原创性成果,为我国人学理论做了大量建设性工作,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决策层的关注。他提出的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在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中得到充分印证,因此成为我国学术界“实践解读派”的一个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12.
湖湘学人     
《船山学刊》2006,(3):F0002-F0002,F0003
熊木清又名熊沐清,1954年1月出生于湖南新晃,侗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原湖南省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系主任。现为湖南科技大学对外联络处处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英语研究》(内刊)主编。1978年考入怀化学院外语系读书,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1982年至1983年在北京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来阐释和审视异化翻译策略。异化翻译理论和实践所实现的目标是要动摇目的语文化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有意识地打破目的语的文化规范,以此来解读外国文本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上的差异。该文首先诠释了模因论视域下的异化翻译的理据,其次解读了模因论下的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翻译》1993年第1期发表了张香桐教授的大作《翻译也是一种创作》。拜读后,我收获很大,感想颇多、关于翻译与创作的关系,译界许多前辈作过专门的论述。唐人先生说过:“运用甚大的匠心,把一个引起你共鸣的作品翻译出来,成为一件复制的艺术品,这。作本身是一种创作,它给你莫大的喜悦。”郭老也曾提出:“翻译是一种创作性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吗?”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弄清翻译的性质、古今中外的翻译家们给翻译下过许多定义。我们认为.翻译无非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论文集《工具论》,已由李匡武教授翻译成中文,并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翻译出版西方哲学古典名著方面的一个空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恩格斯称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是“古代世界的黑格尔”。《工具论》是亚里士多德六篇逻辑论文的总称,也是他的主要著作之一。其中《范畴篇》  相似文献   

16.
意在开拓,独运匠心——评李衍柱教授主编的《文艺学范畴论》赵元龄李衍柱教授主编的《文艺学范畴论》,是山东省“八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山东文艺出版社已于1996年9月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分十四章,约40万字。《文艺学范畴论》重点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  相似文献   

17.
经过历时“十年磨一剑”的艰辛探索,在学界的期待中,郑杭生和杨敏教授合著《社会互构论:世界眼光下的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研究”》(以下简称《社会互构论》)已于2010年末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社会互构论》作为一份中国人自己创作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她的出版对于社会学处理自身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命题,对于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理论乃至中国社会科学的创新和推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中,笔者拟对《社会互构论》一书的创作背景、理论新意、学术坐标做若干学术评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胡培兆《当辨〈原富〉与〈国富论〉》一文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根据原著书名 ,说“严复翻译《国富论》”并不错 ,《原富》就是“论富”或“论国民财富” ,胡之“辨正”实不确 ;《原富》翻译于 1897至 190 1年 ,出版于 190 1-190 2年 ,胡之 190 2年说亦不确 ;《国富论》的三种译本应是严译本 ,郭、王译本和杨敬年译本 ,三译本各有所长 ,特别是严译本的首斧之功和巨大作用不能抹杀 ,胡文抑严扬郭、王而不知有杨译 ,是失之偏颇的。  相似文献   

19.
“新型现代国家”是周光辉教授近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与彭斌教授合作的《其命维新:中国构建新型现代国家的道路与经验》一书对这个概念作了详尽而系统的分析。“新型现代国家”概念的提出是中国政治学者从事自主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贡献,为今后持续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一个纲领性的穹顶,值得深入讨论。从古今之变、道路之选、中西对照等不同维度对“新型现代国家”何以为“新”进行阐释,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同时对于中国政治学研究和发展亦具有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学界大多认为内藤湖南是唐宋变革论的首倡者,这一说法并不确切。柳诒徵才是近代史学体系规制下唐宋变革论的首倡者。在1902年编撰完成的《历代史略》中,柳诒徵就已对“唐宋变革”问题有着明确揭示,时间上远早于内藤湖南。此后他又在《中国商业史》中对“唐宋变革”问题加以重申,并在《中国文化史》中作了系统阐发。有证据表明,柳诒徵的唐宋变革论曾对陈寅恪和钱穆产生过影响。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柳诒徵在“唐宋变革”问题上的贡献长期受到忽视,这一现象提示我们有必要重新检视中国学者的唐宋变革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