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第一次把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提出来,并强调,没有这种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被党的十二大报告所明确肯定下来了。因此,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不仅是新的历史时期的长远的战略任务,更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所作的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过去在讲到社会主义特征的时候,人们往往强调剥削制度的消灭和生产资料的公有,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以及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人们还强调,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也是它的特征。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是还不足以完全包括社会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还必须有一个特征,就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这里从生产关系、政权性质、计划经济和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诸方面,全面地、深刻地揭示了 相似文献
3.
4.
党中央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二十多年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伟大的战略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过去,我们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和优越性,往往只强调经济、政治方面,如生产资料公有制、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人民民主政权,等等;其实,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和优越性,还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那就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 相似文献
5.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共产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这就指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为我们正确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明了方向。那么,为什么共产主义思想是精神文明的核心呢? 首先,这是由我们的奋斗目标决定的。 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最终将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共产主义做为社会制度,在我国得到完全的实现还是相当遥远的将来的事情。但是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运动。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目标是通过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来实现的。现在我们进行的每一个斗争,提出的每一项任务,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共产主义运动,不是无产阶级尚未取得政权,尚未成为统治阶级情况 相似文献
6.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人的报告中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报告还明确提出了共产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并从理论高度和政治高度,深刻地论述了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和作用。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下面谈谈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初步学习体会。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明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人类的各个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全面概括了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一个战略方针问题提出来,从理论的高度和政治的高度阐明了它的重大意义,全面地论述了它的内容和建设任务。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大进步,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十二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论述,在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解释,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的说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的论证,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的阐明等方面都有新的观点。这是党中央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 现在,我受党中央委托,做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们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以后,在我们党取得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的情况下,由英明领袖华国锋主席主持召开的。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大会。华主席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高举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10.
陈亚丹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文明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物质文明的核心特质在于先进生产力,精神文明的核心特质在于先进文化,政治文明的核心特质则在于先进的制度,政治文明的本质在于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11.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报告深刻地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作用,论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内容、目标、要求及其同物质文明的关系,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针。本文拟就有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谈点学习体会。关于科学地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我们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是新疆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现在,我们新疆的民族团结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但是,也不能不看到,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差别和民族隔阂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全消除,民族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任务。而且,面 相似文献
13.
李秀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5,(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理论.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论证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它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要树立为“公”的思想.人们只要有了为“公”的思想,就能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有了统一的国标和鲜明的是非标准,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系统、周密、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基本指导方针和各项任务要求。在八个部分中,居于首位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问题。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应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的高度去认识。而为了形成这样的认识,又须从与此相联系的其他一些侧面或角度去考察,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强调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明确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报告中,进一步强调“精神文明要切实加强”。这充分地反映了我们党的日趋成熟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也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群众的意愿。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长期的工作,它不同于物质文明建设的区别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关键也在人。因此,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全面向市场过渡的新形势下,要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必须要在人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党一贯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党一贯十分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来以后,党中央多次郑重地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上,三中全会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就是最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等,就已开始把我们党抓精神文明建设的优良传统恢复过来了。一九七九年三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的讲话,原则上已提出了这个问题。一九七九年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的讲话明确地提出:我们要在建 相似文献
17.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陈云同志就提出,要建立一种“适合于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的市场”;“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这种自由市场,是在国家领导之下,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陈云同志文稿选编》第12—13页,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以下引 相似文献
18.
关于精神文明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作过大量的论述。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马克思、恩格斯精辟地解释了文明这个概念的科学涵义,深刻地分析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划清了两种文明的界限,论证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这些思想理论,对学好十二大文件,加深理解十二大提出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有着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我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法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鲁士恭学习《邓小平文选》有关法制的论述,使我们深深感觉到,小平法制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在认识、处理和解决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的关系与问题中,提出、展开和形成的,即使...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它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一理论的成熟和发展,为我们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我们大胆改革开放排除了思想障碍,为我们真正认识、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和社会主义更高阶段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产生,实践在呼唤着理论。如何使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要靠实践主体的人们的思想与之相适应。就当前的实际状况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