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竹 《浙江学刊》2004,(1):174-178
本文是对何光沪先生发表在<浙江学刊>2003年第4期上的论文<"使在"、"内在"与"超在"--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的回应,围绕"存在"问题提出三个问题:一、所谓本体究竟是"存在",还是"非存在"?二、存在或上帝是实体,还是象征?三、"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如何面对无神论的挑战和诸宗教本身的突变?作者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试图从她在研究的当代思想家雷蒙·潘尼卡的思想出发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2.
出版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是胡鞍钢教授领衔创作的新著。这本书前瞻性地提出了以中国2030年共同构建共同富裕社会为主题的长远战略构想。创意性地提出了2030年全球一同构建"大同世界"的新理念、新目标,首次将中国与世界紧密结合在一起,综合研究国情和世情。该书从人类历史总体进程、国内国际大视野中分析了走向2030年的中国与世界的大发展、大变动、大趋势。作者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专业化的国情与世情研究,分  相似文献   

3.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0年第2期报道,该刊自本期起新辟专栏讨论《当代全球问题:社会的哲学观点和方法论观点》.杂志的"编者按"指出:全球问题今天成为哲学研究的迫切的课题之一,它包括最广泛的世界观问题、社会问题和方法论问题,特别是全球模拟研究大大推动了系统方法的发展.系统方法在解决重大的国民经济问题和科技问题方面已经表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中国对经济增长方式、国家治理模式和全球治理的角色扮演有了新理念和新实践,中国发展的新动向为海外学术界围绕中国的知识生产提供了新动能.新时代以来,海外中国研究从视角上出现"重新发现政党"的新趋势,但研究范式和核心理论仍未摆脱"威权主义"的窠臼,议题设置也显示出更强烈的政治化倾向.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各国发展"中国能力"的需求愈发强烈,但各国的中国认知要走出"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还有长路,我们需要以"学术多边主义"的立场来推动海外中国研究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陈慧 《探求》2018,(2):93-96,101
"全球绿色治理"是一种新型的公共治理观,正在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全球绿色治理"理念经历了从"黑色"到"绿色"、从"浅绿"到"深绿"的深化过程;当前,"全球绿色治理"遭遇集体行动难题,仍无法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悖论,面临"制度碎片"与"领袖缺位"的挑战,深陷"发展"与"安全"的两难。因此,建构"全球绿色治理"的理路应进行系统的生态检思,倡导全球绿色协同治理,共同坚守"绿色正义",贡献"全球绿色治理"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国际社会学是一个以国际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在20世纪80~90年代形成于日本.它关注国际社会的多样性、差异性及不平衡发展,认为一个统一的"全球社会"或"地球社会"尚未形成,并自觉地与"全球社会学"相区别.它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相互交叉的方面:国际关系社会学研究、国际社会研究和地域研究.关于民族性、民族主义和移民社会的理论构成了该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认为随着全球化的蔓延,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步融入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但如何成为真正的全球城市甚至是顶级全球城市,仍值得探索.提出并深入阐述了服务型城市的概念,认为服务型城市与全球城市在理论上相关,在实践上共通,建设服务型城市是实现全球城市的有效途径.从服务型城市到全球城市,可以构建"1+2+4"的路径体系,即以全球性服务企业为一个重要战略突破口,以"区域—全球"为两级服务网络,以更加发达的产业服务体系、 更为活跃的科创服务体系、 更高品质的生活服务体系和更多包容的文化服务体系为四大全球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传奇查韦斯     
《青岛画报》2013,(4):38-43
乌戈·查韦斯,一个被贴上许多标签的人:在支持者眼中他是"反美斗士"、"平民总统",在国内反对者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看来,他是"独裁者"、"新时代的希特勒",他还被称为"天生表演家"……查韦斯201 3年3月5日逝世,享年58岁。这条消息从委内瑞拉传出,再次令全球聚焦查韦斯传奇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在过去近十年的复苏进程中,展现了结构深度调整、格局持续变化、反全球化力量空前高涨、全球经济治理艰难转型的新态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恰逢其时:一方面,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将助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推进互联互通合作将塑造亚欧经贸大格局。值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占领"一带一路"建设的话语权和制高点,是中国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本文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在两大时代议题的引领下稳步推进:一是共同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二是努力践行新型全球化。只要在这两个议题上取得广泛共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定能势如破竹。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我们正经历的消费社会转型密切相关,而消费社会的转型正在对传统意识形态、价值观等产生重要影响,"文化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但是,目前"文化研究"中存在着现实感和本土意识不强、价值观倾斜等问题,有鉴于此,进一步推进"文化研究"的良性发展,在理论上就要重视"文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化;在实践中要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功能的新变化,正确对待消费活动中的文化需求,摆正文化消费的位置;在价值观上对在全球日益泛滥的极端消费主义保持足够警醒,重视"文化研究"对推动"创新型国家"、"节约型国家"建设的积极作用;此外还要重视对新一轮的学科分化与重组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进入"全面从严治党"新阶段.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理念新战略及其实践新举措新成就无不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热烈反响.国际社会继"中国热"后出现了"中共热",而"中共热"之中又以"党建热"最为明显.国外政要、学者、媒体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所开展的研究、解读及其叙述逻辑,主要涉及六大议题:一是基于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的整体性;二是基于制度建设与实践路径的科学性;三是基于外在表现与政治意涵的独创性;四是基于时代背景与目标任务的必要性;五是基于伟大成就与国际影响的有效性:六是基于未来走向的几种可能性.国际社会的关注、研究和解读,可以成为我们深化党建研究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对正义观的冲击和全球治理对正义价值的追求,全球正义已经成为一项亟待拓展的议程。究其原因,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全球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二元悖论、国际政治中道德原则的复杂性,这三方面的因素阻碍了全球正义的实现。本文认为,全球化所带来的权威流散拓宽了"国家—市场—社会"三维治理结构的民主化渠道,缔造了全球正义实现的权力结构环境;化解全球利益与国家利益二元悖论、达成合作是维护全球正义的基本保障;承认差异、兼容并蓄是建构全球正义观的基本原则,个人正义是全球正义的起点与归属,全球正义观须以全球命运共同体为依托。  相似文献   

13.
当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美国通用面临重组或破产,当全球的汽车销量持续下跌,俯卧于东方的那头"巨狮"再次让世界刮目相看:中国一季度的汽车总销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上海车展人气爆棚……一边是灰色的全球业绩,一边是飘红的中国币场,中国市场似科成为了金融危机中的棍救命稻草.  相似文献   

14.
<正>书名:《动荡的世界》作者:格林斯潘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2014年2月美国犹太人艾伦·格林斯潘,响当当的大人物,他是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任期跨越6届美国总统。在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他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在红地毯上受到国家元首一般的接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全球角色的生成机理与紧要问题出发,分析了在当前中国实力迅速增长和国际权力出现显著转移的背景下,如何界定中国新的国际角色,同时结合王逸舟教授的新作《创造性介入:中国之全球角色的生成》展开评论。本文认为,该书是近年来有关中国国际角色论述与分析最有影响力、最为系统、最为理性、最为成熟的一部力作,书中对中国角色的分析也符合中国全球角色的生成机理。并特别指出,中国在构建新的全球角色时,既要避免推动和助长国内外对中国实力的进一步高估,以及随之带来的"中国责任论"和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可能上升,又要避免国际体系特别是中美关系消极因素的反弹与压力。  相似文献   

16.
超国家议题即超越主权国家的议题。这类议题往往涉及全人类的福祉,有的甚至超越人类社会,涉及整个地球的存在状态。推动超国家议题面临三大难点:信息主权屏障让超国家议题难以进入主权国家;逆全球化思潮让超国家议题难以受到重视;文化折扣使超国家议题难以理解。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发挥自己的政治与传播优势,在尊重国家信息主权的基础上,倡导多边主义,运用"全球本土化"传播战略克服了上述三大难点,通过推动超国家议题,达到传播全球意识、传递全球价值、培养全球公民的目的。联合国倡导的"全球契约"在中国本土企业中落地,展示了联合国成功将一个超国家议题进行国内化推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分析马克思空间思想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总体上是按照"货币关系与空间-资本关系与空间-人的发展与空间"的逻辑主线展现空间的经济之纬的.现代货币经济促进了交换关系的空间解放,使交换的范围扩展到全球,同时也潜藏着空间的对立和剥削.在由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中,"空间"既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资本流通的条件,榨取剩余价值的手段.也使"空间的资本化"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必然产物.空间的资本化既促进了人的全面能力体系的形成,也强化了人对于这种物化空间的依赖,人的积极存在必定是对这种物化的扬弃,以及"空间"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维度的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1月1日,为期两天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国际视野中的中国研究:历史与现在"国际学术研讨会落下了帷幕。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是在中国国际声望越来越高、国际学界对中国关注度越来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参与湄公河地区全球卫生合作实践,超越传统的卫生外交类型,开创中国全球卫生合作与卫生外交新模式。湄公河五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本文以卫生与外交政策相互关系的类型为分析框架,对中国参与湄公河地区卫生合作与卫生外交进行历史回顾。中国在该地区的全球卫生合作与卫生外交实践已超越传统的"卫生服务于对外政策"类型,展现出全球卫生外交发展趋势和特点。中国参与湄公河地区全球卫生多元化、多层次合作模式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探索中国参与湄公河地区全球卫生与外交的关系类型和特点,不仅对中国参与全球卫生外交具有重要的启示,而且可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胡伟  倪海宁 《日本学刊》2005,22(6):52-69
由于地缘因素的限制,自近代以来,日本形成了即使在国力上升时期也对外结盟的政策定式.日本奉行"与强者为伍"的原则,先后同英、美两个全球主导国结盟,打压其他竞争对手,最终使自己成为了地区性大国.然而,日本在结盟过程中带有较强的自利性,与盟友的矛盾也不断增加,再加上地区力量的多元化,不断"再定义"下的日美同盟很可能重蹈日英同盟走向消亡的覆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