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关于农村供销社改革的几个问题杨新华十几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认清这些变化,对深化农村供销社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一、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性质一个经济组织的性质是由它的产权形式和功能决...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而劳动力成为商品、又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但传统的观点,是把劳动力的商品交换看成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因此,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也就成为区别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根本标志。劳动力成为商品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关系,是否等同于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随着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股份制经济逐渐引起人们注视,并给经济学界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比如:股份制究竟是何种性质?它的发展是否会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它的发展途径和趋势如何?它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关系又应如何认识?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意味着新旧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发展还是排斥商品——市场关系;新旧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运用还是排斥市场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在国家宏观计划调控下,大力拓展商品——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正是基于上述的认识,人们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征,概括为市场取向的改革。当前我们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把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引向深入,正确处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内终于认识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是推动我国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但迄今为止,人们对市场体系本身的理解却不尽相同,其中争论最多的莫过于劳动力市场,包括劳动力是不是商品问题。为有助于对这些问题认识的深化,我们对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观点进行了初步整理并略加评论。其时间跨度近三十年,但以近几年为主;内容包括劳动力所有制、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商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大大提高和深化了,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巨大胜利和重大发展。本文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谈一点学习体会。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要回答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这种计划经济能不能和商品经济相结合,能不能说,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这就不一样了。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实际的传统观念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开始时,人们把商品经济视作社会主义制度的异己物,力图排斥甚至取消它。尔后,在实  相似文献   

7.
论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王金平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问题,理论界众说纷坛。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我国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经济究竟是不是商品经济,因何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区别何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关系如何;这三个基本问题是商品理论中争论不休的老问题。本文试图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联合劳动联系起来分析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水平方面看,联合劳动的具体形态表现为多主体性,多主体的联合劳动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根源;从垂直方向看,联合劳动的具体形态表现为多层次性,多层次的联合劳动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根源。社会主义商品具有市场性和计划性两重属性。市场性是实体性因素,计划性是附着性因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商品两重性关系的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发展,社会主义企业破产倒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了出来,迫切需要探讨和回答。一、社会主义企业破产倒闭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从实践看,社会主义企业的破产倒闭是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 1、破产倒闭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一个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应当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国家也应当尊重企业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企业的盈利按国家规定的分配比例真正留给企业,国家不能截留或平调;企业的亏损(非政策性亏损)也只能自己负担,不能由国家补贴,亏损企业不能“合并”到盈利企业,靠人家的  相似文献   

10.
一赵紫阳总理在全国党代会上所作的《关于制定“七五”计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在“七一”的前两年,改革的重点要围绕稳定经济的要求,从宏观上加强、完善间接控制体系。“七五”后三年,要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间接控制。可见,建立健全、加强和完善间接控制,是我国“七五”计划期间全面改革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些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中,经济控制问题,尤其是如何搞好间接控制问题,已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决定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首要的、根本的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首要的、根本的区别,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处于这样的地位,它就必然成为社会经济体制的基础。经济体制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其性质决定于它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由此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选择以及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配置,对经济体制生机和活力的形成和发挥,关系极大。正因为如此,无论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还是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时,都必须把所有制问题放在首要的地位。进一步改革所有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十三届七中全会的“建议”规定:“继续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适当发展其他经济成分,形成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所有制结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又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赖、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赵紫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论,全面系统地论证和回答了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报告在说到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时,多次提到了竞争、市场竞争和建立竞争机制的内容,并且提出了“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关于竞争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本文试就此谈一点学习体会。一、竞争并非资本主义特有的社会现象一说竞争,人们很容易想到资本主义。这不奇怪。资本主义社会是商品社会。商品是以竞争的姿态在市场上寻找自己的归宿的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着竞争,而且是激烈的竞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胜则成富贾,败则变瘪三”;人们把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竞争看成是资本主义固有属性,是不无道理的。  相似文献   

14.
《探求》2017,(3)
政府和市场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习近平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论述,不仅重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而且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赋予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全新内涵,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思路,对于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控制迫切需要理论指导。作者认为经济政策学的创建,从科学发展的内因看,是经济学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进入新层次的产物;从外因看,在西方是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国家是领导经济建设特别是经济改革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都有待深化。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学是关于如何运用经济杠杆的科学,是一门在政治经济学指导下的应用科学,是社会主义经济科学的核心和归宿。在创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学中,可以吸收西方经济政策学的某些成果;同时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目标和手段,当前特别要研究改革及其所提出的经济政策问题。作者还就向西方经济政策理论吸收哪些基本原理和当前我们应着重研究哪些经济政策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整个经济领域里要逐步扩大市场机制调节的范围和比重,用商品的价值规律来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和更好地解决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经济关系。这样才能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十几年来,我国坚持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效,推动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杂志用了许多篇幅组织的关于商品一货币关系问题的讨论中,大多数参加者都集中注意探讨它们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的本质、作用和地位,考察其直接的社会的和商品关系的共性与区别。当然,这种处理问题的态度完全值得支持。同时需要指出,这样做又远未说明这个问题。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极为重要的问题被忽视了(尽管编辑部对此呼吁过),而仅仅把这些问题看成属于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具体形式的不同观点。在这些问题中,主要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的职能与调节问题。  相似文献   

18.
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我国的经济改革实践都表明,经济增长正在减弱,经济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经济效率并没有提高,或者说是呈下降的稳势。于是,人们指望着“完善”体制,以便使它成为发展的催化剂而不是障碍。“完善”体制基本上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削弱中央国家机关的经济权力,而让经济主体和地方国家机关拥有更多的经济决策自由;另一方面是逐步承认经济的商品性质,解放市场和尊重商品与货币的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 分清敌我问题,不仅是民主革命时期的首要问题,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首要问题。从哲学上来说,分清敌我,就是正确认识敌我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构成了他整个改革思想体系的基础和主要部分,是他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的结果,是他几十年革命建设生涯的辩证性总结,是他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正是他的那些合乎实际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具体地指导着中国十几年来各个方面的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实践,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认真学习研究这些思想,对于我们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