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往往有其独有的地位。父母对独生子女的看法与交往方式显然也会与对非独生子女有些不同.本文试图从父母意识、有儿焦虑、独生子女的先天气质特征三方面来分析独生子女的亲子关系,并进而探讨这一亲子关系对儿童成长与发展造成的影响。一、父母意识与亲子关系父母意识这一概念是新近才出现的。笔者在查阅国内外新近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许多学者的看法,认为可以将父亲、母亲对于妊娠、分娩、育儿及亲子关系的态度,对为人父母的自信性与责任感,以及成为父母后对自身及配偶的评价及情感体验等称为父母意识。笔者认为,在独…  相似文献   

2.
不再顾虑自己是否需要子承父业,如今大多数人都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的工作。可仍然有很多人都做着跟父辈相似的工作,也有很多人身上保留着跟父母相近的喜好或者习惯。虽然子女们过着跟父母不同的生活,可他们身上却完好的保留下了来自家庭的印记。古老的传统和家族的技艺代代相传,又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3.
计宇  郝林 《现代交际》2010,(12):62-62
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不使其成为"爱的枷锁",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半个世纪以来,对于亲子关系的研究林林总总,学者们从家庭结构类型、父母的情绪智力、孩子的自身特点等诸多方面对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但这些研究大都从外显层面去研究亲子关系的形成,而没有把亲子关系放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家族系统中去深入研究形成各种亲子关系产生的内在的、隐性的原因,因而无法从根源上让父母意识到他们教育孩子的观念、行为模式的根本动力所在——"家族内隐藏的力"。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家庭中,父母的性别角色观念比其性别角色行为对子女的影响更大,其中独生子女受父母性别角色行为的影响大于非独生子女,并且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亲的影响力大于母亲,而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母亲的影响力大于父亲。这两类家庭中性别角色观念和行为代际传递的特点,与亲子关系的密切程度、父母的社会经济特征以及父母家庭角色分工的传统程度等有一定的关系,此外还可能受情感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时常听到有父母抱怨:孩子不愿意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自己,对孩子的思想不了解,所以无法真正地去面对和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么,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愿意与父母交流呢?让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首先要立足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民主的家庭氛围。很多父母总是居高临下,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尊重和信任,把说教当成沟通,要求孩子绝对地听话、服从。孩子说的话、做的事,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意志或期待,就会批评、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试想,这种紧张的亲子关系和缺乏  相似文献   

6.
时光 《现代妇女》2007,(11):46-48
最近,某机构在对小学生做亲子关系问卷调查时发现,70%以上的孩子与父母缺乏沟通交流,80%左右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孩子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合作意识差。这些被统称为"草莓特质"。  相似文献   

7.
论前期亲子互动中的亲代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学意义上的亲子关系,以个人生命周期的视角,可划分为成年亲代与未成年子代之间的“前期”亲子关系;成年亲代与成年子代之间的“中期”亲子关系;以及老年亲代与成年子代之间的“后期”亲子关系。本文所涉及的代际关系特指拥有未成年子女的中年父母与其学龄期子代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前期亲子关系,以及当前我国城市中,这一代父母的素质特征在代际互动中的作用和影响。一、亲代素质的历史成因及其现状谈到素质,具体而言不外乎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诸方面,它既是先天的物质存在,包括体质条件、性格倾向、基因组合及遗…  相似文献   

8.
平时为了工作忙碌的我们忘记了很多,忘记了表达情感的方式。譬如,细小地关心与体贴,或一声在意的嘘寒问暖。再或者,偶尔记得给家里一个电话,即使又是一阵烦腻的唠叨,父母都记在心里——儿女记着我们的。更或者,爱情。我们忘记了我们一直在用成功学里的标准来对待生活,人和事。  相似文献   

9.
不良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中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社会大环境、家庭资源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影响着不良亲子关系的形成,不良亲子关系又通过模仿、预言的自我实现、挫折--攻击、认知方式等途径导致青少年社会化中问题行为的产生,因而需要从社会大环境以及父母自身入手(包括态度转变、减少家庭惩罚和提高父母自身修养等)来优化亲子关系,以减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0.
2007年6月,国内一家调查机构在对小学生做亲子关系问卷调查时发现,70%以上的孩子与父母缺乏沟通交流,80%左右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合作意识差。这些被统称为"草莓特质"的问题,的确在孩子身上普遍存在。如果您家里有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蓝天 《伴侣(A版)》2021,(8):48-49
一、利用假期,建立优质亲子关系 亲子之间矛盾难免发生,通过合适的沟通方式,不仅能够解决亲子间的矛盾,还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在亲子沟通中,"听"和"说"都是很重要的,理解别人和被别人理解也是很重要的.孩子需要被理解,而父母需要学会听懂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表达出这样的情绪,做出这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正>闲扯有时候是大道理的变身,有时候是高性能灭火器,既然功能这么多,那就时不时跟孩子闲扯扯吧。好的亲子关系总离不开父母与孩子间的良性互动,而互动方式也随孩子年龄增长发生着变化。比如我家,已经逐次停止或递减了之前做游戏、玩拼图、去游乐园、看电影等活动,火热进行中的是—闲扯。  相似文献   

13.
包益民 《职业》2011,(1):60-61
1.人生就像游泳池 我觉得人生就像游泳池,有时候不要等,先做了才会有发展。比如我们办杂志,很多人跟你讲办杂志是赔钱、破产的,如果你听了大概一辈子不会办杂志。我常常看到很多名人办杂志或者做什么事情,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如果我知道做这个这么辛苦的话我就不会这么做了,  相似文献   

14.
本期带您一起读的书是《这样做父母就对了》。父母都希望养育健康快乐的孩子,营造快乐和谐的亲子关系。然而,现实却是,孩子问题频出—厌学、抑郁、暴力等;父母抓狂应对—吼叫、威胁,甚至是打骂。孩子问题愈发严重,亲子关系也愈发紧张。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本书提供了答案。这是一本由19位国内外知名心理学专家口述而成的心理学普及读物,包括武志红、李中莹、蔡仲淮、张怡筠、苏珊·佩罗、简·尼尔森等。  相似文献   

15.
今朝 《当代老年》2006,(10):50-50
美国:亲子关系比较理性 在美国,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显得比较“理性”的。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人很小就有了自立的意识,这种意识不仅影响到与父母的关系(不愿过多信赖父母,从而减少了与父母共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前期专栏以立仁(化名)的案例,带出当今社会出现的孩子殴打父母的情况,并尝试从父母子女观念冲突的角度来作出解释。但是,东西方社会界定亲子关系时在价值取向上的分歧及其对父母子女的不同影响,绝不是孩子与父母出现冲突、对立和施暴情况的唯一原因。孩子对父母的暴力行为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黄色"父母来说,他们认为严格是为孩子好,如果遇到"蓝色"或者"绿色"的孩子也就罢了,可偏偏"红色"孩子,却是最热爱自由浪漫的那一群……有一个女孩,不仅成绩优秀、外表靓丽,还爱好广泛、性格温和,这样的女孩不仅男生喜欢,女生也羡慕。但她却跟我说,那只是表象,她内心有数不清的烦恼。细问之下,才知道和她的父母有关。她已经老大不小、谈了恋爱,却不敢跟父母讲。她说,自己也  相似文献   

18.
未未 《女性天地》2005,(6):46-48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医学专家还要告诉你,性格与你的健康也密切相关。A、孤僻内向型尚女士,32岁,财务工作者尚女士是父母的独生女,幼年时父母忙于工作,常常把她一个人锁在家里,整整一天没有一个人跟她说话。久而久之,她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工作以后,她也是独来独往,朋友很少,单位组织的活动借故不参加,人际关系很淡漠。虽然已经结婚3年,但丈夫说,常常觉得她离自己很遥远,有时看她一个人坐在窗边冥想,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尚女士最大的爱好是一个人在房间里上网聊天,这几乎成了她跟外界接触的唯一方式。  相似文献   

19.
很多父母都觉得对性避而不谈是最轻松的方式,或者什么都不说的话,总比太早就去说更安全。但是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都不会等到孩子用到数字、拼音、外语时才去教授这些基本知识,父母也不会等到孩子可以独自过马路时,才去让孩子了解红绿灯是怎么回事。同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女心理师》火了,伴随这场治愈之旅,一个扎心的事实浮出水面: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有"病"的不只是他们,而是……作为一档心理题材电视剧,《女心理师》上映后广受热议。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就像镜子,映射出亲子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孩子抑郁自杀、讨好型人格、暴饮暴食……有很多观众哭着说,在剧中看到了自己。深挖每个孩子的问题,或多或少牵出父母的问题,话题#看完《女心理师》我妈道歉了#冲上热搜,更是引发了一场父母自我检讨的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