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行为驱动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管理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公众、政府和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各种途径参与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行列.但是,仍然有众多的企业存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即CSR行为)的缺失,甚至出现“失德”的行为.政府除了从法律上控制企业的“失德”行为以外,在从正面促进CSR行为驱动力方面鲜有有效的作为.同时,企业在如何有效地承担CSR行为方面也存在困惑或焦虑.它们无法确定如何在CSR行为和CSR不作为之间做出抉择.此外,由于公众对企业CSR行为的感知与行为迟钝,工会和非政府组织力量的薄弱,以及缺乏有效的对话机制,中国企业CSR行为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市场的主力军,中小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对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因子分析和驱动因子偏向性分析,发现: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部驱动力主要来自政府政策及法律,而内部驱动力则主要来自企业价值观以及企业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3.
论责任、企业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29-33
近几年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对于企业到底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在探讨责任及企业责任的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试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作出明确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孙丰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2):104-109
基于哲学伦理学的视角,从企业本性、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以及企业组织的道德主体三方面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合理性与正当性进行论证。企业的本质属性规定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应然性;道德与利益的内在依从性,预示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性;而企业组织道德主体的合法性,则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主体可能性。这表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内在规定性使然,而非外在的强加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构,经济伦理学(Business Ethics)作为责任、公平、公正等概念在经济领域的伦理反映,为学术界、企业界提供了全新的观点框架和价值意识。本文通过对企业“非道德性神话”所映射出的资本主义社会道德责任的评析,用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视角,说明社会经济关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学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日葵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2)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社会互动的产物.与经济学强调企业的单一经济属性不同,经济社会学认为企业具有双重属性即社会性和经济性,社会性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源.企业社会责任论的本质在于揭示企业与社会的耦合关系即企业与社会的互嵌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实现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的有机统一,避免发展异化,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经济伦理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构,经济伦理学(Business Ethics)作为责任、公平、公正等概念在经济领域的伦理反映,为学术界、企业界提供了全新的观点框架和价值意识。本文通过对企业“非道德性神话”所映射出的资本主义社会道德责任的评析,用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视角,说明社会经济关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各成员,如股东、董事、法人、经理、监事、员工、顾问及形象代言人等也应该在向企业负责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因为这些成员都程度不同地影响着企业行为,并从企业获取收益;而企业利润来自社会,企业成员的收益也就来自社会。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依赖于企业各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负责任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谢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7-52
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入手,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的分层激励机制这一主题,探讨了其实质在于要求企业超越以利润目标为圭臬的传统理念,强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指出了企业责任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艰巨性;提出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路径是针对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类型,建立起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分层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周剑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6):46-48
文章立足于《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阐释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涵义,从嵌入性立场重新审视企业社会责任,剖析了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构成,并就如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研究提出了应考虑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合理计量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加强监管,规范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披露等观点。 相似文献
11.
杜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9-83
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调整是转变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该领域问题进行了持续关注和研究。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现状及演变、需求动力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需求动力结构合理性评估、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理论与经验依据、需求动力结构变动影响因素及失衡原因、需求动力结构调整对策等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和归纳,并进行简要评述,为后续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依靠要素投入的旧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而要保持经济增长,就必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与传统经济相比,创新经济生产率更高,增长动力更强,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同时,创新经济还能够更好地协调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体现了新一轮产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变革,代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创新经济在创造新就业岗位的同时,还带来了就业方式和就业形态的变化,这部分就业因此可以被称为新就业。测算结果表明,2017年创新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约为15. 2%,与2007年的8%相比增加了近一倍;新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约为10. 5%,与2007年的5. 4%相比也增加了几乎一倍;创新经济对增长和就业的贡献不断增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是当前经济转型背景下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杨作书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2):9-18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 :制定“十五”计划并顺利实现“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奋斗目标 ,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 ,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 ,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 ,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力资本乃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第一拉动力 相似文献
14.
宋航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2):16-19,136
作为中部重要省份的安徽省,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何对本省和全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总结安徽各类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其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普适性和针对性的对策,有助于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刘璐婵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5,(2):13-16
通过对英国、美国和德国社会救助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动力因素进行比较发现,来自底层群体的压力、社会运动与阶级斗争、福利理念与意识形态等对三个国家的救助体系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不同国家救助体系发展的动力不同。研究发现,英国来自社会底层群体的压力、混合的福利理念是该国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的动力;美国的动力因素则是来自社会底层群体的压力和社会运动与阶级斗争;德国社会救助体系作为社会保险体系的补充,其建设更加依赖福利理念与意识形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刘启珍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112-116
大学时期是个人进行创造的最佳年龄的前夕或初始阶段。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 ,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创新动力的内、外部因素的分析 ,为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为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寻找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经20余年努力,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跨入由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实证分析显示:计划经济时期属于要素驱动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开放以后进入要素-技术驱动并向技术驱动持续转变,"十一五"时期已取得阶段性突破。其动力机制分解说明,对外开放、科技投入、基础设施改善、劳动力转移、工业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但转型的基础仍不牢固,应采取措施,保持经济转型的持续动力,巩固经济转型的成果,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法律信仰:依法治国的内驱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兵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5):54-57
法律信仰是主体对法律的主观心理信念及在这种信念引导下的行为拜从,它体现了信仰主体与信仰对象的契合、主观信仰心理与外在信仰行为的统一。社会主体的法律信仰精神是法治理想实现的精神先导,是法律统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是法律得以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总之是依法治国的内驱力。培养公民的现代法治观念,建立普遍的法律信仰精神是中国法治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目前我国公民的现代法治观念已得到明显提高,但建立普遍的法律信仰精神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高点,也是新时代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现阶段关于数字经济的理论分析仍然较为欠缺。因此,本文从理论上对数字经济的基本内涵,包括基本定义、发展历程、传导机制和发展规律等进行分析,从全球和国内两个维度对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概括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字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展望与分析,从而为数字经济在国内的探索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吴新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40-43
多年以来,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未能从内在机理上挖掘改革的动力,以此保证改革的效率和效用。内在动力的不足、改革本身制度的缺失、改革成本分摊不均、行政伦理失范等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障碍。宪政经济学采用个人理性选择的视角,对规则的选择和规则下选择的分析给予了行政体制改革诸多启示。对行政体制改革困境的突破关键在于对改革进行立宪选择的约束,尊重利益主体的改革需求,加强伦理道德动力挖掘,以此构建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顺利和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