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所作的旧体诗,是鲁迅留给我们遗产中珍贵的一部分,现存六十三首。重读鲁迅的诗歌,不仅使我们得到艺术享受,还有助于了解历史,提高文化素养,激励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雄心壮志。鲁迅的诗广泛吸收前人的成就,融政治、诗歌于一炉,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诗歌理论研究和诗歌创作实践上,他经历了“路漫漫其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道路。他的诗作是他诗歌理论的实践,他的诗歌理论又来源于他的诗歌实践。他主张诗歌以独创为贵,认为诗歌虽然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终究以后一种为  相似文献   

2.
鲁迅诗歌的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因为鲁迅诗歌不但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旧体诗和民歌体诗、外国诗式而创作的宝贵文学遗产,是本世纪前三、四十年中国历史进程的艺术概括和伟大史诗;而且也是鲁迅思想的艺术再现,是研究鲁迅思想发展的重要依据。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期所写的诗,是迄今为止所收集的鲁迅诗歌的最早作品。这时期他的其它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诗歌目前发现的共有六十三题八十首。虽然这在他一生的创作活动中并不占显著地位,但与他的思想深刻的小说、尖锐泼辣的杂文,新颖优美的散文相比毫不逊色,同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闪烁着革命思想的光辉,成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毛泽东同志十分推崇鲁迅的诗,并多次引用鲁迅的诗句。他指出:“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  相似文献   

4.
屈原和鲁迅虽然相距两千多年,世界观有根本区别,但从文化传统上考察,在思想和艺术上却有着深刻的联系,那就是:一方面,屈原及其作品全面深刻地影响了鲁迅及其诗歌创作,特别是旧体诗创作;另一方面,也可以说鲁迅全面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的思想和艺术优秀遗产。具体探讨这种联系,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屈原及其作品的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继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也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鲁迅的诗歌遗产,学习他批判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化为自己的艺术素养的丰富经验,为繁荣社会…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在海外最具经久不衰名望的伟大的中国作家之一,其文学作品各种语言的译作早已遍布全世界。但相对于鲁迅的小说翻译传播来说,其诗歌翻译数量还很少,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鲁迅诗歌英译的概况、鲁迅诗歌英译的问题探讨,以及鲁迅诗歌英译的世界传播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对鲁迅在新文学史上地位的一点理解1935年,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明确指出根据中国当时文艺战线乃至整个思想斗争的任务,必须学习鲁迅。瞿秋白说:“我们应当向他学习,我们应当同着他前进。”1937年,毛泽东在《论鲁迅》的演讲中,论述了他所说...  相似文献   

7.
由于重复的节奏感、韵律感和强烈的表现性符合诗人的情感律动和诗歌抒情表意的特征,因此,重复在诗歌创作中的高频率出现和妇熟自如的表现风格,几乎使之成为诗歌艺术的专利性标记,小说等其他艺术门类在这方面望尘莫及。然而,细读鲁迅的小说,你会惊奇地发现,其中重复手法的广泛存在和频频出现,甚至超过了他的散文诗集《野草》①。在小说中,重复除了具有上述诗歌艺术中的审美功能之外,还在叙述艺术中大显身手,发挥着更广泛、更奇异的审美作用。显然,这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艺术表现现象,理解和掌握它,无疑会对鲁讯的小说艺术乃至…  相似文献   

8.
<正> 鲁迅的诗歌,同他的小说、杂文等都是他的重要作品,也是珍贵的文学遗产。但是,鲁迅诗歌在许多时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实在有为鲁迅诗歌申辩几句的必要了。鲁迅的诗歌创作,开手最早,历时最长。从一九○○年二月写《别诸弟三首》起,到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写《亥年残秋偶作》止,在三十六年间,就诗歌创作而言,鲁迅除写有散文诗集《野草》外,还写了自由体诗、民歌体诗、骚体诗和旧体诗等七十八首。这些诗篇,几乎全面地真实地形象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云、诗人的情志和他战斗的历程。这些诗篇,在今天依然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自题小像》、《梦》、《爱之神》、《他》、《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好东西歌》、《湘灵歌》、《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亥年残秋偶作》和《自嘲》等著名的诗篇,不胫商走,流传甚广,脍炙人口,使读者灵府为之朗然。像人们传诵的《自嘲》一诗,是鲁迅诗歌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外语     
<正> 翻开《鲁迅全集》就可以看到,在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中,他的翻译作品象一颗璀灿的明珠,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鲁迅先生从青年时期即开始学习外语。终生坚持不懈,他不但精通日语、德语,还曾下苦功研究过英语、法语和俄语。他一生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翻译过一百五十多篇(部)外国作品,涉及十四个国家的近百名作家,有诗歌、剧本、小说、故事、童话、论文。杂文及自然科学等多种体裁,  相似文献   

10.
卢英宏 《云梦学刊》2008,29(3):100-103
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鲁迅先生的诗歌就是心血浇铸的艺术之花.他的诗歌有一个重要的品牌:反战诗.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兵燹涂炭之祸给予揭露,对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大灾大难给予控诉.鲁迅的反战诗体现出的高品位、高格调及其独到的深刻思想,是中国现代文学吏上的一座里程碑,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鲁迅的诗,参照他思想发展的进程,大体可以一九二七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鲁诗就其主导倾向而言,前期在艺术风格上属于浪漫主义,后期则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关于后一点,我想大家不会有多大异议。这里我侧重谈谈鲁迅前期诗歌中浪漫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钱伟 《学术论坛》2006,4(7):165-168
《我的失恋》在《野草》中一直不为人所注意。文章通过对此诗的剖析,认为鲁迅的这篇作品实际上关涉两个重要问题:当时流行的新诗为什么不能算作诗?它们和传统诗歌有着怎样的关联?并以此揭示鲁迅对现代汉语诗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鲁迅,用战斗的笔,用多种文艺形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在用小说、杂文进行战斗的同时,还吹响了诗歌这一时代的号角。鲁迅一生写的诗,无论是新体诗、歌谣,还是旧体诗,现在能收集到的,已近八十首。这些诗从篇幅来看,比起他的小说、杂文、散文,数量是少的;这些诗又是散见在鲁迅一生的各个时期,但它伴随着鲁迅前进的步伐,同样从一个侧面记录了鲁迅光辉战斗的一生。“五四”时期,鲁迅写了《梦》《爱之神》《桃花》《他们的花园》《人与时》《他》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文学创作活动是从诗歌开始的。他在谈到自己的诗歌作品时说,“我于旧诗素未研究”,新诗则“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新诗人的出现,就洗手不作了”。其实,从1900年春的《别诸弟三首》到1935年底的《亥年残秋偶作》,写诗几乎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生涯。我们现在见到的鲁迅诗歌近八十首,其中大部分是旧体诗,也有一些白话新诗和民歌体,具有丰厚的思想内容和极高的艺术成就。循着鲁迅先生的杂文笔法,我们可以见到这位杂文大师所独创的诗歌艺术天地。 鲁迅杂文的特质之一是有强烈的战斗性。他称自己的杂文“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人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这一创作精神也溶化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怒向刀丛觅小诗”,其诗也是战斗的艺术结晶,锋利的战斗光芒与其杂文交相辉映。他的诗诞生在激烈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中,凝聚着一个伟大思想家、革命家的战斗豪情。年青时代在东京写的七绝《自题小像》就是一曲深沉的爱国主义绝唱:“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诗一开始就表明自己与祖国存亡与共的联系,接着勾画了在阶级敌人和民族敌人的统治与侵凌下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然后通过寒星“寄意”,誓为拯救民族危亡而献身“我以我血荐轩辕  相似文献   

15.
孙尧天 《文史哲》2023,(2):31-43+165
自1898年进入南京的新式学堂,至1906年从仙台医专退学,鲁迅近十年的主业均密切围绕现代科学。在这种背景下,鲁迅倡导科学救国并呼吁破除“迷信”,但从《科学史教篇》开始,他的思路发生了明显转变,并最终在《破恶声论》中提出“伪士当去,迷信可存”。鲁迅首先回顾了科学发展的历史,他指出科学应当以探求自然界真理为目的,而清末功利主义的科学观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同时,鲁迅也将西方科学史内在的认识论问题引入了清末知识界,他接受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科学家华惠尔、赫胥黎以及丁达尔的启发,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并依据人性的整体立场建立了批判视野。鲁迅由此形成的科学观深刻区别于清末科学主义者。在《破恶声论》中,他尤其重点反驳了《续无鬼论》与《无鬼说》中破除“迷信”的说法,鲁迅强调科学的边界并赞美“迷信”内在的道德及美学意蕴。从破除“迷信”到主张“伪士当去,迷信可存”,这种变化清晰显示出鲁迅早年科学观走向成熟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鲁迅旧体诗的杂文化倾向,主要体现在话语体式和结构方式两个方面。就话语体式而言,鲁迅旧体诗中常见的戏仿、反语等修辞策略具有与杂文话语体式相似的"双声"特征和相似的运作机制;就结构方式而言,鲁迅的许多旧体诗与辩驳论说体杂文具有同构性。鲁迅旧体诗的杂文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其后期诗歌创作中,这个时期也是鲁迅杂文创作的高峰期,杂文话语体式和结构方式强势进入诗歌话语空间是鲁迅旧体诗杂文化倾向生成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省安平县人。读小学时就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对鲁迅、叶绍钧等作家的作品特别喜爱。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有很大影响。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时,开始阅读社会科学、文艺理论著作和一些苏联文学作品,扩大了他的视野,并为后来的创作和评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开始在校刊《育德月刊》上发表小说、诗歌和文学评论文章。毕业后曾流浪于北平,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当过职员。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我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是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奠基人.他不仅在小说、诗歌、杂文的创作中,为汉民族共同语的丰富与规范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文学语言问题上所发表的一系列精辟见解,以及为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确立所进行的斗争,对于我国语文改革运动的发展,也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鲁迅关于文学语言问题的这些重要论述与可贵实践,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一鲁迅诗作,现可见到的有62题79首,大多是旧体诗,只有11首是新诗和民歌体诗。从总的来说,对鲁迅诗作的研究,长期以来是关注不够的。只是到了“文革”时期,各大学生在别无其他“革命文艺”可以讲授与研究的情形下,对鲁迅诗作才格外关注了起来。而这种研究,主要集中在鲁迅旧体诗的注释方面。比较客观、准确的注释工作及其成果,认真说来,还是在1979年以后才得以开展和实现。可以说,鲁诗研究在“鲁学”中还是一个较年轻的研究领域。“诗无达诂”。尽管新时期以来鲁迅诗歌研究已有了一些成果,但由于诗歌艺术尤其是中国传统诗歌艺术形式——即旧体诗的丰富弹性,鲁迅诗作的深刻思想和艺术精湛之处,尚不能说已研究透彻、阐明清晰。张恩和所著《鲁迅旧诗集解》已使我们相当便利地了解到鲁迅诗作研究中存在的各家意见,有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意见。因而,鲁迅诗作研究,仍有待深入。本文拟从总体上对鲁迅旧体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作概要性分析与归结,在理性分析的  相似文献   

20.
超验里的经验──论《故事新编》的象征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是位深具现代意识的作家。已故的唐先生就曾敏锐地指出过他对尼采的“酷爱”和小说创作中的非理性因素,这标志着他与“二十世纪新思潮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联系。“①这新思潮中,包括西方现代主义的主要派别,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象派等等,而对鲁迅影响较大的则是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美国学者哈市就认为,“鲁迅抛开欧洲的现实主义派和自然主义派及日本的自然主义派”,“因为他根本就对现实主义技巧不感兴趣”,“他喜欢与象征主义有瓜葛”的一些作家②;荷兰的佛克马则指出鲁迅译介的作品中,“用于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