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傅颐 《领导文萃》2007,(7):124-128
1972年7月7日,54岁的自民党总裁田中角荣取代佐藤荣作,组成新一届日本内阁。这一天,新华社编写出田中组阁的新闻。没想到,稿件送周恩来总理审阅时被退了回来。周总理批评编辑“没有跟上形势”。未能把田中讲话的积极而重要的内容写进去。  相似文献   

2.
师哲 《领导文萃》2015,(4):67-70
1988年11月26日,张培森、程慎元和张青叶到北京木樨地师哲家访问。本文为师哲接受访问时的回忆谈话。1926年,我在莫斯科学习时,就认识张闻天了。当时我在军事学院,他在中山大学。但我常到中山大学去,那里我有很多熟人,一提起张闻天大家都知道。他可以说一到莫斯科就有名气了。因为他是学者、教授,大家很尊重他,注意他。  相似文献   

3.
<正>战后70年日本反省的轨迹战后70年,在日本所有官方文献里,历任首相从未明确使用"谢罪"一词对中国、韩国表达反省,而是多使用"お詫び"一词,中文可译为"道歉",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的首相都采用了"道歉"的说法。田中"迷惑"与《中日联合声明》。向中国正式表达反省应该始于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当时田中使用的词语既非"谢罪"亦非"お詫び",而是"迷惑",中文被译成"麻烦"。  相似文献   

4.
周斌 《领导文萃》2013,(6):88-92
田中角荣是战后日本一位极富传奇色彩、非常杰出的政治家。说他极富传奇色彩,一是因为他出生在新渴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土木工程中等专科学校毕业;他家庭、亲友中。没有一点政界、经济界可以借助的权势背景.没有一个可以依托的长辈后台;全靠自己的刻苦学习和努力奋斗.54岁就登上了权力顶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执政党总裁和政府总理。  相似文献   

5.
张婷 《经理人》2008,(4):96-97
“每一次的心情都很不一样。在过去12年当中,中国的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我已经有点儿认不出北京了。”Informatica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索海·阿贝斯笑着说。继1996年第一次来到中国,12年来,这是他第三次故地重游。  相似文献   

6.
孙文泱 《领导文萃》2009,(15):132-135
李世民有两段自我评价很有名。 一段出自贞观九年(635),他说:“自古以来,能够在乱世成就帝业的,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男人,只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三十三岁起事。本人十八岁就起兵,二十岁就已经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就当上皇帝了。从武功方面来说,我已经胜过古人。  相似文献   

7.
1972年的中日邦交,遗憾的是中日双方首脑并 没有实现互访,这与当时中日政治关系不够正常有 关。本文的目的是寻求当年田中角荣与毛泽东谈判 的核心部分,并探讨中日之间误会的源起。当年田 中拟使用日语"迷惑"来表达他诚心诚意地向中方 谢罪的意思。他的心意当时被中方正确地接受了。 但是,针对田中的"百感交集地道歉"一语,毛泽东 赠送田中一本《楚辞集注》。毛泽东为什么要赠送这 本书?  相似文献   

8.
李维安 《决策探索》2003,(11):61-62
他提出离婚,我想自杀! 那是我今生今世至死都不会忘记的日子. 去年7月12日晚上,经常借口说晚上有应酬、每天都不回家的丈夫突然比平时早回来了,他很直言地说;"咱们离婚吧!我不想这样生活下去了,我觉得以前活得太累了,以前我一直都在为别人活着,我想下半辈子为自己活一次."我的心沉到了万丈深渊里,我知道这个婚姻完了……  相似文献   

9.
陶永祥 《领导文萃》2008,(24):104-108
1978年10月23日,邓小平访问日本,并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批准书互换仪式。今年应邀访日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是继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及1998年《中日联合宣言》之后,中日双方形成的第四个双边关系文件。四个文件如同四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蒋兰 《领导广角》2002,(10):59-60
1945年,在二战中战败的日本结束了对朝鲜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但是,却没有了断两国之间的恩怨。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国之间龃龉不断,两国关系波折不停。而在两国政治关系并不融洽的关头,小泉毅然提出访朝的决定,这的确需要很大的政治勇气。而有关分析人士认为,小泉此举不仅是日朝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也是震惊世界之举,其冲击效应不亚于日本前首相鸠山一郎为实现日苏建交于1956年对苏联的访问以及田中角荣为实现日中复交于1972年对中国的访问。  相似文献   

11.
《经营管理者》2009,(10):26-26
1972年2月21日11时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到达北京。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前往机场欢迎。尼克松走下舷梯,主动与周恩来热烈握手。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相似文献   

12.
曼德拉2009年7月18日度过了91岁生日,南非人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来表达对他的敬意。 2009年7月18日,曼德拉在自己位于约翰内斯堡的家里收到了一封贺卡。这是一个8岁的英国小男孩寄给他的,上面写着:世界上的人都爱您,我也爱您,我知道的第一个伟人就是曼德拉。  相似文献   

13.
限塑3个月     
他说,周围的很多小超市、商店依旧在无偿提供塑料袋,到我这儿一看要用“环保布袋”,很多顾客为省钱省事,都到别的商店买东西了。据介绍,自从实行有偿使用布袋后,王先生的超市从1日到4日短短4天时间,销售额直线下降约30%。他很气愤:总不能谁守法,谁吃亏吧  相似文献   

14.
马嘶 《领导文萃》2011,(6):53-56
1950年代前期我负笈燕园之时,北京大学校长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资深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那时,马校长已是七十多岁高龄了,全校师生都尊敬地称他为“马老”。而他,每次上台讲话时总是习惯地说“兄弟今年72岁了”,同学们听了都相视而笑。  相似文献   

15.
敬重周恩来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说:1972年访问中国期间,周恩来无以伦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印象之一。通过多次长时间的正式会谈和非正式交谈,我终于了解了他,并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意。他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在个人交往和政治关系中,他都忠实地遵循着中国人古老的信条:决不“伤人情面”。周恩来的外貌给人的印象是:仪态亲切,非常直率,镇定自若又十分热情。双方正式会谈时,他显得机智而谨慎。周恩来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和日语。所以在他听完翻译前,就已…  相似文献   

16.
郎咸平 《经理人》2010,(2):63-63
虽然很多人说我经济大预言很准确,但是说实话,我是从来不预言的,我都是根据事实做出的合理判断。但是这次我不得不提醒大家,2010年的经济是不容乐观的。我之所以这么讲,都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7.
蒋从1915年开始记日记,一直记到1972年。应该说,在中国的政治领导人里边,我们还可以再扩展一点,扩展到世界范围里面,政治领导人能够留下57年日记,我不敢说是唯一的,至少有把握说,这是很少有的。蒋介石57年的日记,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日记有各种各样。有的人,他记日记的时候就想,我这个日记今后要公布,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我接待一位深圳的朋友,他说天津的大街上到处都是钱,北方人就是不会拣。我很不以为然,甚至对他那种趋于傲慢的自信和精明生出反感。岂料事实一点点地教育我,到今年的春节,我终于认识到大街上确实有钱,也确实存在着会不会拣这些钱的问题。在我看来,大街上的商店已经足够多了,凡稍微豁亮一点的地方就有自由市场,凡路边就有摊贩,卖东西的比买东西的人还多──因为以前是买东西的人现在都改成卖东西的了。据说做小买卖是下岗职工最先想到的谋生之路,更不要说商业城市里的商业正规军和大兵团了。凡繁华的地方都挤满商店,大店、…  相似文献   

19.
翁长溥 《领导广角》2002,(12):34-34
在党的十六大期间,《广西日报》11月12日,版刊载了一张神态引入的老者发言照片。一眼看去皮负有些面熟,细看文字介绍,原来他就是年龄94岁、党龄71年的李葆华。他曾多次参加过党的代表大会,十四、十五和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特邀代表,他感慨地说“我要好好学习报告的精神,不断进步”。这就引起了我对他的回忆。  相似文献   

20.
一张白纸 今年年初,在北京做一个项目,谈合作的时候,我遇 见了一个国土资源部的某司司长,已经退休几年了,年龄 大概60多岁,很健康也很富态的样子,在一个房地产公司 做顾问,我们谈的很愉快,他也很喜欢我,临别的时候, 我请他给我留个联系方式,由于他没有名片,于是我就随 手在公司的前台上拿了张A4的白纸,准备记他的姓名和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