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对意义的主体性决定李亚明语言因有意义而存在。由于意义在人的认识结构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怎样看待意义,便关系到怎样看待认识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有什么样的意义论,便有什么样的认识论。与其相应,近代语言哲学所注重的意义问题促进...  相似文献   

2.
评介《神圣的欢爱:性、神话、肉体的政治》黄纪苏文斯勒这部书帮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围绕这样一个问题:社会怎样看待性?神圣呢还是邪恶?快乐呢还是痛苦?展开一点:什么样的社会这样看待它?什么样的社会那样看待它?为什么?再展开一点...  相似文献   

3.
论语言的形式美──兼论汉语民族性格之三张凡一、不同民族的语言形式美有不同特色人类语言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是个客观事实。这是由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历史进程、地理环境既有共同处,又有区别,乃至迄今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所致。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对宇宙的认识和人...  相似文献   

4.
语言问题是斯宾诺莎认识论里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即使在现代也还很有兴趣,这就是语言和真理的问题。我们知道,思想是反映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思想本身是要通过语言才能表达出来的,但我们的语言是否真能把我们的思想正确、清楚而且明晰地表达出来,这在哲学史上一直是一个问题。早在古希腊,智者派高尔吉亚就曾经在他的《论非存在或论自然》一书里提出一条重要原则;即使我们可以认识事物,我们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按照高尔吉亚的看法,我们认识事物都是通过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而给予的,我们用来感知事物的方式和用来感知语言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语言不可能向我们表达这些事物。就是在现代,维特根斯坦通过他的语言图象论最后也得出结论说:“确实有不能讲述的东西。它是自己显示出来的,这就是神秘的东西”,“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就应当沉默”。因此,我们在这里探讨一下斯宾诺莎的语言观点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是因为他对语言的性质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看法,而且也因为对他的语言观点的研究可进一步提供对他的哲学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梁惠霞 《探求》2001,(Z1):23-24
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党一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从根本上回答了21世纪我们党成为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而且对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就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15年前,匈牙利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经济和文化之间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文化教育以及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问题的另一方面也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即意识的进步对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应当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文化的传播?经济环境对这一点有什么影响?有关资料说明,在匈牙利,对文化的需求很不平衡,在不同领  相似文献   

7.
人是万物之灵。人的存在方式与动物的存在方式有何不同?人的自我意识有什么样的特色?人的意志的内在规律怎样?信仰与幸福有何关系?……这些问题,都是和人的特殊的存在方式和本质有关的。对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陈也奔的《意识与冲动——生命中两种对立倾向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正> 分析命题能不能表现客观实在?如果能的话,它们是怎样表现客观实在的?这两个问题是近现代哲学中一个十分敏感而且重要的问题。为了进行下面的讨论,有必要先粗略地说明一下什么是客观实在与分析命题。这里所说的客观实在是指终极意义上的认识的对象、参照物和目标;至于分析命题,依哲学史上的成说,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只依人的语言活动便可以加以断定的命题。逻辑命题和数学命题都被认为是分析命题。“分析命题”的概念出自对于有认识意义的命题的二分法,这是经验论为了处理数学  相似文献   

9.
原始神话与人类自我意识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面反现人的本质的镜子,认识文化的活动也是人的自我观照活动,可以说,创造出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文化。原始神话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初记录,通过剖析原始神话及其原始文化就可能揭示人类自我意识的起源。本文通过对原始神话的考察,认为在西方原始神话关于神、人、自然的关系中,人类的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恋意识、自卑意识和““认识你自己”的意识。而中国原始神话则表现为神人相通的特点。文章认为,西方原始神话中“认识你自己”这一问题的提出,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由此,关于人类自我意识的神话时代结束,而关于人类自我意识的哲学时代来临了。  相似文献   

10.
积极支持企业改革努力防范信贷风险戴勤学陈志豪安少良王承军农业银行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行股份合作制经济变革中,怎样看待企业改革,如何参与改革活动,保护银行合法权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这个问题,笔者谈点肤浅的认识。一、农业银...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与人】社会现代化与现代伦理精神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萌生与拓展试论萨特存在主义人道主义历史性的反拨:中国文化语言学论艺术接受的文化机制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特点揭开《九歌》十神之谜以语言为主体的符号学文化重构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周易》背后的人哲学论直觉论科学想象论实践的普遍性康德“人为自然立法””的认识论意义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古代哲学社会规律·实践活动、个性自由堕负论札记从历史主客体关系的视角认识历史唯物主义论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意义关于“无限宇宙”的新探讨论人造物和科学意识…  相似文献   

12.
王国银 《社科纵横》2008,23(3):124-126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看,其社会建设过程中普遍遇到了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精神问题和土地及农民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但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之中,从社会建设的伦理层面来分析他们却主要采用了功利论和道义论的方法,缺乏社会建设的德性论视野,因而也很难从根本上消除这些社会问题.社会建设不仅要立足于社会问题,更主要的是要立足于人,立足于人的发展和美好生活.把塑造"一个什么样的人"、"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社会建设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试析改革系统的具体结构王忠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这已被十几年来的改革实践所充分证明。但至于说改革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系统,这一系统的具体结构到底是怎样的,目前这无论在经验认识还是理论认识上仍有很大的模糊性和笼统性,因而非常有必要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世界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和外在物质世界之间,有一个作为中介的语言符号系统。人是通过语言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世界对于人不仅有物质性,更有语言性。物质世界和语言世界共同构成“存在”,二者对人的认识都有决定作用。包括概念体系和语法体系在内的语言结构体系的民族差异体现了民族间的思维差异和世界观差异,这种差异反过来又影响到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世界观的形成。“沃尔夫假说”有进一步研究的科学价值。中国文化语言学在语言和思维、语言和世界观的关系问题上的这些基本见解构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观和方法论,它的研究可以拓展语言研究领域,在语言学和其他人文学科之间建起新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最佳关联及其终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学习与探索》2005,(3):109-112
人怎样理解话语?话语理解与人类认知有什么关系?反思和梳理人类认知与话语理解理论,聚焦关联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话语理解必须有效利用人类认知最大关联本能,克服其惰性,寻求充分理解的最佳关联。从这个终极意义上讲,追求最佳关联,不仅是缔造理解对话氛围的基础,而且是提高认知水平,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不二法门;同时借此我们可以超越狭隘的本能局限,不断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这一指导思想表明了我们党对于发展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科学。  相似文献   

17.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在全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热潮正在兴起,语言文字的对外传播架起了文化对外传播的桥梁。在汉语学习正形成越来越大的声势和规模的时候,我们怎样更好的借助语言传播我们的文化,我们要传播的是什么样的文化、怎样传播等问题成为了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快要结束。这个时代提出的最大课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关系到几十亿人的命运、影响历史走向的大问题。”邓小平针对“穷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由此,引伸出又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和重大的实际问题:社会主义要求什么样的产权形式,才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顺利发展,较快地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我的回答是:公民产权本位论。2014iE社会主义实验的历史教训1917年十月革命,开创了…  相似文献   

19.
1994年4月底,广东省、广州市“精神文明与市场经济”理论研讨会在番禺市举行,现将这次研讨会的主要观点述要如下:一、坚持用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指导精神文明建设与会同志认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方针.关于“两手抓”有无结合点以及结合点是什么的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两手抓”必定有结合点,如何理解结合点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领导素质是结合点;有的认为有关机制是结合点;有人认为民族素质是结合点;也有人认为人的素质是结合点,这几种结合点最终都会落到人的素质上.广东、广州在“两手抓”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这是与会者一致肯定的.但也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认识上和行动上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体现在片面地看待“两个文明”之间的关系,归纳起来有“自然论”、“代替论”、“先后论”、“无关论”、“无用论”、“敷衍论”、“畏难论”、“等待论”、“贴钱论”等观点;行动上的问题主要是重口头轻投资、重突击轻平时、重眼前轻长远等“九重九轻”的失衡做法.这些认识和行动虽然不是普遍问题,但也极需逐一加以改进和解决,否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然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本文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就怎样看待和消除这些消极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