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与交换——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文章主要从资源和交换的角度分析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文章认为,中国的单位组织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社会组织,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组织化”的统治形式和工具,是国家实现统治的一个重要的中介环节。文章试图论证,单位成员在单位中所获得的资源以及他们对单位的满意度,仍然是影响其依赖性行为的基本决定因素;个人在单位中获得资源的多少将影响和制约着人们对单位的依赖性行为和对单位的满意度;同时,人们对获取资源的满意度,也会影响和制约人们的依赖性行为。以此为基础,文章进一步讨论了中国单位组织中资源与依赖交换过程的全面性、强制性和政治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单位现象与城市社区的整合机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系作者近年来对城市发展问题课题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成果,其着重点在于密切注视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城市发展的动态与趋势。文章指出,近年来因国家统一集中管理、占有和分配各种资源的体制格局已经打破、并逐步松动和瓦解,单位对国家和上级单位的依赖性在不断地弱化;随着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以及人们需求满足和利益实现方式和途径的日益多样化,也使得个人及单位成员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在逐步地弱化。同时,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意义与发展趋势进行客观的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3.
单位意识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单位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它特指工厂、商店、学校和机关等。单位意识则是人们在单位体制下形成的基本思想观念。文章认为,单位意识无论从社会体制还是从文化心理来说都有其存在的客观依据,然而其主流与现实社会中改革开放的目标又充满矛盾,并成为现代化的障碍之一。据此,作者提出了促使组织功能专一化、明确组织内部权力关系和扶持新组织生长的变革单位体制以调适单位意识的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城市“单位保障”的形成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50至60年代中国社会结构高度组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单位体制”,在此体制下形成的保障即“单位保障”。单位保障包含着双重内容:其一是对职工承担了生活方面的无限义务,其二是对国家承担着职工的政治保险责任。并形成与此相应的“国家—集体—个人”的价值系列,取代了与传统家庭亲属保障相应的“家—国”观念。这种保障体制的积极作用在于稳定了人口集中的城市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秩序,但其弊端亦十分明显。改革中单位保障逐步向社会保障过渡,但遇到社会心理的巨大抗拒,在某些方面,单位对职工的义务不是在减少而是扩大。目前,关于社会保障的改革和社会心理的变化仍在继续,这方面有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题目,而本文仅是对相关各方面的初步描述。  相似文献   

5.
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JacquesRanciere)认为,后民主时代的共识秩序,就是财产统治和专家知识统治。在这样的秩序中,现代大众社会中个人的无限制的欲望,通过大众媒体和超市,来对社会进行权力网络式的统治,后者被我们称为共识民主。先前,哲学家哈贝马斯企图证明,这种统治在理性的引导下,尤其在交往理性的日常运用中,会具有更多的合法性,酒吧到沙龙到公共媒体到议会之间,有一开明理性贯通。  相似文献   

6.
陈鹏 《城市观察》2013,(6):163-169
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社区"经历中西不同语言的转化和社会变迁的形塑,形成了不同的概念内涵和面向。社会、社团、村庄、单位、政府、财产是理解社区概念内涵的六个重要参照基点。作为一种制度结构体,"社区"是处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一个中间组织层级,是促进社会有机联系和良性运行的重要一环。住房商品化改革之后,社区从"国家权力末梢"转变为"合法化私有财产",这为社区回归成为一种真正的基层自治组织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1-关于中国单位社会的研究。随着对中国单位社会研究的深入,我日益感到,对中国单位社会的研究,不仅仅只是一个研究的课题,而是在逐步地形成为一个崭新的学科领域。从单位社会这个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的视角出发,人们既可以从宏观上探讨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的机制,把握中国目前社会的构成方式和运作方式,分析中国单位社会所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中观层面上研究单位组织的分层,资源与权力的分配对单位组织行为的影响;也可以从微观的层次上观察单位人的社会行为和行为互动,从而从根本上理解中国的社会和社会结构。我和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论“单位”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如果说当代中国的组织和制度极富“特色”的话 ,“单位”应该是一个表征这种特色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这不仅因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中 ,而且在其他社会主义再分配经济社会中 ,都不存在相似的组织和制度 (李猛等 ,2 0 0 0 ;刘建军 ,2 0 0 0 :1 1 )。中国社会所具有的“单位”现象 ,吸引了国内一些学者从社会学、政治学角度对之进行研究。将“单位”作为分析中国社会组织和制度的基本单元 ,始于华尔德 (AnderwWalder)对中国企业中的工作与权威的研究 (华尔德 ,1 996 1 987) ,国内有关“单位”的研究 ,多以华尔德的观点为基础 …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 ,中国企业组织的变化正在从两个方面深入展开 :一方面是体制转轨 ,包括产权结构的变革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 ;另一方面是组织方式转型 ,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企业组织的网络化趋势。这两个方面的变化是密切相连的。有两个重要因素影响了企业组织网络化趋势的产生 :一是随着国有企业保障体制的社会化和后勤服务的市场化 ,国家的社会治理方式开始发生了基础社会治理权力从单位到社区的转变 ,原有的企业单位化组织发生解体、变异或重构 ,原有的科层等级化企业组织必须与市场网络衔接 ,才…  相似文献   

10.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说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衍生物。它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服务组织,介于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既具有事业单位以社会服务为宗旨的特征,又具有企业的某些特征——如带有一定的盈利性。它的经济性质属于集体或者私营,但又必须服务于社会。对于这种民办组织的法律界定及社会地位的确认,对于它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对它的管理形式和管理内容,我们的理解都还处于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居民的社会网络资本与个人资本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分析工具,本文探讨如何测量个人资本和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社会资本以及两者间的关系;针对中国城市居民的讨论网和拜年网,建立了以网络规模、密度、网顶、网差、职业类型和单位类型的多样性为指标的社会网络资本的测量模型;分析了嵌入在这两个网络中的社会资本与通过权力、财富与声望来测量的个人资本之间的关系,提出情感性网络中的社会资本对个人资本并无影响,而工具性网络中的社会资本对个人资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政府论》中的政治观念一方面建立在洛克哲学思想的逻辑基石之上,另一方面也有着自身独立的逻辑链条。洛克于此书中以自然状态为"历史"前提,以社会契约论为理论基础,以保护个人财产权为核心,详细论证了国家权力的来源,以及国家权力结构和国家权力运行的理想模式。通过分析洛克《政府论》中政治思想逻辑中的几个组成部分,即经验主义认识论、对王权天赋论的驳斥、基于同意的政府理论和财产学说,对其各部分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进行了推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适应币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民办非企业单位也在逐步增加,并且已成为社会的一类组织.田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在新的形势下赋予的一种有别于事业单位的符合其特点的专用词,因此有许多人对其定义、属性.特征和涵括的范围等内客不甚了解或了解不全面.笔者根据前一阶段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调查,提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从一元到多元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本文运用下岗职工问卷调查资料,通过对下岗职工获得的经济和就业支持的分析,探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形态。结果发现,在对他们的经济和就业的支持上,政府、企业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街道组织、非正式社会网络,包括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和其它社会关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意味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社会功能的剥离,社会支持结构已经从改革前资源主要由国家通过单位向个人提供的一元化结构,逐步转变为社会资源分布的多样化和社会支持的多元化结构。社会支持结构从一元化到多元化的转变可能会减低个人对单位和国家的依赖,取得更多的自主空间,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将会有更稳固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斯·韦伯将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归结为合理的、传统的和魅力的三类。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没有一种政治权力是纯粹合理的、传统的或者魅力的,而是三者统治类型兼有的。在社会转型期,这种兼容性体现得尤为明显。如何协调这三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以合理性为基本取向,就是在实践中如何协调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和法治之间关系的问题。必须有效发挥领导者个人人格魅力的作用,确立以法治为基本取向的合法性基础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人民群众在政治上、法律上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家权力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为人民群众直接行使,而只能通过人民群众选举出来的代表行使,这就导致了权力所有者与权力使用者的分离,因而在我国国家权力结构体系中,权力制约问题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在实践上的应用都显得非常重要。笔者针对我国国家权力结构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一、“议行合一”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运行机制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力是一个系统,处于这个系统最…  相似文献   

17.
徐双艳 《现代妇女》2014,(3):267-267
夫妻财产制度是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它是婚姻家庭制度中极为重要的法律制度,是婚姻家庭生活正常运转的物质保证。夫妻财产制度不仅是衡量夫妻家庭地位是否平等的指标之一,还明确了婚姻当事人各方对婚姻和家庭的法律责任,保障幼、老、病、残者的生活,促进家庭生活的稳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的私有财产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将掌握和控制在私人手中,夫妻财产占社会财产的比例不断提高,夫妻财产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无论是从公民个人,婚姻家庭利益出发,还是从司法审判和国家社会利益考虑,都应重视夫妻财产制的研究与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现状,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作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文章认为,当前青年价值取向的变化很大,但在传统力量的作用下不变的部分也很大。传统的价值取向是,青年存在着对国家、社会、父母依赖的官本位主义的思想。而变化中的价值取向,就是青年不安于这种依赖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就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后者代表着经历了“文革”的一代青年,在开放、改革环境下,主体上的觉醒。文章认为,在这样复杂的现实中,如何克服依赖性,领导不断增长的独立意识朝着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力量与个体力量的统一不断创造条件,是今后青年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好长时间以来,关于物权法草案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是否应当对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进行平等保护。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处理国家、集体(公有财产的持有者)与个人(私有财产的持有者)的关系。在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上,大致有两类观点:其一,个人是组成国家和集体的必要部分,没有个人就没有集体、国家,个人先于国家和集体;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作者认为,社会分层机制总是嵌入特定社会经济形态之中,并由规定着社会经济形态特征的产权所有制及其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来解释的。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垄断生产资料并以行政性的委托—代理方式经营,人力资本产权残缺;这样的基本制度安排,决定了人力资本只能以非市场贸易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结合,经营剩余以国家租金的形式存在;国家公共权力不但表现为索取剩余的租金权力,也表现为分配这些租金的再分配权力。再分配者在再分配过程中偏向自己而导致阶层分化。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情形下,公有资产的既具行政性又具契约性的委托—代理制度,以及嵌入在政治权威结构之中的市场制度,共同构成了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如此制度安排,决定了国家公共权力持续地但只是部分地表现为再分配权力;同时它还衍生成了权力精英谋取私利的寻租能力;市场能力对生活机遇的分配产生着影响。再分配权力、寻租能力、市场能力共同构成了阶层分化的动力基础。以这些动力基础为依据,作者构建了一个由十个阶层构成的框架,以呈现当前中国城市社会分层结构的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