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外出妇女的生育意愿分析——安徽、四川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研究背景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起 ,中国掀起了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浪潮 ,往返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打工者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边缘群体”———流动群体。据估计 ,这一群体的人数已近亿 ,并且仍有强势增加的趋向 (段成荣 ,1998)。由于中国特殊的城乡二元模式 ,流入城市的农民往往会在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受到来自于城市社会的巨大冲击 ,加之流动本身带来的生活的不稳定性、职业的频繁变更性、行为的短期性 ,使他们在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有别于其家乡人 ,从原有的农村社群中分化和剥离出来 ;然而农村文化在他们身上烙下的印迹以及制度的限制又使得…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民队伍发生了较大的分化。总的来看,分化循着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一是结构性的水平分化或职业分化,农民群体已从过去单一内涵的种养业劳动者分化为企业工人、个体工商劳动者、乡镇企业管理者等不同职业群体;二是地位性的垂直分化或利益分化。随着农民队伍分化为不同的职业群体,各群体在经济收入、职业地位、社会声望、政治地位、福利待遇、生活条件、文化参与机会等方面逐渐出现差异,正在形成具有不同特点和要求的各种利益阶层。人们对利益分化结果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行为选择不仅影响到农村的社会分化和社会稳定,而且也成为评价现阶段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户籍制度与代际职业流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分析1996年"当代中国生活史和社会变迁"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当代中国家庭背景对职业流动的作用,并对城乡间的制度分割给予特别的关注。研究发现,农民的代际流动率相当高,城市中的社会流动也具有相当的"开放"性。本文认为这种模式是由中国独特的户籍制度造成的。这一制度使得农村中从事非农职业、没有改变户口性质的农民子女还要继续务农;只允许农村中受过很高教育的人获得城市户口。这种状况使以往仅限于城市人口的社会流动研究产生严重的样本选择性偏误。本文的分析对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流动过程中的作用、不平等和社会流动之间的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流动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中国大陆的农民工是一个职业流动相当频繁的群体。本文将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区分为:初次职业流动和再次职业流动。通过对实证调查数据和材料的分析,本文证明,农民工的初次职业流动实现了职业地位的较大上升,而农民工的再次职业流动却基本上是水平流动,没有地位上升。农民工再次职业流动地位未能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缺少地位积累、地位继承和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5.
1.分化使农民具有了双重职业身份。随着农民的群体分化,使绝大部分农民具有了双重职业身份,既从事农业,又从事非农产业,或亦农亦工,或亦农亦商。据对河北省霸州市、永清县170个农户抽样调查,纯农户劳力66人,占调查户劳力总数的13.8%,86.2%处于兼业状态。 2.分化使农户变成了多元经营结构的家庭。农民的阶层分化使做为基本生产单位和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打工,形成了巨大的“民工潮”,他们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经历了由“个人流动”转变为“家庭流动”的过程,而农民工子女随着父母来到城市成为“二代移民”,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为社会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陶艳梅 《职业时空》2009,5(2):116-117
近几年,流动女工活跃于全国各大城市的各个行业和部门,她们作为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社会发展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对具有代表性的流动女工群体的职业选择进行具体分析,有助于认识流动女工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和困境,也为我国发展女性职业生涯辅导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职业》2012,(26):12-14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许多服务于城市发展的新兴职位不断涌现,一些传统职位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并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蓝领,指目前工作、生活在二线(或以上)城市的、为城市日常运转贡献力量的基层工作者,包括销售、房产经纪人、保安、美容美发师、快递员等职业,也涵盖了部分基层白领工作者."新蓝领"人群不包括传统的工厂工人、建筑工人等. 近日,赶集网针对正在兴起的新蓝领群体进行了调查,推出了《2012都市新蓝领生存报告》.从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新蓝领群体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几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一、农民的分化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重大结构性变化人们普遍承认改革以来中国农民已经发生了重大分化 ,但究竟什么是“农民分化” ,学界尚没有明晰的界定。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农民分化包括职业分化、收入分化、权力分化、声望分化以及阶层分化等 ,其中职业分化与收入分化构成了农民分化的基础。譬如 ,在学界得到多数认可的农民八个阶层划分框架 ,即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农民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农村管理者等八个阶层 ,是以职业为基础 ,参考使用生产资料的方式和对所使用生产资料的权力以及收入…  相似文献   

10.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客观依据是农民分化及其市民化意愿和土地产权诉求变化。对广东的调查显示,农民已分化为非农农民、务农农民和兼业农民三种基本类型,构成比例大约为5∶4∶1。不同类型分化农民均有市民化意愿,市民化意愿与非农化程度正相关。分化农民的土地功能重要性结构不同,土地产权诉求存在差异。承包地和宅基地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核心问题。如果给予城市户籍,仅有10%左右的分化农民愿意放弃。如果给予城市户籍、土地和房产赔偿,再给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子女读书、住房等综合补偿,35%的务农农民和近50%的非农农民愿意放弃。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员开始出现举家随迁的流动模式,农民工随迁子女群体也由此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群体在步入成年后,出现了内部较大差异的分化;但无论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留驻城市或返乡就业、创业,都是当前国家战略发展所需的现代劳动力。对916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研究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完成其义务阶段教育后,能继续留驻流入地的人员超过了一半;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后去向不明的,多为社会特征水平偏低者;城市返乡农民工子女在家长特征水平上偏低。因此,应以国家宏观需求和个体微观分化的特征为立足点,对该群体后义务阶段的管理与教育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流动人口迁移模式的转变使得大量流动儿童随迁,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问题也日渐凸显。当前,我国流动儿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仍然存在缺少社区、同辈群体、学校、家庭等群体的支持,阻碍了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进程。所以,本文从分析这些群体怎样导致流动儿童产生社会融入困境入手,来帮助流动儿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3.
郑勇  刘子操  梁兴辉 《城市》2005,(4):24-26
一、城市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一)城市区域的含义 城市区域是指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城市建成区和与其具有内在经济及社会联系的城乡地区,在生产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中,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在生产、流通等方面紧密联系、互相协作,具有很强经济集聚性的经济综合体.城市区域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区,相当于县级市及其影响区域;二是中等城市区域,相当于都市区;三是大城市区域,相当于都市连绵区域,即以某一大城市为中心,由若干都市区形成的具有紧密社会及经济联系的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14.
所谓社会流动,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地位或社会职业的变化情况。如当前我国农村中有一批青年农民脱离土地,从事工业、商业、运输业等工作,这就是社会流动现象。再如近几年来,我国有一批中青年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这也是社会流动现象。前者是职业变化,后者是地位变化(有些也同时包括职业变化)。一、青年社会流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青年这一社会群体具有较强的社会流动性,他们从一种职业流到另一种职业,从较低的社会地位升迁到较高的社会地位,这在现代社会中是常有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从青年社会流动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的社会保险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随着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的社会阶层分化已呈现出职业位置与标志人们社会阶层地位的其他指标明显趋向一致的状况。与此同时社会保险制度与多样化的所有制一起对职业位置的层级分化也有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不同类别的劳动力的作用方向是不同的。有关数据表明,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没能发挥对市场竞争中的最差结果予以修正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对社会政策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6.
尉建文 《城市》2007,(12):47-49
流动人口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不仅有来源地的不同.在职业、教育、收入等多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无视流动人口的差异和分化.在城市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就会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7.
目前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已达9000万 ,占全国1 2亿老年人口的75 %。这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 ,不仅关系到几千万家庭的幸福 ,而且直接影响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中国 ,农民是最古老的职业。他们以土地为本 ,以作田为生 ,成年累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辈子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然而 ,在传统的小农经济条件下 ,他们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劣 ,尽管终年胼手胝足 ,但辛劳所得仅能维持简单的生计 ,甚至不得温饱。尤其是上了年纪、丧失了劳动能力以后 ,他们的生活就更为艰难。即便是在如今 ,我们已经进行了50…  相似文献   

18.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口流动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的平均收入、提高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稳定农村的客观秩序,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农村精英群体严重流失、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行缺乏主体、外出人口的民主权无法被实施。因此,为做好农村建设工作,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大力发展非农业产业、做好农业保护、农村人口流动管理、人才回流等,将农村人口流动的积极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涌现出的民工潮在给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带来不可忽略的贡献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许许多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思考和重视,其中关于民工权益问题应该说是一个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己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并且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他们界于农民和工人之间,从职业上来看他们己不再是农民,而是在城市打工的“工人”;从其身份上看,他们仍保留着“农民”的户口,他们的“家”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却并没有脱离农民的身份;他们生活在城市却享受不到正常的劳动权益保障;他们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没有得到城市人应有的尊重;他们自身在城市更是没有归属感,高楼大厦是他们一砖一瓦堆上去的,最终却只能栖身于角落,与尘埃为伍。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是仍然有这样的群体,需要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