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德国是世界上社会保险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以社会立法形式实施社会保险的国家,于1883年、1884年和1889年分别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伤害保险法、伤残老年保险法三项立法。1927年,在魏玛共和国期间又设立了失业保险。1994年德国颁布了护理保险法,1995年1月1日护理保险法正式实施生效,成为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事故保险、失业保险四大险种之后的“第五大支柱”险种。这是德国社会保障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社会福利理念的三种主要思潮为线索,分析和解释了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概念演变,通过国家、市场和福利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探讨了它们各自的角色和功能。文章指出,西方以社会行政为基础的社会政策,已从经济层面的资源再分配发展到强调经济政治发展之间平衡的后福利国家阶段,混合经济成为多元福利的物质基础,而民主政治则为公民的社会权益提供了一个扩张的空间,从而使自由与平等之间的矛盾得到相应的缓和。作者以西方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为启示,反思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福利国家及其社会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福利国家福利国家是国家形成发展这一漫长过程中的产物,在21世纪初,首先是法国、德国、尼德兰国家(荷兰、比利时) 以及北欧国家,达到其最高阶段。此外, 美国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等也被算作福利国家,不过这些国家对社会政策的热心度却远远不及欧洲的核心福利国家。他们在社会政策上的投入较少,比如美国在社会政策上的投入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6%,而瑞士则拿出两倍的投入用于公共财政资助的社会保障项目。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属于福利国家的指标主要如下:  相似文献   

4.
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分析的范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福利三角是西方社会政策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社会福利的视角讨论福利三角概念的含义;研究福利三角理论包含的制度内容;区别福利三角与福利多元组合的不同。社会政策是通过国家力量介入社会过程提升人民福利的一种方式。三角中的家庭、(市场)经济与国家三种不同的制度与它们之间的互动,不仅仅表示社会政策产生的动力机制,而且支持了社会政策的制定。本文最后将福利三角范式嵌入社会排斥与社会政策的实证研究中,阐述福利三角和社会政策的关系,指出了社会政策发展对建立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一书中,曾经对“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下过一个“与众不同”的定义:“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和社会为补偿现代化过程中被削弱的家庭保障功能,帮助全体社会成员对付现代社会中的社会经济风险,运用社会化的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转型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文献的批判性梳理,本文基于理性选择视角提出一个以利益契合为核心概念的分析框架,并以行业组织政策参与的比较案例予以验证。本文认为,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契合程度决定了国家对社会组织选择支持还是限制,这与转型期国家的主导地位和较高的自由裁量权有关。新分析框架更强调国家在处理与社会组织关系中的策略性选择和低制度化程度,较之源自于西方的理论概念(如公民社会理论、法团主义理论和治理理论)能更深入地揭示国家与社会组织互动关系的实质,同时也是对本土理论(如分类控制理论)的拓展与修正。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就业立法何以参照德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7年5月1日起,国务院颁发的《残疾人就业条例》已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残疾人就业的行政法规。法规的基本宗旨体现在法规的第二条,"国家对残疾人就业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针",这主要学习的是德国模式,而不是美国模式。为什么近年来美国的许多政策经验,成为我国相关改革的样板,而在残疾人就业立法上,我国却选择参照德国经验,而不是参照美国模式呢?  相似文献   

8.
地方行政立法是随着近代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逐渐形成的。地方行政立法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和目的就是促进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地方行政立法我国法制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环节。然而,在实现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的障碍,以致我们在法制化的过程中所做的和我们所追求的目标相差甚远,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不便。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地方行政立法权限划分做深入的研究,为我们的政府行使职权的民主化、科学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5年八九月之交,德国因其接收难民的宽松政策骤然站上欧洲难民危机的风口浪尖,为了化解危机,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调整与应对措施。相对于20年前通过限制性立法发挥威慑作用的做法,当下的德国政府通过融入的主导思想和人道安置难民的实践,引导德国日渐发展为开放的移民国家。难民危机在德国的发展现状进入2014年以来,欧洲避难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德国首当其冲受到冲击,接受的避难申请量遥遥领先于其他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思想库? 有人把西方国家媒体的影响力称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如果这样,则可以把思想库称为"第五种权力".在西方国家,思想库不断发展并在各自国家内外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要论思想库的数量之多和影响之大,在西方国家中又以美国为最.  相似文献   

11.
一、构建地方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依据和必要性 (一)法律渊源及形式 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统一的、分层级的,包括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两级.地方城乡规划立法的法律渊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的事项”、“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和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其他事项作出规定.因此,我国的立法体制和基本法律规定为地方开展城乡规划立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五中全会议决通过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标志着施行了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出现巨大调整。独生子女政策不仅引发了一系列经济与社会矛盾,还导致道德及伦理的缺失。文章将从人权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研究及访谈研究的方法,对人权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探讨在人权视角下通过的关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合理性,以及国家和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如何保障公民的自主生育权。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   总被引:100,自引:0,他引:100  
过去 2 0年 ,“社会资本”是社会科学中最突出也是争议最多的概念和理论之一。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管理学家乃至历史学家纷纷使用这个概念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笔者认为 ,社会资本理论的争论主要是由概念界定的不统一、测量方法的差异和分析层次的不同造成的。本文希望就以上各个方面澄清 (而非解决 )有关的争论和混乱 ,为以后社会资本的社会学研究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一、社会资本概念的不同界定(一 )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资本概念当代对于社会资本概念的第一个系统表述是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 (Portes ,1 998:1 )提…  相似文献   

14.
德国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及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市场经济作为德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德国二战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强调以市场竞争和公平为主导的经济形式在德国的经济政策、法律等方面都有体现。这也形成了德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特定环境。德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1.理论环境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作为“第三条道路”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经济制度的雏形源于弗莱堡经济学家瓦尔特·欧肯,后来由“社会市场经济”概念创始人、科隆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米勒·阿尔马克进一步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将市场经济中的自由原则与社会平等的原…  相似文献   

15.
李洁 《现代妇女》2014,(6):58-59
洛克在《政府论两篇》(第二篇)中,提到了政府特权。在他看来,政府特权的目的是公共福利,政府特权是立法和政治的现实需求。但现今看来,政府特权同样要加以规范,以防止其腐败变质。本文试对洛克的政府特权(主要又以行政自由裁量权为主)进行探析,学者们以立法、行政和内部控制的方式对其加以控制,本文认为除此之外,还应该外设外设专门的常设部门对政府特权加以专门、权威和经常地监督控制,以确保此种权力能更好的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16.
社会行政立法属于社会工作立法的外围内容,但是,社会行政立法是社会工作开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笔者把社会行政立法也列为民国时期社会工作立法的考察范围。  相似文献   

17.
英国社会政策的研究、教学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政策的研究和教学在英国主要分成两个层次———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在两个层次上均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区分 ,不过其出发点有所不同。社会政策又可分为社会政策与管理 (或称社会政策与行政 ,socialpolicyandadministration)。社会政策的教学和研究均注重理论探讨 ,管理则注重政策的执行与操作。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之间的联系与早年英国社会政策教学研究的起步有关。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为例 ,其社会政策系的前身为社会工作系 ,创建之初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工作者。教学内容以社会工作的理论及实践为核心 ,…  相似文献   

18.
行政契约(合同)是现代行政发展中的新事物,传统的行政理论面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时显得局促不安。我国学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该领域广泛关注。有的学者从对德国、日本、法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比较研究出发探讨,有的学者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展开讨论,他们在论述中的用语并不统一,"行政契约"和"行政合同"交相使用。而随着行政诉讼法的修改,相应的司法解释的出台,"行政协议"的提法也呼之欲出,如今,"行政契约""行政合同""行政协议"的说法不一,在理论和实务的运用中显得混乱。本文认为,一方面,行政契约系纯粹的学术用语,但其范围并不当然就涵盖行政合同,二者为对统一问题的不同用语阐述,在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中,行政合同替代行政契约的说法变得更为流行。另一方面,行政合同和行政协议的提法在法律文件和司法实务的使用中需要统一规范,这一点需要统一的立法来回应,以保持法律用语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19.
行动导向教学源于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Mertens)在1974年提出的"关键能力"概念.为使关键能力培养从抽象的概念走进职业教学实践,德国职业教育界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讨论,并成为德国职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我国职业教育专家刘邦祥、姜大源等人的努力下,近年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主导了我国职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残障儿童作为儿童中的特殊群体,其生活、医疗、康复、教育等方面更需国家立法政策给予强力的保障与支持。通过对近30多年来残障儿童立法政策的梳理,发现残障儿童立法政策已形成以残障预防为前提,以医疗救助、康复治疗、特殊教育与全纳教育为主体内容的保护体系,并且已延伸至满足残障儿童生活、社会参与、文化、维权等多方位的残障儿童福利需求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