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新闻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可以发挥重要功效;新闻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应当处理好媒介主动性与政府喉舌、舆论引导与新闻价值的关系;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报道还将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宜设计为网络式动态联动组织,它是以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级别作为任务的结合点,常态下各联动单位根据本单位职责对突发事件进行预测预控,非常态下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快速响应。其运作流程包括信息传递流程、决策流程、执行流程、监控流程。完善的组织架构,可以限制一些不利的微观状态的出现,进而降低系统内部的熵值,提高系统的有序度。  相似文献   

3.
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组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宜设计为网络式动态联动组织,它是以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级别作为任务的结合点,常态下各联动单位根据本单位职责对突发事件进行预测预控,非常态下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快速响应。其运作流程包括信息传递流程、决策流程、执行流程、监控流程。完善的组织架构,可以限制一些不利的微观状态的出现,进而降低系统内部的熵值,提高系统的有序度。  相似文献   

4.
突发公共事件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具有很大的破坏性。能否及时应对事件,化解矛盾,实现公众知情权,直接考验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公信力,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事实说明,坚持信息公开是迅速平息事件的关键。但在实践中,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公开事件信息存在困难。文章认为,消解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障碍,必须将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改进相结合,发挥政府、媒体、民间组织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合力。  相似文献   

5.
在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媒体理应起到信息传播、沟通和反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增进公共福利而发挥最大效益。媒体不仅可以及时监视可能导致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各种潜在因素,而且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过程中作为政府和公众的代言人,完全可以沟通信息、疏导情绪,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实质是信息传播的管理,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离不开广泛的社会沟通。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步入经济和社会转型期,不确定因素增多,各种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公共安全受到挑战。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威胁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研究如何减少危险因素,遏制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损失成为当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媒体信息是一种公共资源,理应在突发公共事件出现时起到信息传播、沟通和反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增进公共福利而发挥最大效益。在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媒体不仅可以及时监视可能导致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各种潜在因素,而且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过程中作为政府和公众的代言人,完全可以沟通信息、疏导情绪,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因此,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实质是信息传播的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管理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离不开广泛的社会沟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突发公共事件频发,随着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日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常态,信息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便凸显出来。对此,在对比分析国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并提出了我国大中城市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管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突发性事件中非政府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ARS的爆发流行预示着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高风险社会的行列。在习惯于繁荣稳定生活的情况下,突发性社会事件成为警示社会风险的惟一途径。面对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建立一套与风险社会相对应的、比较完善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系统,是防范和应对社会风险的最有效的方法。非政府组织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和功能,在应对社会风险和突发性社会事件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在迈向现代性国家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完善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类媒体从业队伍具有较好地把握民族宗教政策,熟悉民族地区人文环境和受众的心理等优势,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上,较好地扮演了解疑释惑、引导舆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隐性损失、为保护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家园鼓与呼、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中作用特殊等角色,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其自身也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受人、财、物的限制,常缺席突发公共事件现场;采访困难重重;报道运行机制不健全;影响力有限等。作者结合自己在民族类媒体的工作实践,尝试性地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公共危机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害,因此,科学构建公共危机治理体系成为理论研究的现实课题,基于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应对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应该让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到公共危机治理体系中,非政府组织以其志愿谋公益的精神、能够有效整合应急资源、危机治理的专业化和专门化及较强的行动力等优势应该成为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合作伙伴。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的正常阶段、预兆阶段、爆发阶段、恢复阶段可以分别发挥不同的功能,但当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还存在立法缺失、衔接有缝、自身实力不足、公共信任度不够等问题,需要政府转变观念,科学设计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非政府组织(NGO)在社区治理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试图通过讨论NGO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具体分析NGO在社区治理中面临的困境,阐述NGO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讨论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具体分析了其在社区治理中面临的困境及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政府与NGO非政府组织在扶贫领域的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政府与NGO各自的优劣势以及相互合作的基础,找到了政府与NGO合作实施扶贫的模式,为中国扶贫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国进入了不确定性增加、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高风险社会。风险社会改变了传播的理念和定位,对传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社会促进了传播主体与内容的多元化,加剧了传播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微博传播的兴盛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增长形成了叠加效应,从而也使微博传播成为突发公共事件治理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微博为突发公共事件注入新鲜元素的同时,也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提供了新工具和新场域。至于政府、传统媒体和公众的三重博弈关系,也因微博的深度介入而被注入了新内容。要有效地治理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在这三重关系博弈的实践中充分考虑微博带来的新变化,努力把握微博带来的新契机,化被动为主动,以微博治微博。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78年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公共管理权力。文章先指出非政府组织的权力来源有三个途径:一是权力法定,二是权力委托,三是权力约定;然后从六个方面全面分析了非政府组织权力来源的合理性;接着以上述的三个权力来源途径为思路,详细分析了非政府组织权力来源的合法性;最后得出结论:总体而言,非政府组织的权力来源合理性有余,而合法性不足。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下的人类社会,已经嬗变为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并存的二重化社会结构。非政府组织也开始将虚拟社会作为其发展壮大的组织载体,在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提高政府网络危机化解的有效性、增加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覆盖的全面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它也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形成了影响与冲击,成为当前我国公共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应当从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进行思考,通过管理制度的创新与供给、正确处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加强虚拟社交领域的管理、营造高质量的网络文化生态环境等途径加以应对,最终促使非政府组织真正在虚拟社会中体现出它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情报一词,经历了从窄到宽、从专用到通用的变化。情报与信息有别,在政府或行政的情况公开方面,使用情报一词更为恰当。行政情报,应当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履行职责中制作、取得或管理的文书、图画以及电磁等非常规载体所作的记录。情报公开,指国家机关掌握的情报向公众公开,包括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情报公开法,是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集中规定公众的知情权和行政机关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公开情报义务的立法总称。  相似文献   

19.
民间组织是参与贫困治理的重要社会力量。在我国扶贫开发进程中,民间组织在贫困治理中扮演了扶贫资源有益补充、践行微观贫困治理理念/技术、专业扶贫服务供给等多种角色。民间组织的贫困治理行动是民间组织汲取各类资源并将其传递到扶贫对象的过程。在大扶贫格局中,民间组织扶贫资源汲取已由传统的社会领域延伸至政府部门和市场领域,形成了慈善捐助、政府购买扶贫服务、市场化运作(社会企业)等多种扶贫资源汲取策略。相应的,主要形成了项目机制、市场机制两种扶贫资源传递策略。项目机制的运用表明了民间组织在分化发展的过程中扶贫资源传递的整合,以及民间组织与政府部门协同推进贫困治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市场机制(社会企业)是民间组织扶贫行动的策略创新,对民间组织独立实施贫困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官办NGO的浙江省消费者协会在调解消费纠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开辟了一套高效的运行机制。这一运行机制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效能,而且还进一步融洽了社会关系、稳定了社会秩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消协”为样本的官办NGO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所发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协调功能,是任何政府机关和纯民间组织均无法替代的。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官办NGO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积极创设其良性运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