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权力距离文化渊源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洁  张丽萍 《船山学刊》2008,80(1):193-196
本文试从文化渊源这一角度探讨中美权力距离以及产生权力距离指数差异的原因;通过对中国儒家文化与美国基督新教文化宗教伦理的比较,指出儒家伦理有差别的爱和维护等级差别的思想和基督新教无差别的爱和人人平等的思想是导致中美权力距离指数差异的重要原因。旨在进一步加强两国文化理解,促进两国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和谐为特征的调解方式在中国长期运用,从法理角度不乏弊端,但却日益为西方所接受和发展。调解制度与诉讼在性质、程序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区别,但调解的社会和法律效果已得到证实,除法律制度因素以外,调解中的文化因素影响不容忽视,个人主义文化与集体主义文化,外向型文化与内生型文化,单一型文化与多重型文化,高权力距离指数文化与低权力距离指数文化都会对调解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对跨国文化的了解、沟通和认同都是有效调解的因素。全球化背景下,以调解制度为代表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将会复兴。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整合型信息接受模型,探讨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移动支付使用者接受和使用行为,提出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移动支付使用者接受模型,该模型依照Hofstede文化纬度理论,新增了文化层面的五个因素:权力距离、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女性化、不确定性回避、长期导向/短期导向,是对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的扩展.  相似文献   

4.
赵懿黑 《社会科学》2023,(5):102-112
权力变迁时期大国势力范围的调整往往是诱发冲突的重要原因。既有研究未能提出和平调整势力范围的条件,且大部分研究忽视了衰退国家的战略选择。基于批判性地缘政治视角,可以发现当两个大国之间发生权力变迁时,冲突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崛起国家势力范围的地缘政治条件以及衰退国家对地缘政治条件的理解。随着权力结构的变化,衰退国家会加重“地理想象”并夸大安全需求。在当前权力变迁的背景下,美国认为其安全取决于对欧亚大陆沿岸地区的主导权;美国对安全线的建构可能加剧权力变迁期间大国间的冲突风险。美国之所以将中国定义为“威胁”并不完全是由于国际结构变化的压力,也是由于美国对于安全的理解及安全线的划定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特朗普政府对华竞争导向战略转变的背景下,理解“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存在何种运作逻辑”成为一个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关于此问题,既有研究基于不同分析视角,形成了地位竞争论、制度竞争论、战略失败论、国内政治动力论和领导人特质论等不同的解释,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然而,现有文献普遍存在的单一变量问题,使其尚未在解释美国对华战略转变这一重要议题上形成较为完整的因果机制。有鉴于此,本文提出有效解释美国对华战略转变逻辑的解释模型,从中美之间的权力位势差距和美国对华的单边战略定位两个自变量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中美权力位势差距的变化与美国对华采取的“修正式”与“现状式”单边战略定位是共同诱发美国对华战略转变的物质维度与认知维度变量。其中,单边战略定位扮演着“安全阀”的角色,调节着中美战略利益兼容性的高低,影响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动机的强弱,最终决定美国对华战略选择的强度,形成强化遏制/竞争、采取防范、继续接触和转向适应四种不同强度的战略形态。  相似文献   

6.
分析中美商务信函写作中在称呼和语言风格上存在的修辞差异,并从文化因素入手详细地阐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旨在给中美商务人士在商务信函写作中提供一些启示,以促进中美双方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在整合认知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归属理论的基础上,基于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利用SPSS软件研究共享领导与员工进谏行为的关系,丰富了共享型领导的理论研究,并且从实际出发探讨在共享领导情境下如何更好地鼓励员工进谏。研究结果表明,共享领导对员工进谏行为具有正向作用,即在企业或组织中,共享领导程度越大,员工进谏行为越多;权力距离在共享型领导对员工进谏行为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员工的权力距离越大,共享型领导对员工进谏行为的正向影响越小;反之,则共享型领导对员工进谏行为的正向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8.
唐凯 《北方论丛》2023,(1):62-70
基于第六波和第七波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进行中美两国民众民主价值观对比,研究发现中国民众无论在民主重视度还是民主满意度方面都要高于美国民众,且从第六波调查到第七波调查有稳步提升。美国民众更注重“自由”价值,中国民众更注重“平等”价值,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与两国意识形态、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密切相关。中美两国民众民主价值观比较不仅可以深化对民主价值观的把握,同时也有利于找准西方社会诟病和攻击中国民主的缘由,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8):69-76
制造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是反映制造业水平高低的指标,研究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有数据显示制造业产出在美国经济总量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国发布这一指数的时间较晚,该方面的研究也尚不成熟。因此,本文从调查范围、计算方法和对整体经济趋势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对中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美在选取PMI各指标的调查范围上有所差异,中国收集的样本数据更为广泛;在计算方法上两国虽赋予了各指标不同权重,却得出相同的指数变化趋势结果;运用秩和检验分析两国2004-2015年的年度PMI数据,发现PMI对整体经济趋势的影响相同。  相似文献   

10.
中美文化的差异在于其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即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和中国的集体主义思想.处于中关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的文学也就集中反映了两种核心价值观的差异.这样的差异或源于中美对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概念的定义不同,或受到出于不同的历史渊源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从文学的视角阐述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表现对于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以及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把增强 《学术界》2012,(8):236-242,263
《文化、权力与国家》系杜赞奇的经典之作.该书之所以能引起广大读者关注成为经典,主要有三方面因由:一是所运用资料的主体与多元并存;二是对所提理论与观点的凝练表达及与他人理论与观点的交流和争锋;三是对农村问题的深刻体悟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在该书中,杜赞奇独具特色地建构了“权力的文化网络”这一理论,而且杜氏的概念建构并非自话自说,而是融会了解构分析和后现代主义的合理成分,吸收了西方学术界有关文化研究的思想结晶,并有着超越现代化思想狭隘之处的理论动机.此外,杜氏的研究给我们理解中国革命何以发生并取得成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视视角.然而,对于中国革命,杜氏仅仅是将之作为探讨国家政权内卷化时的“附属品”而一笔带过,并无深入的实证分析.由此着眼,摆脱传统制约,从杜氏的思维方式入手来探讨中国革命何以发生并取得成功是突破中国革命传统研究范式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吴毅 《文史哲》2003,(4):48-54
宗族和村政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社会的二重化权力结构和权威形态 ,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从来就是一个受人关注的焦点 ,而由杜赞奇所提出的“权力的文化网络”和“经纪体制”理论 ,在近年来则构成理解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村落社会权力结构和权威形态变迁的基础。通过对四川双村的田野调查可知 ,此一时期 ,传统的宗族和村政虽然从总体上都呈现出一种瓦解和衰落的趋势 ,但这一过程却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权力的文化网络”瓦解或“赢利型经纪”对“保护型经纪”的替代。通过考察 ,有理由向人们提供此一时期中国村落社会权力形态变迁的又一类知识。  相似文献   

13.
唐齐昉 《云梦学刊》2008,29(2):94-97
根据Geert H.Hofstede著名的"文化五维度"理论,韩国LG电子和肯德基两大具有代表性的跨国企业,在面对企业危机时的传播行为,显示了其背后存在的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等不同的文化因素,及其给企业危机传播带来的影响.成熟而良好的企业文化是要在危机产生前就建立危机传播机制;在危机爆发中,与媒体和公众良性互动:在危机平息后,汲取经验,重建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社会价值观和环境风险认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项中国和美国跨文化的研究,旨在检验东西方文化、社会和政治体制下人们社会价值观和环境变化风险认知的差异以及社会价值观和风险认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参与者比美国参与者更为关注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风险,而且他们比美国参与者感知到了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健康、环境本身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风险.社会价值观对环境变化风险的认知有显著影响,且影响的力度在中国和美国文化背景之间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全球化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都在变革之中,在面子领域是否也有新的理论框架?对中美面子观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中美两国的面子观在总体上呈现集体主义/个人主义趋势;在面子策略选择上,美国人更倾向于采取直接交际的风格,而中国人倾向于采取间接交际风格.现在二者之间的差异在缩减.中美两国人在面子观上的相似之处在于对面子的所属有着共同的见解,在面子策略的选择上有相似的偏好.  相似文献   

16.
中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美国作为东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在社会制度和传统文化上存在着根本区别,两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也截然不同。这种差异的存在并没有否定道德这一人类所共有的社会规范的共性。对中美两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特点的共性及其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更好地发挥我国自身优势,借鉴国外思想道德教育经验,加强和改进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白领阶层意识形成的两种理论解释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阶层意识所指的是居于一定社会阶层地位的个人对社会不平等状况及其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观意识、评价和感受.中国白领阶层的阶层意识是中国特定的社会客观分层结构、制度安排、价值准则以及分层机制的变化在人们的主体意识之中的反映.本文首先讨论了倪志伟的市场转型理论和边燕杰、罗根的权力维系理论对中国白领阶层阶层意识形成的解释,然后通过调查资料的分析,实证检验了倪志伟的市场转型理论和边燕杰、罗根的权力维系理论在中国白领阶层阶层意识形成中的理论适用性,认为权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对于白领阶层意识形成都有较大影响力,同时还发现,权力资本对白领阶层意识的影响随收入的持续增长而逐渐减弱,但人力资本对个体的白领阶层意识的影响随收入的增长而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学生课堂提问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53名中国留学生和57名欧洲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中西方学生处理课堂疑问的方式及其原因。调查发现,与欧洲学生相比,中国学生较少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疑问,较多以单独的形式在课后向教师提问;这些不同之处则源于中西方学生对学生课堂提问持有认识差异。从文化、教育等方面对形成差异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与中国访美学者交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分别就中美两国理科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提出了改善中美两国理科教学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20.
文化距离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要素禀赋、竞争力、技术等因素常常被用来诠释贸易发展的重要缘由,而文化作为影响经济、贸易发展的因素之一,其作用一直没有被量化且被人们所忽视。利用毕达哥拉斯理论合成方法对中国与41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文化距离进行测度,然后以1992—2009年间中国与41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文化贸易数据为样本,通过扩展的引力模型,检验文化距离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流量产生影响,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文化产品的贸易流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与贸易对象国之间较大的文化距离会阻碍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