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帝王大都推崇佛教,因此士大夫文人也习佛成风;而佛教(主要是南禅宗)的世俗化转向及简便易行的修行方法,更为宋代士大夫文人在佛禅义理的沉潜中获得精神的超越大开了方便之门。佛教对宋代文学的影响至深至广,特别是在诗歌和散文领域。相对而言,宋词受佛教的影响较小,但词是有宋"一代文学"的标志性"产品",虽然"词为艳科",专主情致,侑酒佐欢、遣兴娱宾是其主要功能,然而填词既然是当时士大夫文人文学活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就不免渗透着他们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也就不难从中看到或感受到词人与佛禅的不解因缘。  相似文献   

2.
耶律楚材儒释道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之际 ,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文化整合期。中央集权制的衰落 ,佛教的发展 ,道教的兴盛 ,给儒家思想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 ,使文人士大夫阶层陷入困惑和迷惘之中 ,他们试图寻求一种新的思想文化 ,以维护封建秩序。耶律楚材崇佛、敬儒、抑道的文化取向 ,是当时文人士大夫矛盾心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的贵州佛教是贵州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在中国佛教史上亦占有重要的一页。明末中原西蜀战乱,“天下扰乱,贵州粗安”,①南明永历帝乃驻跸贵州安隆,使贵州一度成为南明永历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于是中原西蜀之禅师纷纷入黔,特别是临济禅宗天童圆悟一系的子孙更是人多势众。他们在黔中创建禅寺,培养弟子,弘教开宗,接引信徒,与士大士往来唱和,同名士文人共参“教外别传”之旨;南明亡后,士大夫又多逃禅,他们或著述直指心源,或咏歌超然物外,或祝发出家以全其志节,复大振黔中境内之宗风,遂使贵州禅宗佛教盛极一时,佛教…  相似文献   

4.
李林蓉 《天府新论》2005,(Z1):265-266
禅宗在中国的发展与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林的艺术创作,使中国古代园林极其重视园林意境的创造.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心灵无家可归的文人士大夫有了栖居的家园.  相似文献   

5.
禅与诗——温庭筠艺术风格成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庭筠的生命历程中曾与佛教禅宗发生极为密切的关系,佛教禅宗思想对温庭筠的诗歌创作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有唐一代,虽然是儒、释、道三教鼎立,但事实上佛教的发展最为兴盛,各种佛教宗派相继发展成熟。其中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宗派有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而禅宗对封建上大夫文人的生活和思想的影响尤其普遍而重要。许多著名诗人皆曾学佛参禅,如王维、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皆与佛教关系密切,在他们的诗歌中  相似文献   

6.
自禅宗思想流行以后 ,很多人都把做诗与参禅紧密地联系起来。禅对诗的影响 ,首先是禅对人的影响。作为一种中国化的佛教 ,禅宗悟道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是对印度佛教烦琐经义的背叛。在中国 ,禅宗开始走向简易平实的现实人生。中国知识分子的天生依附性性格使他们面临着一种生存的困境 ,而禅宗那种既在孤峰顶上 ,又在红尘浪里的处世态度 ,受到了既有出世修养 ,又有入世精神的士大夫的一致推崇。在士大夫那里 ,禅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与生命情调。王维那种艺术的生存方式就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首先表现在禅意诗与禅理诗的不同上。禅理诗大多语言枯燥 ,是单纯的说教和言理。禅意诗是作者带有禅味的生活情趣与审美情趣的诗化。恬淡的情绪风格是王诗第二个特点 ,这与禅宗以顿悟自性、发现本心为宗旨相关联。王诗的第三个特点是意境上的“空”、“静”、“闲”。与以往僧诗意境的清寒而缺乏人世的热情不同 ,王维的禅意诗是充满生命和生机的。  相似文献   

7.
秦彦士  庾光蓉 《天府新论》1996,(4):69-72,91
杜甫与禅宗秦彦士,瘐光蓉在中国文学史上,文人思想上的儒道互补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自隋唐以后,由于佛教的兴盛,尤其是禅宗的兴起和广泛传播,儒道互补渐渐流变为儒释互补。王维、白居易等人是这样,就是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杜甫身上,这种现象也表现得非常明显。研...  相似文献   

8.
佛教东传以来 ,经历数百年的磨合 ,终于由一种域外文明消融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成为影响中国人生命观念和生存形态的三大文化之一。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完全融合 ,是在初盛唐之间实现的 ,在盛唐体现得尤为突出 ,因为作为中国化佛教的禅宗是在盛唐完全定型并得以推广开来的。因此 ,盛唐诗人与佛教的关系 ,最能体现佛教中国化之后对文人生活构成的影响 ,以及佛教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程度。本文即从这一文化现象入手 ,分析盛唐诗人在感受佛教教义、运用佛教观念之后 ,生活态度由负重生活向艺术生活的转变 ,探讨盛唐文学与佛教的深厚因缘。…  相似文献   

9.
题壁是唐宋时期寺院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解读寺院文化,就必须对发生在寺院内的题壁现象,进行较为细致的审视.寺院内的题壁文化,不外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佛教徒对佛理的阐悟.禅宗六祖传法偈的一段公案,至今仍为人传诵,其重要意义,恐怕说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里程碑也不为过.二是文人士大夫游览寺院时的即景之作,感悟人生,反思既往.这是寺院题壁中分量最重的部分,数量大,也是寺院文化中最出彩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龚培 《兰州学刊》2006,(4):183-185
禅宗的形成过程也是佛教本身在本土文化的熏陶下向中国的形而上学范式回归的过程,从而就造成了佛理重心由传统佛教的“禅定”、“心识”向“般若”的自然“性空”转移。佛教在世俗意识形态语境中的本质就是自力救济,并由此而带来了世俗社会中的法律虚无主义。于是,禅宗也就是士大夫阶层的内在人格境界和广大民众的外在追诉对象,从根本上放弃了公民权利计较和法律公共调整,从而完成了传统厌讼心理的宗教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11.
佛教尤其中土禅宗对中唐艳诗复兴具有推动作用.诗僧在即色悟空名义下的艳诗创作,作为中唐艳诗复兴的组成部分,通过其理论倡导和与世俗文人的交往,从佛教内部为艳诗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唐文人艳诗以禅喻情的特点,更体现了禅宗通脱不拘的形式及其时于诗人创作的浸润和影响,是唐代诗禅? 交涉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刘铁峰 《船山学刊》2004,(1):121-126
在杜甫时代,禅宗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是普遍的,许多大诗人都与禅宗产生了密切联系.虽然,杜甫与禅宗的关系不能与王维、张说、房琯等人相比,但也不可否定杜甫在他的现实人生经受过一系列的尖锐碰撞之后,不由自主地发生了由奉儒向近禅的偏转这一事实.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对杜甫与禅宗的关系作一个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唐帝国自安史之乱后,日趋没落。痛苦的现实,悲凉的心境使越来越多的士大夫们向空门靠拢,南宗禅简洁的修行方式又正好给他们指出了一条通向彼岸世界的捷径。因此,大批的中唐文人以谈佛论道为乐事。然而,由于个性气质和生活经历的不同,习掸的诗人并非都能以禅的精神去创作。倒是那个曾“少事武皇帝,无赖传思私”(《逢杨开府》)一度放浪不羁后又折节读书的韦应物(737—约790),在其诗歌中保持了几分禅宗“高雅闲淡”①的韵味。本文拟就禅宗对韦应物诗歌创作的影响谈几点浅见,敬请各方面指正。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与佛教发生…  相似文献   

14.
佛禅的人生观和苏轼生命历程的审美化王树海佛教的教义及其行持都是对于解脱之后的注重,禅宗却大胆果敢地注销了这种来世宿业的票证而立足于现时现世,而且禅宗捷便的修炼方式,生动活泼的行持和禅僧千姿百态、参差不一种的悟境,对于封建士大夫具有更强的诱引力,补益乃...  相似文献   

15.
宋代文人"居士"情结的社会文化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宋代 ,文人士大夫多用“居士”名其别号 ,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宋人所处的政治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宽松、舒适的 ,但受到的思想束缚和精神压抑又是沉重的。文人士大夫们既不想失去世俗的享乐 ,又要保持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 ,便需要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而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由“形隐”向“道隐”的精神化转向、儒释道三教义理的统合及禅宗世俗文化倾向的增强 ,正适应了宋人的精神需求。于是 ,宋人将传统的仕隐观念及运行机制加以重新整合 ,形成了一种颇为圆通的仕隐观 :既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义务 ,又游离于现实政治之外 ,求取内心的适意与自足。当日文人士大夫纷纷以别号“居士”相尚 ,即是这种处世心态和行为模式的典型的外在表征。  相似文献   

16.
禅宗是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佛教,它不仅在思想观点上与印度佛教有别,而且在思维方式上也与印度佛教不同,独具一格。本文拟对禅宗的思维方式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便走上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道路。禅宗正是这一融合的结晶。《坛经》是禅宗的宗经宝典,是印度佛经以外唯一能够称作经的佛教典籍,在中国佛教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坛经》的即心即佛、顿悟见性以及自性自度理论,阐述了禅宗教派的佛性论,并指出了成就这一佛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经典是宗教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宗教经典往往兼具宗教性和文学性,既是特定的宗教文化载体,又是异彩纷呈的丰富文学宝藏。随着佛经被汉译后涌入中土,儒、道、释渐成中国传统文化之三大支柱,其经典遂为文人士子所重视和喜爱,成为人们最重要的精神食粮,正如鲁迅所言:“晋宋以来的名流,每一个人总有三种小玩意,一是《论语》和《孝经》,二是《老子》,三是《维摩诘经》,不但采做谈资,并且常常做一点注解。”①唐宋时期,三教融合成为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文人士大夫不仅尊崇儒家元典,而且喜爱佛、道经典。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佛教比道教更加兴盛,各地寺庙林立,僧侣众多,大量佛经开始广泛流布,成为重要的社会文化。佛经作为佛教思想的重要载体,是信徒和沾染佛学者,尤其是文士接受佛教的最直接、最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阅读、抄写、研习佛经便成为唐宋文人士大夫日常重要的精神活动,这一现象对唐宋文学产生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禅宗对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进入中国之后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禅宗在中国的思想界引发了革命性的变化 ,对于中国知识阶层而言 ,在人生理想、生活情趣的各个角落 ,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因此 ,中国古典美学、文学艺术及哲学 ,都留下了禅宗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方瑾 《学术论坛》2006,(12):23-26
菩提达摩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其禅法思想造就生机勃勃、独具特色的中国禅宗上.从禅宗思想内核来看,达摩后世的中国禅宗,主要遵循并继承着达摩"二入四行"的思想本质.其所开展的理入行入,不但兼容世间、出世间二法,更为中国禅宗的终极追求,开创了佛教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