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明代戏曲选本《群音类选》所收录的一部分孤佚剧曲的梳理与考释,援用"改编过渡本"这一概念对宋元南戏、元明杂剧到明清传奇之间的演变轨迹进行探索,可以揭示出元明戏曲发展史中的一些"改编过渡本"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就学者新说中古诗歌中"伊""於""为""试"等是词头,"应""已""云""来""其""取"等为词尾的观点,文章从宏观与微观角度作细致准确研究,论定它们都不是附加式构词。得出结论为:"伊~"或表肯定和强调语气,或为判断系词;"於"为"於乎"之省,"为~"为泛义动词;"试~"或为动词"尝试",或为副词"姑且";"~应"为动词"应当";"~已"或是"以"的通假,或为副词"已经";"~云",或是动词"说",或为"运"的通假;"~来"为助词;"其"为助词,"载"是"才"的通假;"~取"为泛义动词。  相似文献   

3.
“X哥”背后的语言、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犀利哥"蹿红网络之后,"X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在网络媒体、报刊杂志,诸如"雪碧哥""钢盔哥""力量哥""灯笼哥""烧饼哥""妖娆哥""面包哥""高数哥""励志哥""一分哥""苍天哥""真情哥""格子哥""深邃哥""双刀哥""工地哥""热心哥""沧桑哥""丝袜哥""三轮哥""火车哥""奔跑哥""曾哥""春哥"……层出不穷,这些强大的语言现象的冲击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哥文化背后隐藏的究竟是怎样的语言、文化力量和大众心理。  相似文献   

4.
"分"有"部分"义,可以与一些表示方位意义的语素结合,构成合成词,如"上分""中分""下分""初分""前分""后分"等。这些词语义项比较丰富,在佛教典籍中用例较多。加强对这些词语的研究,对了解中古汉语的词汇面貌、编纂大型词典等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的"好不好"分为"好不好1""好不好2"和"好不好3"三种,三者之间存在演化关系。这个演化过程中"好不好"由句内成分变为句外成分,发生固化。同时,该结构的实义逐渐减弱,而主观性逐渐增强;整个结构从有疑而问变为无疑而问,最后发展为祈使标记。文章将"好不好"和"好了吧""ok"等结构做了简单对比,指出它们大致经历了相似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数词"二""两"的用法相对于其他数字词表现出独特的词汇细化现象。本文拟从历时的角度借用语料库的实证语料来分析"二""两"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的语用变化,以及在新的网络语言时代下所呈现的新特征,并试图从社会和文化心理的角度对可能产生这种词汇细化现象和所呈现的新特征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2014年,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的"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第三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至今为止,戴着荣誉的光环又大踏步地向前走了一年多的时间。入选名栏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一方面教育部重视高校学报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影响,推出"名刊""名栏"建设工程,鼓励纸质形...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时期,天师道提出了"佐国扶命"的政道观,形成了"神圣即世俗,世俗即神圣"的"道俗合一"政道价值取向,主张以"尊王""尊礼"来解决天下"长治久安"与个人"长生久视"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承认王权在"神圣"和"世俗"两个领域中的至上性,这一主张适应了王权的政治和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标志着道教从此摒弃了原始道教那种试图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政治主张,为天师道获得合法性社会地位及道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与政治正统开辟了道路,并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形成以君权至上为基础儒释道三足鼎立的社会文化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元明戏曲中的“蒙太奇”主要包括“连续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心理蒙太奇”、“声画蒙太奇”和“多舞台结构”等。元明戏曲蒙太奇意识产生依据有二:一、戏曲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基础:二、戏曲假定性、虚拟性和程式化的特征。其深层原因与戏曲形成发展的特殊历史道路密切相关,也与传统文化的背景有关。这些“蒙太奇手法”在元明戏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元散曲“宫调”和“曲牌”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曲是元代的韵文体裁,它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与唐诗、宋词一脉相承,而又有所变革和发展,吸收了俚歌俗谣、说唱、戏曲等的丰富养料,形成了独特的诗歌形式。本文旨在探索元散曲汉译英过程中"宫调"和"曲牌"的翻译方法,在强调二者在散曲中的重要性的同时,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结论:在翻译"宫调"时,使用拼音即可;而在翻译"曲牌"时往往需要对其含义加以调查和研究,使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严复曾提出翻译的三原则"信""达""雅"。在生物化学翻译中,往往只注重"信"和"达",而忽略了"雅"。从词汇层面、句子层面和修辞层面诠释了生物化学翻译中的"雅",期待本文能为生物化学翻译提供有效的指导,从而提高生物化学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角度出发,力主推进"戏曲艺术进高校"。在阐述了中国传统戏曲在高校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剖析"戏曲艺术进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本着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原则,提出推进"戏曲艺术进高校"的几点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3.
从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限娱令""限广令"政策视角,分析了"两限令"对以电视剧为主要营销模式的安徽卫视的影响。"限娱令""限广令"对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娱乐化"加以限制,并对电视台插播广告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以安徽卫视"第一剧场"为例,论述了政策出台后所采取的如加大独播剧的播出力度、创新广告形式等应对措施,提出了"限娱令""限广令"本质上是呼吁媒体回归文化责任,培养正确的媒介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法,从体育学视角,分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祭祀中的体育元素传承的基础,挖掘妈祖信仰仪式性表演中摆棕轿、耍刀轿、转凉伞等以身体运动为核心的体育元素的主要表现形式,总结出"妈祖信俗"祭祀中体育元素的6大特性,呈现体育元素在妈祖文化发展的传承过程中的重要性,为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和海西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儒道思想滋养下的酒文化入手,分析了在中国儒道思想影响下的白酒包装设计现状及发展。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儒道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美学价值。现代白酒包装要提升文化价值,彰显民族风格,就应深入地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进行探究。儒家美学思想中的"尽善尽美""文质兼备""中和之美""天人同构"以及道家美学思想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有无相生"等观点对现代白酒包装设计的实践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包括元杂剧在内的中国戏曲是最具有全面性的综合艺术,其构成至少包括歌舞、科白及代言体的故事扮演这几个主要方面。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杂剧之为物,合动作、语言、歌唱三者而成"。这句话概括出了歌舞与动作表演在中国戏曲构成中的重要地位,而先秦时期的乐舞、巫觋歌舞以及优的表演则孕育了后世戏曲表演艺术的因子。因此,研究中国戏曲的发展,可以从先秦"乐舞"、"巫"及宫廷"优"的表演中寻得其发端。  相似文献   

17.
学贯中西的的学术大师钱钟书先生提出的"诱""讹""化"翻译观,在翻译学界反响强烈。目前,关于此译观的分析研究,各家众说纷纭,视角不一。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都是不可避免地烙上"讹"的反叛者的印记,但又不甘于"落寇为草",时时刻刻,兢兢业业争取"化"境界正统地位,故便从"讹"通向"化"的道路上不断克己,在这坎坷的中间地带和空间中重塑原作,平衡于还原原作与潜意识地体现自我的张力之中。钱先生的"诱、讹、化"翻译理论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哲思认识论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动量词"番""通""气"都表示动量的持续,但在情态义和色彩义上却存在差异。在情态义方面,"番"表现动作的"繁复"情态;"通"表现动作的"浑然"情态;"气"表现动作的"率性"情态。在色彩义方面,"番"在情感色彩和语体色彩上都表现出"中性"态;"通"在情感色彩上表现出"非褒义"态,在语体色彩上表现出"中性"态;"气"在情感色彩上表现出"非褒义"态,在语体色彩上表现出"偏口语"态。它们都可从语源上找到解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有""无"关系可以分为形而上层面之道的"有""无"关系、形而下的器物层面的"有""无"关系、作为人世间及天下治理层面的"有""无"关系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贯通的。《老子》的"道"与龙树的"空"虽有很大差异,如《老子》的"有"与龙树的"有"、《老子》的"无"与龙树的"无"的含义差异巨大;但两者也有诸多可融通之处,如《老子》的"道"是"有""无"的统一体,龙树的"空"体现色空不二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20.
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故事自问世以来,一直广为流传,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传承典范,尤其在唐中晚期及五代,掀起了李、杨故事材料收集及创作的高潮。从现存笔记作品来看,此类题材在唐传奇的影响下,呈现出典型的"信""奇"特征及一定程度的"高力士素材中心源"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