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附论”是六十年代在美国和拉丁美洲最初出现的一种激进的理论思潮,它涉及现代帝国主义理论、不发达根源、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这一思潮后来发展到其他地区,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很大注意和不少争论。“依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萨米尔·阿明和安德烈·冈德·弗兰克等著名经济学家。我国学术界对这派思潮的观点有过一些介绍,例如:《国外社会科学》1978年第3期刊载阿明的《自力更生与国际经济新秩序》;《世界经济译丛》1981年第2期刊载阿明的《第三世界的发展战略问题》、1981年第10期弗兰克的《不发达的发展》等文,以及《拉丁美洲丛刊》1982年第1期高话所著《战后拉丁美洲经济思潮概述》。但是对国际学术界在这方面的论战介绍不多。这里我们选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经济系教授詹姆士·M.赛弗对“依附论”学派(文中称之为“每月评论派”)的一篇论战文章,供我国学术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最近20年,拉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高潮是研究依附问题时期。马克思主义创立自己的依附理论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10年的争论、前进和后退,依附理论才彻底摆脱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资产阶级的研究方式。1969年,F.H.卡多索和E.法莱托出版《拉丁美洲的依附与发展》一书,是马克思主义者第一次把依附问题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他们突破拉美经济委员会的理论和方法,在分析依附现象时把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起来。当时拉美经委会的一个突  相似文献   

3.
依附/世界体系论者沃勒斯坦1976年曾发表一篇题为《现代化理论:入土为安?》的文章,宣布60年代西方流行的现代化理论在解释世界发展方面已经无能为力,认为应当采取新的研究方法。本文作者照应沃勒斯坦的文章,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依附/世界体系论是否也应被新的研究方法所取代呢? 70至80年代,与其他与之竞争的观点相比,依附/世界体系论在第三世界研究中发挥着更大的影响。在《美国社会学评论》第53卷最后一期(1988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拉丁美洲的依附论影响力式微。但该理论揭示的依附事实似乎更加普遍,呈现路径多向化,领域多元化,方式非暴力化等趋向。因此,对待依附我们无论是从态度上行动上还是基本原则上都应该有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政治学系的科学、理性与现代民主研究会”将于1990年5月10日—12日在密执安州东兰辛召开研讨会,主题为“西方传统的技术问题——20世纪的思考”。到会发言人包括:G.A.科恩(《论马克思》)、谢尔登·沃利(《论批判理论》)、赖纳·谢尔登(《论海德格尔尔》)、G.甘特姆(《论海德德格尔之后的思想》)、威廉姆·高尔斯顿和杰丽·温伯格(《论自由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6.
葛彬 《探求》2001,(4):14-17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1990年发表的《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讲话和1995年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欢迎仪式上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中国妇女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系统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妇女学理论的内涵,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现实意义,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并用世界眼光分析了妇女解放发展的趋势,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否出现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斯·海因茨·赫尔茨是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91年,他写了《社会主义的低迷及其前途》一书,分析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介绍了苏联东欧,特别是东德等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危机及其原因。他指出,社会主义的危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相反,马克思主义理论显示出了巨大的理论力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和运用。全书分四部分:1.马克思主义是否出现危机;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3.从哲学-政治视角看今日马克思主义;4.第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本刊将分期连载该书。本文根据英文译本(载于美国《自然、社会和思想》1992年特刊)译成,翻译得到了作者的授权许可。在此对帮助联系此书在本刊发表的爱泼斯坦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8.
名家茶座     
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1979),主要著作:《社会系统》;《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学理论论文集》;《社会系统》;《关于一般行动理论》(合著);《经济与社会》(合著);《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社会结构与人格》;《社会:比较观和进化观》;《现代社会的社会学理论》;《政治与社会结构》;《现代社会的系统》;《社会演化》;《社会系统与行动理论的演变》;《行动理论与人类状况》。  相似文献   

9.
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社会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它的兴起同新实证主义哲学思潮的衰落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对行为主义政治学进行批评、修正和补充中,主张价值与事实的不可分割,主张政治学科“政治化”,重新肯定政治哲学及其方法在政治研究中的地位,主张政治科学向政策科学转变。在后行为主义阶段,当代西方政治学积极倡导理性选择论,并把生物政治学当作克服行为主义危机的一条最新出路。批判地研究当代西方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理论成果,对于我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9月29日,《日本学刊》编辑部与《拉丁美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专栏与技术性编辑交流会,共同探讨学术期刊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技术性编辑若干问题。按照会议主题,《拉丁美洲研究》编辑部主任刘维广首先做了题为"《拉丁美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的发言。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的统一部署,《拉丁美洲研究》自2015年以来积极刊登马克思主义文章。2016年,《拉丁美洲研究》继续精心组织"马克思主义与拉美社会主义"专栏文章。刘维广详细介绍了专栏的  相似文献   

11.
李成龙撰著的《〈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是一部对马克思经济理论中国化研究的可贵探索,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本土化、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创新性成果。《研究》的作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既继承前人取得成果,又在丰富的理论积累和实践资料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做出了新建树,这部上乘著作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综观全书的每一章,都可分为两大层面:阐释《资本论》基本理论的层面和论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刘小敏 《探求》2006,42(6):7-8,12
江泽民的政治文明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观,它具有四个方面的理论价值:一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学的新发展;二是中国政治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三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新境界;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拉丁美洲依附研究的介绍与评论已经不少,但是,由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者众而杂、研究的领域阔而深、提出的观点多而悻,很难一言以蔽之、一文而低之。纵观前一段时间的各种评介文章,我们觉得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介绍和澄清。我们知道,拉丁美洲依附理论的核心是要揭示拉美长期贫困落后的根源,探索摆脱依附的道路,因此,本文试图就这个关键问题评介拉美学者提出的三种不同的依附观点;第一,在拉丁美洲落后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关系上寻找落后根源,把依附问题研究的中心放在外部的“对外依附论”;第二,在拉丁…  相似文献   

14.
过去7年里,美国政府对债务危机进行了控制,其根本目的在于将来自债务国的偿付债务支出的资金,转到各有关商业银行。美国政府把兴趣集中在银行方面,尤其是在债务危机爆发的最初几年(82—85年),这一点是容易解释的:1982年,美国的一些金融中心银行对拉美的贷款预高达银行自有资本的两倍。普遍的债务拖欠足以使这些主要银行破产倒闭。在《桑克斯论文集》和《桑克斯与费颂加论文集》中,作者讨论了美国政府关于支持商业银行收回本息的政策。然而,时过境迁,这些政策到了今天已不适应了。随着银行风险连年减少,美国各商业银行因债务危机招致倒闭的危险已不复存在,况且,几乎所有的拉美民主政体国家,因不堪负荷沉重的偿债负  相似文献   

15.
鲍曼(ZygmuntBauman)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研究最著名的理论家之一。鉴于其对社会学与社会理论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 ,鲍曼先后被授予闻名于世的雅马尔费奖(AmalfiPrize,1990)和阿多尔诺奖(TheodorW.Adornoprize,1998)。鲍曼以其现代性的三部曲《解释者与立法者》(LegislatorsandInterpreters,Cambridge:PolityPress,1987)、《现代性与大屠杀》(ModernityandtheHolocaust,Cambridge:PolityPress,1989)、《现代性与二难》(ModernityandAmbivalence.Cambridge:PolityPress,1991)而闻名欧美。这里谈到的《自由论》(Freedom,MiltonKeynes:OpenUniversityPress,1988)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从全球视野看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李杏贵《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一书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在80年代推出的一部新著。作者用西方新左派的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论对近四百多年来第三世界的发端、发展并形成全球性体系的全过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依...  相似文献   

17.
学人档案     
Nathan,Andrew James(黎安友)男;生于1943年;美国;博士;研究领域:政治学;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ColumbiaUniversity)教授。E-mail:ajnl@columbia.edu主要学术成果:1·China’s NewRulers:The Secret Files/《中国的新领导:秘密档案》(合著),Ne  相似文献   

18.
凯·尼尔森是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成员之一,也是西方"左翼"平等主义的主要代表。这篇文章是他的专著《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道德,意识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第四章的节选。这篇文章紧扣马克思主义原著,以《哥达纲领批判》为基点,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梳理和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正义观,不失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领域一篇较为本真的阐发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力作。这篇文章有助于国内学者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本解读方法和思路,对于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理论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凯·尼尔森是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成员之一,也是西方"左翼"平等主义的主要代表。这篇文章是他的专著《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道德,意识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第四章的节选。这篇文章紧扣马克思主义原著,以《哥达纲领批判》为基点,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梳理和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正义观,不失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领域一篇较为本真的阐发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力作。这篇文章有助于国内学者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本解读方法和思路,对于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理论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世界体系”是70年代后期出现的“世界体系理论”的基本概念。这个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纽约州立宾汉顿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早年主要研究非洲问题,在基本观点上与依附论十分接近。1974年他出版了《现代世界体系》(现已出版两卷),详细阐述了从1450年以来,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和基本逻辑,奠定了世界体系理论的基础,并在理论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