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1日起,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其中,将《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修改为:"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新法一出,便引来了各方激烈的讨论。有人说新法给无数"临时工"带来了希望,也有人说新法的实施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李赟 《现代妇女》2014,(9):104-104
新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执行以来,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依法维护个人权利提供了保障,同时对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全方位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的影响,探讨和挖掘新法在构建和谐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中起到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艳霞 《职业》2006,(10):44-45
利益的冲突,使劳资关系从来没有风平浪静的一天,而劳动合同从来就是风口浪尖上的焦点,所以新劳动合同法从立法计划出台开始,就一直是职场关注的焦点.那么现阶段的职场劳动关系如何?新法的出台又被寄予了怎样的期望?<职业>杂志与智联招聘特别推出"劳动合同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4.
新的《劳动合同法》,新在哪里? 2007年11月23日,本刊和江西人事人才网在江西日报新闻大厦四楼会议室共同主办并举行了"劳动合同法重点解读以及实施前人力资源应对策略"专家解读及HR研讨会。江西省有关专家在研讨会中就新《劳动合同法》进行了清晰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马各 《职业》2008,(1):74-75
2008年1月1日起,《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和以前的规定相比,新法更系统、更全面,企业在签订、履行、解除劳动合同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禁忌”,亟需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提高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中国十年来最重要的劳动立法,经四次审议正式出台。立法过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各种意见针锋相对。董保华教授是此次劳动合同法大争论的标志性人物,他对原有草案一审稿的评价是"贵族法"、"观赏法",  相似文献   

7.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即将施行。这部新法因为过于理想而被评价缺乏可操作性,然而它未经实施却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普法高潮,公众从来没有对一部法案如此感兴趣。现在,劳资双方都在就这部法案展开充满想象力的博弈,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倾向劳动者的"高标准"法案。它正在考验底层劳动者的勇气、老板们的人权观念、政府的应变能力和执政态度,它甚至影响中国企业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张阳 《职业》2010,(29)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强制劳资双方必须签署劳动合同,同时劳动主管部门再次重申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四十一条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每月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67小时,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充分显示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尊重.新法实施后,由驾驶服务人员(司机)提起的仲裁和诉讼请求较此前同期成倍增长,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揭示其中原因,并提醒劳资双方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合理运作,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9.
周斌 《职业》2007,(19):33
6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劳动合同法(草案)》时,强烈抨击山西"黑砖窑"事件,并提出要尽快通过劳动合同法,通过这部法律和其他相关法律的实施,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严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还未生效,其对企业产生的冲击和震撼已然发生,裁员风潮相继出现。其中,知名民营IT企业华为公司"鼓励7千老员工自愿辞职再竞争上岗"的举措,引起了人们对一些企业为规避《劳动合同法》的约束而提前"解套"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1.
杨育谋 《职业》2007,(34):22-23
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还未生效,其对企业产生的冲击和震撼已然发生,裁员风潮相继出现.其中,知名民营IT企业华为公司"鼓励7千老员工自愿辞职再竞争上岗"的举措,引起了人们对一些企业为规避《劳动合同法》的约束而提前"解套"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2.
陆胤 《现代交际》2009,(5):49-50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在面对劳动合同法“是否修改或暂停执行”的声音时表示,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劳动合同法如何实施的问题,可以通过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来解决。  相似文献   

13.
青青 《职业》2009,(10)
<劳动合同法>会不会考虑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修改? 在金融危机中,不少企业关闭,有学者诟病<劳动合同法>,认为劳动合同法的执行增加了企业成本.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在1 月份的一次演讲中说,中国许多企业关门倒闭,不是金融风暴的原因,而是<劳动合同法>使企业的直接成本大增.他建议修改<劳动合同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九届亚布力年会上则公开表示,<劳动合同法>损害的是工人等低收入群体利益,建议尽快停止执行.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的用人单位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解雇行为属于无过失性辞退,这体现了合同法情势变更原则。然而,劳动法上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认定和适用具有特殊性,应包括不可抗力、重大经济理由及部分用人单位决策引起的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情况。"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认定路径可以民法中的情势变更认定四要件为基础,同时考虑劳动关系的特殊性,结合参考具体情形的标准构建。  相似文献   

15.
徐昊飞 《职业》2012,(25):114-115
《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颁布实施后,江苏省洪泽县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好《劳动合同法》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把贯彻实施该法作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近期,洪泽县人社部门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本县范围内的企业进行了调查,监测企业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6.
骆潇 《职业》2005,(12):46-47
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已决定从明年开始,在全国实施"推进劳动合同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我国<劳动合同法>等调整劳动关系的立法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行之中.  相似文献   

17.
张军 《职业》2007,(16)
近几年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因劳动合同中违约金条款而引发的劳动争议越来越多。违约金是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一种主要形式,劳动合同也是合同的一种,但在劳动合同中,违约金是否作为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各国法律的规定不尽相同。有的国家按照合同法的原理认可违约金条款,有的国家则在法律上禁止劳动合同约定违约金,如日本的劳动标准法、韩国的劳动基准法等。我国的《劳动法》只是在第19条中规定,劳动合同必备内容中应该包括"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的条款,未明确规定违约金制度。各地对违约金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规定,例如北京、山东、辽宁等地认为双方当事人可任意约定违约金,只要不违法、不存在显失公平的情况,违约金就可以适用于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上海、江苏等地则将违约金限定于两种情形,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已经打破地域限制,用人单位跨地域经营和用工、劳动力跨地域流动越来越普遍,亟需建立统一的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统一了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下面三个虚拟案例中小A的不同经历,全面呈现了《劳动合同法》中对于违约金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29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引起了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律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它的颁布和实施,意味着中国今后劳动关系的发  相似文献   

19.
《职业》2007,(28):34-35
编者按 为帮助大家准确理解和应用《劳动合同法》,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组织专家以实用案例形式编写了《劳动合同法理解与应用》一书.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06,(6):32-33
为了更好地稳定劳动关系,规范劳动合同,保护每一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即将颁布<劳动合同法>.目前,全国人大正在对<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门户网站--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于近日就此对一千多名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和劳动法专家进行了特别的调查,许多专业人士对草案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