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形象感知、塑造和传播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上以问卷调查为主。世界遗产地是我国重要旅游地类型,但其游客感知形象研究较少。本研究针对国内世界遗产地旅游形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不足,在崀山的地方性、旅游形象替代分析基础上,采用ROST Word parser软件分析崀山网络游记及游客点评,归纳出游客所感知的崀山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及其信息渠道;对崀山旅游形象进行重塑,突出"天人合一的和谐大美"核心理念(MI)和"世界丹霞奇葩·山水田园人家"的总体形象及其分体旅游形象及视觉符号识别系统(VI)、听觉形象(AI)、行为识别(BI);最后基于传播策略的基本原则,提出目的地整合营销传播模式、语言和非语言传播符号系统、传播受众、媒体和非媒体传播方式、时空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
关于旅游地形象,现有的研究文献从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测量、旅游形象认知、旅游形象识别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尚未出现针对旅游传播渠道的相关研究。旅游地信息的传播对旅游形象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三个世界遗产旅游地旅游者获取旅游形象的信息渠道和旅游动机进行比对分析,阐释了旅游形象信息渠道对旅游动机影响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形象传播的一般策略,并提出了旅游地形象传播的可操作性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旅游开发中,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与塑造至关重要.从娄底旅游的地理文脉、受众基础及旅游形象现状分析入手,对娄底旅游形象进行定位和设计,定位包括作为国内旅游城市的定位、作为省内旅游城市的定位、作为本市居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三个方面,设计包括人-地感知形象设计、人-人感知形象设计两个方面.而娄底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包括形象广告策略、公共关系策略、网络媒介策略、旅游节事活动策略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吸引力的重要体现,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网络媒介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宣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微博这一媒介的研究,分析了利用微博营销传播城市旅游形象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微博传播城市旅游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河南区域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旅游整合营销传播对于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知名度、扩大美誉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河南区域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环境的基础上,构建了河南区域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系统,并提出形象广告传播、公共关系传播、数字化传播、空间传播和旅游节事传播等区域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形象建设现状和不足基础上 ,提出了凉山州旅游形象建设的措施 :建设国家级旅游景区点 ,增强凉山州对游客的吸引力 ;塑造凉山州整体旅游形象 :凉山州———火彝文明飞天梦想之州 ;通过各种策略 ,特别是争取 2 0 0 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火种采集权的策略传播提升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7.
旅游形象传播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旅游形象传播对旅游地形象的树立、增强旅游地吸引力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旅游形象传播要素梳理分析,并对旅游形象传播的媒介和传播模式进行整合,期望能对旅游形象传播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旅游传播彰显国家形象,并培养国民素养。本文剖析富有吸引力的英国旅游如何传播其英伦文化精髓,并如何借助投融资机制减少商业旅游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确保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政府如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以期为我国当前及未来旅游文化传播的策略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形象传播是展现城市魅力的重要手段。重庆形象传播才刚刚起步,而且还存在"火炉"、"雾都"、"山城"、"四川重庆"等几个关键概念的误读,恶性突发事件的"倒宣传"效果,有计划有组织的大型形象传播活动缺失,媒体传播对形象传播的效果冲抵严重等诸多问题。在强化形象锻造与提炼的基础上,重庆形象传播应从专职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形象符号化处理、分类型传播细则、抗干扰应急方案、传播效果综合测评等方面制订科学的传播策略,并从跨地域跨媒介选取传播平台、组织策划重大品牌公共活动等角度对重庆形象进行立体推介,同时注意负面形象的正面营销。  相似文献   

10.
形象传播是展现城市魅力的重要手段.重庆形象传播才刚刚起步,而且还存在"火炉"、"雾都"、"山城"、"四川重庆"等几个关键概念的误读,恶性突发事件的"倒宣传"效果,有计划有组织的大型形象传播活动缺失,媒体传播对形象传播的效果冲抵严重等诸多问题.在强化形象锻造与提炼的基础上,重庆形象传播应从专职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形象符号化处理、分类型传播细则、抗干扰应急方案、传播效果综合测评等方面制订科学的传播策略,并从跨地域跨媒介选取传播平台、组织策划重大品牌公共活动等角度对重庆形象进行立体推介,同时注意负面形象的正面营销.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武汉市旅游存在旅游形象明而不鲜、虚而不实,旅游产品多而不合、优而不精,旅游营销细而不新、散而不整等问题以及与武汉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与旅游资源条件不匹配的状况,结合武汉市旅游文化独特性强、景点知名度高、旅游资源成长性好等旅游发展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武汉市旅游网络营销系统等网络传播手段,利用旅游节庆活动、会展传播、名人传播等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和文化传播手段等创新武汉市旅游市场营销的策略.以此提升武汉市旅游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旅游形象传播对于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推广和旅游吸引力的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是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驱动因子。本文通过对旅游形象传播这样一个独特的传播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剖析,指出了我国乡村社会在旅游形象传播上的不足,以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扬长避短,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市场调查的重庆旅游形象后期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象战略"在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旅游目的地在激烈的客源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然而,官方、专家苦心打造出来的旅游目的地"策划形象",可能并不一定是旅游者眼中的目的地形象,并且也不一定能被旅游者所感知,文中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后,发现重庆的旅游形象营销策略存在宣传不到位、政府与企业在宣传时步调不统一、缺乏对旅游形象的动态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冀为重庆旅游形象营销战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舟山旅游整体形象策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形象建设是旅游生产力。策划塑造并传播舟山地方旅游整体形象,对舟山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关键问题是解决舟山旅游整体形象的定位以及策划与传播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佛教、道教旅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宗教旅游翻译不规范,不仅直接影响中国佛、道两教文化的对外传播,阻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还可能损害城市甚至国家的形象。成都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外有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内有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青城山,境内外更是大小寺庙道观林立,如此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赋予其塑造和传播佛、道两教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之大任。论文以宗教名山青城山、青羊宫以及三所佛教寺院(文殊院、昭觉寺和宝光寺)为主要对象,综合分析了以上道观庙宇旅游文本翻译之现状,结合翻译策略对其中问题进行梳理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传播学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影响因素进行归总;提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地特征性、突显性、综合性信息的凝聚。旅游目的地形象以目的地原始信息为素材,形成于传播机制,并通过旅游者心理暗箱作用于其行为。因此,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研究需跃出单纯的宣传策划层面,扩大到形象生成和运行的过程中,深入至形象信息流动的所有环节中去。  相似文献   

17.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网络传播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目的地建设在今天已经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但目的地形象传播却没能同步走向成熟.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电视媒体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广告,这是一个进步,但我们却未能看到今天最具新技术特性、最具信息扩张潜力的的电子媒体--网络,在目的地形象传播中承担与其时代特点相匹配的义务.因此,研究目的地形象的网络传播模式,既是今天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必需,也是必然.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三亚宰客门”受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其他类似事件的现象,对比了“三亚宰客门”、“厦门宰客门”和“少林寺限期整改”几个事件的网络关注度、关注点和影响,发现“三亚宰客门”持续发酵”的诱因主要是国际旅游岛形象传播甚广,造成了“树大招风“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文章从诱导形象和旅游目的地形象生命周期特点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偏差:“官方目标”代替“市场形象”,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重点过于超前,名至而实未归.  相似文献   

19.
在视觉文化转向的背景下,当代诗人谋求以新的方式建构自身形象。一些诗人积极利用绘画、摄影,甚至电视、电影等视觉媒介展示和传播自身形象,以"袪魅"或"返魅"的修辞,试图提供一种视觉模式的"诗人的阐释学"。诗界正尝试一种倚重诗人视觉形象的"泛化"传播策略,通过重塑诗人形象来改变中国新诗的边缘化处境。但在诗人的"明星化"塑造过程中,诗歌文本可能面临被视觉形象"僭越"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文明旅游不仅关系到游客的个人素质,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文明形象的问题,因此提倡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是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列联表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台湾居民对赴台大陆游客"旅游不文明行为"、"旅游消极影响"的感知及反应,并针对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