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什么是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一)非物质生产部门目前在实行MPS体系的国家中,对如何划分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争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我国一般认为,物质生产部门是指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和提供物质性服务的部门。在国民经济的十三个大行业中,工业,农林牧渔水利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划归物质生产部门,其余的行业则划归非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不提供物质产品(货物),它主要是向社会提供各类服务。根据提供的服务的种类,非物质生产部门又可以进一步分成: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劳动越趋复杂,且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最终导致了行业的产生。当前,科技发展迅速,新产品、新材料层出不穷,因此国民经济的新行业也在不断地增加.为了观察和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状况以及国民经济各行业间的比例关系,搞好行业统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沿用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经济核算体系,即MFS体系。该体系把国民经济划分为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刁。我们知道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商业.为了对工业经济进行研究,我们主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从范围来说,它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又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这张表的总产出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和非物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同样,在表的第一象限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物质生产部门。为什么要扩大投入产出表的范围,把非物质生产部门纳入第一象限?这是因为包括劳务的投入产出表,比只包括物质产品的投入产出表能更好地反映客观经济现象。具体讲有三方面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实施,生产范围已扩大到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即不仅包括五大物质生产部门,还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社会产品的生产就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即包括货物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社会产品的分配就应该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  相似文献   

5.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政府机关是作为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一部分,或称为非营利生产单位计算总产出的.按其理论,非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出的价值,只能按提供服务的总费用来"虚拟",包括经常支出(人员经费、办公费用等)和固定资产折旧两部分.也就是说,行政管理费用'支出越多,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出就越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也就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6.
服务业是一个广泛而综合的概念。根据现行统计制度规定服务业指第三产业中除运输邮电业、批零贸易业及餐饮业以外的服务部门,即过去所说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具体包括:一是为生产服务的部门;二是为居民和社会服务的部门;三是为提高居民文化和身体素质服务的部门;四是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由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料很少,搜集和推算各部门进出口资料难度很大.所以在劳务进出口的处理方面,有很多新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拟就劳务及运输、邮电等部门的进出口资料的搜集及处理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突破了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界限,把核算范围从物质生产部门扩大到了非物质生产部门.这一变化,使得在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中增添了一个新的经济指标——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总值.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提出经济工作一定要愈作愈细致以后,经济核算工作,在工矿、交通运输、商业等企业、事业部门中普遍得到了重视.目前,适应着工农业生产的组织大跃进和开展增产节约全民运动这一形势,上述各部门的经济核算工作,正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加强与提高.相形之下,农村人民公社在开展经济核算工作方面,则显得稍差一些.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国民经济的投入产出核算(以下简称宏观投入产出核算)是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上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国民经济部门是在生产的工艺、技术上具有同质性企业的集合。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每个企业的生产过程要消耗一定的材料、燃料、固定资产和活劳动等,同时产出一定的产品。正是企业的这种投入产出交织成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联系。但是,由于宏观经济管理与微观(企业)经济管理的目的和任务不完全相同。以经济管理为基本出发点的两种经济核算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在经济研究的领域中正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注意。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首先是经济理论与经济统计相结合的产物,正确地理解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对于核算体系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The joint efforts in the USSR by the Central Planning Commission and the State Statistical Commission to develop projections of famil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viet population are described. The projections, based on official data for the rural and urban populations in 1987, are for the years 1991, 1996, 2001, and 2006.  相似文献   

13.
岳巍 《统计研究》1985,2(1):1-6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确地总结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方针政策。它对指导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对指导我国统计工作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Estimation of the parameter in the problem of the Nile is treated as a decision problem with squared error loss, It is shown that the minimum risk scale equivariant estimator dominates the incomplete sufficient unbiased estimators considered by Iwase and Seto, Sharper bounds for the equivariant estimator are derived which may be used to obtain the values of the same from the sample with sufficient accuracy.  相似文献   

15.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在流通领域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市场上出现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种交易价格的新情况,城乡商品交流呈现出日益活跃的新气象。为了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几年来对商业统计制度逐步进行了改革。但经济体制和流通体制的改革在不断深入发展,继续调整商业所有制结构,恢复供销合作社的集体经济性质,发展集体和个体商业、饮食业,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吸引农民从事商品交换,建立城市贸易中心,冲破“条条”分割和地区封锁,减少工业品与农产品计划购销品种,扩大自由购销范围,一个以国营商业为主导、开放式的“三多,一少”的商品流通体制正在形成。这些变化给商业统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提出了很多新任务。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We discuss the accuracy of the computation and present a fortran program to compute the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CDF) for the analysis of means (ANOM).  相似文献   

18.
家庭消费的分析,是整个消费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有助于揭示家庭消费变化的趋势,而且可以为消费品生产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本文结合浙江省农民家庭消费的实际,对回归分析方法在农民家庭消费分析中的应用作一初步探讨。 一、农民家庭消费收入弹性的回归分析 农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但一般来说,收入水平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大。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E·Engel)曾在研究有关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恩格尔定律。尽管恩格尔定律在我国农民家庭消费分析中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部开发:政策涵义与发展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君 《统计研究》2003,20(2):29-4
中国经济能否保持稳定、持续的长波增长 ,一个关键因素是能否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好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如果说沿海和中部地区的问题更多的是如何解决好与国际规则接轨以及从数量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 ,那么西部地区则同时面临着生存、改善、提高和进步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能找到西部地区发展的特有模式 ,而简单地套用发达国家或东部地区曾经使用过的发展模式 ,可能导致的后果将不是开发西部 ,而是破坏西部 ,从而进一步扩大西部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中国西部的落后不是哪个单一要素的短缺 ,而是体现为整个系统的低效——…  相似文献   

20.
明心 《中国统计》2002,(11):1-1
统计打假本是一件十分严谨、辛苦甚至冒风险的事情。打假者既要掌握数字不实的确凿证据 ,要了解造成不实数字的真实原因,要听取被检查者的陈词申诉,还要严格遵循统计执法的法定程序,有时还要因数据背后的利害得失承受种种或软或硬的压力。统计法规检查人员就是这样认真、不懈地处理着一桩桩数字不实问题。 然而对有些人来说,统计打假却似乎成了一件很时尚、很轻松、很随意的事情。他们可以不负责任的“论证”假数,可以不加核实地“披露”假数,可以对查处假数的情况注水、掺假。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中,某地的查处结果是假数问题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