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世纪中叶江西临江方言韵书《辨字摘要》、19世纪初南昌童蒙识字课本《类字蒙求》直音和20世纪初江西高安人涂锉《国音四种》"改正土音法"所记录的高安土话反映,现代江西赣方言精庄知章组声母类型"知三章:知二庄精"代表了较早的历史层次,现代赣方言知三章组声母读舌面音反映了早期的读音。将江西赣方言历史方言文献与现代方言语音特征加以比较,可进一步揭示现代江西赣方言知三章组声母读t、th的现象不是古音的遗留,而是知三章组声母读舌尖塞擦音以后发生的音变现象。与部分江西赣方言区精庄知二组声母读t、th的性质一样,都是通过舌尖塞擦音ts、tsh丢失擦音成分的方式演变而来。这种音变现象发生在同一阶段古精庄知章组声母类型不同、历史层次不同、来源不同而声母读ts、tsh的音节中,因此,江西赣方言精庄知章组声母读t、th的现象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中古知庄章三系在城阳方言里合流为两组不同的声母,而《中原音韵》里来源于中古此三系的字的声母归类和城阳方言有着很强的一致性,表明《中原音韵》时代,知庄章三系声母的实际音值是合流为两类的。  相似文献   

3.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是不同的。我们根据《方言调查字表》中古音系统的声韵配合关系,以《同心方言研究.同音字表》同心县北片回民话读音为准,列表、分析、归纳,认为: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在同心方言中依古韵摄、等、开合口的不同,演变为ts组和t?组两套声母,且知组和庄组、知组和章组演变为t?组都有合并的现象;中古知、庄、章三组字在同心方言中的今声母既不是全部读为t?组的济南型,也不是典型的昌徐型和典型的南京型,而是介于昌徐型和南京型之间,比北京话更倾向于南京型;同心方言中读为ts组声母的字在普通话中有一部分读为t?组声母,是受中古知、庄组在同心方言中开合口和等、摄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合变化的沉淀,是与在普通话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合表现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兴县方言的声母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知二庄、知三章组声母合并且与精组洪音合流;日母由(Z)变成z;明泥疑三组声母去塞化由[mb]、[nd/(n)(d)]和[(η)g]变成[m]、[n/(n)]和[(η)];非敷奉三母由唇擦音变成舌根擦音;微母由轻唇浊擦音变成零声母.兴县方言声母的演变是音系内部调整和晋方言区域特征扩散及官话方言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古庄知章三组声母字在西宁方言中的读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古《切韵》音系中庄(照二)、章(照三)、知三组声母字在现代汉语晋通话和各地方言里的读音是十分复杂的,其中西宁方言表现出自身的特色。拿它和现代普通话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存在系统而明显的差别,普通话里庄、章、知三组声母的字中除极个别外,其他全部读为舌尖后塞擦音(?)、(?)‘及磨擦音(?),不论与之相拼的韵母的开合及古音的等第;而在西宁方言里,三组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写并归纳了湘西南汉语方言精知庄章组声母今读的类型、特点,并探讨了各种类型所代表的历史层次以及它们的演变过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三部分来论述客赣方言舌齿音声母按二三等分立的格局.一、对客赣方言舌齿音知庄章精四组作概括性描写.二、论证客赣方言舌齿音早期状态是知组三等与章组合流,知组二等与庄组合流后再与精组合流.通过对方言现状与汉语语音史资料的综合分析,勾勒出客赣方言中古以后知章组演变的过程.三、对客赣方言舌齿音格局体现出的方言史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以<中原音韵>知二庄、知三章两分为出发点,讨论明末韵书<元韵谱>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读音分合.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元韵谱>里读为两套声母,其中在古开口字里,知二庄、止摄章组字声母相同,读□t□组,知三章组字(除止摄章组)声母相同,读□t□□组;在古合口字里,三组声母已经合为一组,读□t□□组.较之<中原音韵>、<元韵谱>知庄章三组声母两分趋势渐弱,合一趋势渐强.  相似文献   

9.
以《中原音韵》知二庄、知三章两分为出发点,讨论明末韵书《元韵谱》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读音分合。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元韵谱》里读为两套声母,其中在古开口字里,知二庄、止摄章组字声母相同,读[t]组,知三章组字(除止摄章组)声母相同,读[t]组;在古合口字里,三组声母已经合为一组,读[t]组。较之《中原音韵》、《元韵谱》知庄章三组声母两分趋势渐弱,合一趋势渐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客家话各方言点知章精庄四组声母的状态及其演变,指出客家话不同方言点四组声母的现状是同一初始状态进一步演变的结果,并结合历史和现实的语言材料对演变过程作了细致的阐述,据此确认唐代后期至宋代初期为客家话和北方话分离的年代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河南长葛方言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两种读音及其演变,与普通话相比有自己的特点,而长葛话三组声母的归并情况和《中原音韵》时期的情况更相似;长葛话可能是处于《中原音韵》和普通话之间的语音状况,而又正向普通话逐渐靠拢。  相似文献   

12.
重庆开县厚坝乡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小片。该语音系统包括19个声母,38个韵母,4个声调;古全浊声母今全部清化,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知庄章组及精组洪音今读舌尖前音[ts tsh s ];古泥来母不分;古晓组合口一二等与非组声母混合;入声塞音韵尾消失;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声归阳平。重庆开县的移民到邵东几年后,其方言的语音变化主要有:送气声母在阳平中气流减弱,韵母[yi]的韵尾逐渐变弱,与韵母[y]有合并趋势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描写了吴语处州方言非组字声母的读音特点,并从地理语言学角度,对处州方言非组声母读音的历史层次进行分析。处州方言非组声母的今读状态,是其自身演变和受外来方言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赵杰 《宿州学院学报》2014,29(10):66-69
采用田野调查法,详细记录了宿州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与普通话和中古音系进行比较。宿州方言声母共计22个(含零声母)、韵母37个、声调4个;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在宿州方言中,全浊声母已经全部清化,知庄章组合流,尖团合流,只有-n、-ng两个鼻韵尾,中古-m尾并入了-n尾,入声完全消失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常州方言中,古知庄章精见五组声母的合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知章精见组合流为舌面音[t]、[t‘]、[],其中有部分字的声母因受舌面前元音i、y的影响,而变为舌面前辅音;另一种是知庄章精组合流为舌尖前音[ts]、[ts‘]、[s],先是知庄章组合成卷舌音ts,继而平舌化与精组合流为ts。这一语音现象在许多方言区都普遍存在,只是各地的发展不够平衡。  相似文献   

16.
李红 《延边大学学报》2005,38(4):103-106
《九经直音》中直音部分出现的知、章、庄、精组声母读如t的现象,说明在赣方言的发展历史中,上古时期见组发生颚化变成t、t‘,一部分字演变为精庄母字,另一部分字继续颚化与来自端组音t、t’的字合流,这部分中有些经历了喉化的过程读如[h],但很快就消失了。而精、庄、知、章组受共同语的影响,很快又从喉音中分离出来,一部分与原来颚化后读如t、t’的部分合流,一部分发展到ts(知)、ts(知),与共同语的精、庄、知、章同音。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描写了知庄章三组声母在衡水市桃城区的两种读音类型〔t t 〕、〔tst 〕 ,并从音类上对它们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安徽境内中原官话信蚌片的语音特点并不一致。知庄章三组声母的读音、晓匣母合口一二等字与非组声母分混以及疑影母开口一二等字声母今读的情况皆有不同;各点方言合口介音的存废、阳声韵尾的归并以及古入声的今分派规律也有差异。根据以上不同,此区域方言可分为淮霍型、蚌固型和五凤型。语音差异的形成与各小片的历史行政区划和历史移民有关。  相似文献   

19.
广州蚌湖话的止摄开口字,精庄组与知章组的声韵母皆存在对立,精庄组声母为[ts tshs],韵母为[ei];知章组声母为[t∫ t∫ h∫],韵母为[i]。蚌湖话止摄开口字"精庄:知章"的分立模式是一种存古现象。  相似文献   

20.
汉语方言中的文白异读,通常表现为同一个字有文读音和白读音不同的读音。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湘阴方言的文白异读进行描写,主要从声母的文白异读、韵母的文白异读、声调的文白异读三个方面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