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宇宙因子Λ≠0,状态方程ρ=mP时,理想流体源爱因斯坦场方程的宇宙学解.  相似文献   

2.
状态方程P=γρ~Γ是比P=nρ更一般的模型,本文讨论方程为P=γρ~Γ,引力源为理想流体的爱因斯坦场方程,在R-W度规下无宇宙因子时的解,这个解原则上应包括与P=nρ对应的解,因此,应该更具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考虑的宇宙模型为在平坦空间的Friedmann—Robertson—Walker(FRW)宇宙,且宇宙中仅包含具有指数势的标量场与具有正压的暗物质的两种流体;较为详细地数值研究了在宇宙的追踪演化过程中,各个宇宙学参量随标度因子变化的规律,得到的结果不仅与目前观测结果相一致,而且还有助于理解在追踪下各个宇宙学参量的演化行为.  相似文献   

4.
信息与人类的尘存息息相关,信息的存在可谓人类存在之前提,其存在方式的不断改变,传输速度的加快,信息传播手段及其软件不断更新.都在不同程度的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人的观念的更新、信息意识的增强,必将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新的文明.一、信息造就了人类社会作为“信息”在宇宙中是永恒存在的.因为宇宙无休止的变化.产生0无穷的信息.代们现代人还在不断的探发0宁位的奥秘.宇宙的形成与权变,地球的生成以及以地球为我作的生物的只交,人类的起源及技发展的历史等等.可测天尽的洞想.我…  相似文献   

5.
三、对宇宙演化的认识宇宙空间是无限的。时间是永恒的。宇宙万物存在于时空间。那么,宇宙]对产生和发展是怎样呢?这方面描绘宇宙万物发生和发展的一首诗似乎成了蒙古族民间流传的史诗《英雄格斯尔》的开头序言:“当蔚兰色的奥田奇兰闪耀着初生的曙光时;当天空中的星辰,还只是寥寥数颗的时候;当松柏日山,还只有土坡般的时候;当谢海,还在处于沼泽(垢垒泽海)的时候;……。”这是一首描绘地球刚刚形成时期的哲理诗。诗中的奥日其兰就是宇宙。宇宙刚刚产生,星星还只有数颗,而不象现在这样多,这是对宇宙刚刚形成时期地球形象的描…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max{p,q}≤53,(p,q)(±3,±5)(mod8),p、q为素数时,方程px2十q(2y+1)=2Z的全部非负整数解.运用本文给出的方法我们断言方程px2+q(2y+1)=2Z恒可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作为中世纪后期最伟大的哲学家库萨的尼古拉关于宇宙无限的思想.他的对人的观念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的转变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他之后。人失去了那个他生活于其中、并且对其进行思考的世界,人要转变和更换的不仅是他的基本观念和属性,甚至是他的思想框架本身。他的理论是17世纪和谐整体的宇宙的解体和宇宙的无限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作为中世纪后期最伟大的哲学家库萨的尼古拉关于宇宙无限的思想.他的对人的观念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的转变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他之后。人失去了那个他生活于其中、并且对其进行思考的世界,人要转变和更换的不仅是他的基本观念和属性,甚至是他的思想框架本身。他的理论是17世纪和谐整体的宇宙的解体和宇宙的无限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9.
远近焦距     
人生路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要随时调好恰当的焦距,以最佳角度游目骋怀,行走大地。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梁漱溟的“新儒学哲学”与柏格森哲学有着姻缘的关系.梁漱溟接受了柏格森宇宙是“生命冲动”的创造的观点,形成了“尽宇宙是一生活”的世界观;梁漱溟从柏格森哲学的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出发,系统地提出了三量说的认识论模式;梁漱溟的新儒学的文化观,广泛地接纳和溶贯了柏格森哲学,特别是直觉主义.  相似文献   

11.
D.H劳伦斯中后期小说《羽蛇》通过大量使用神话和宗教象征,包蕴了深刻的宇宙哲理,涵盖了劳伦斯的生命哲学思想。小说体现了始终贯穿他一生的二元论思想,即人类和宇宙是一体的,而宇宙正是那个巨大的生命体,人类只是它的一部分,人类生活最伟大的意义和最高欢乐就是和宇宙生命结合在一起。《羽蛇》中墨西哥古老的宗教和文化充当了作者复活人类生命力的救世主,通过泯灭意识回归生命本源,充满了原始宗教和文化的神秘色彩。这说明劳伦斯对生命、生命之源的探索才是其作品潜在的深层主题,也是他哲学思想的根基和核心。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当我们遇到困境时不妨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或许从另一方面思考就海阔天空了。世界诚实而公平地存在着,而每个人的眼中却都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小宇宙。不同的人在各自的小宇宙中,发现着不同的色彩,演绎着各自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远古时代先哲们就开始探讨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出“太极”是宇宙的源头,并构想“太极──八卦”的宇宙演化模式。老子对古“太极”以及“太极──八卦”的宇宙演化模式进行扬弃,提出了以“道”作为宇宙本原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演化模式,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宇宙起源和演化学说。尤其是老子抽象具体的“道”扬弃形象直观的“大极”,标志着古人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认识从感性阶段转向理性阶段,是我国古代对大自然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非欧几何和爱因斯坦宇宙模型提出的“有限无界”空间观念,从自然科学和哲学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论述了“有限无界”的涵义,并从哲学上将空间的“无限”与“无界”、“有限”与“有界”进行了区分;然后对现代宇宙学提出的“有限无界”宇宙模型(标准大爆炸宇宙模型、暴胀宇宙模型、无边界宇宙模型)进行了哲学探索,指出这些宇宙模型都是对观测宇宙(整体宇宙的一部分)的近似摹拟,而且在不断地逼近客观真理,向唯物论和辩证法复归。  相似文献   

15.
同诸多诗歌一样,狄金森(EmilyDickinson1830-1886)诗歌的魅力来自于两方面:思想和语言.在她看来,朴素明晰的字句能真正表达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由于她与外界几乎隔绝,她能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地用诚挚的心灵构筑属于自己的诗歌圣堂.读她的诗,我们仿佛在一幅幅美丽的剪影前驻足──一位淑女在万籁静寂中聆听宇宙并试图用心灵阐述宇宙的意义.目前,国内关于狄金森诗歌所表达的各种主题思想、精辟深邃的哲理等方面著述颇多,而对其载体本身,即其语言所赋予诗歌的魅力论及较少,本文斌从这个方面作一剖析.一,词汇狄金森一生有很多时…  相似文献   

16.
端午童谣     
《阅读与作文》2010,(6):42-43
黑洞是我们宇宙中最奇怪、最神秘的物体,它们像宇宙中的真空吸尘器,能吞没靠近它们的任何东西,不论是大头针还是体积是太阳1亿倍的星体,黑洞都能吞没。它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在时空中穿梭。宇宙中人类所认知的星体有2000亿个,天文学家相信在宇宙中有无数个黑洞,通过对黑洞深处的研究将揭开宇宙形成的奥秘。  相似文献   

17.
梁宗岱诗论的宇宙意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宗岱的诗论自成一家。他诗学理论的核心是宇宙意识,即超越了作者个体情感的对人与宇宙关系的正视与叩询。宇宙意识的生发,是从“心斋”状态进入“陶醉”状态、达于形神两忘,进而完成与宇宙大灵的“契合”的。宇宙意识渊源有自,既有庄学、玄学的余续,又有对西方象征主义的接纳,是中西合璧的。  相似文献   

18.
春的呼唤     
宇宙上空飞来的陨石上面呈现出耶稣的形象——就像都灵方布上的形象一样。这块从天空坠落在俄罗斯境内的铁陨石的断面出现基督像,附近村镇的村民给它起了个象征性的名称——“神的荣耀”。这个“宇宙使者”在坠落时被摔成两半。  相似文献   

19.
2021年元宇宙横空出世,成为资本市场的兴奋剂、学界热议的聚焦点。然而对于如何定义元宇宙却是众说纷纭,本研究在厘清元宇宙运作机理与吸收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将元宇宙定义为: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为支撑,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设备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耦合一体,依据自己的主观想象建构和再造的一个虚实融通的现实镜像世界。相较于传统的网络空间与实体的物理空间,元宇宙拥有技术叠加性、虚实相融性、具身沉浸性与实时交互性等鲜明特征。和三十多年前互联网的诞生一样,元宇宙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社会,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一是元宇宙会重构人类生存时空新场域。元宇宙将从单一的自然宇宙扩展到虚实并存的双重宇宙,作为现实世界的孪生形态与延伸部分,元宇宙在萃取与融汇现实世界的演进脉络与表象特征的同时,亦依托强大而厚重的科技力量,变革人类生存的时空场域。元宇宙给予人类以沉浸式地体验与参与历史事件、在有限生命时长内获得多维生命体验、提前搭建与预演未来生活的机会,从而促使人类在主观上感受到时间弹性与韧性的增强;元宇宙给予人类以在虚拟世界中全息复制物理世界、在物理空间紧张的情况下获得虚拟空间作为补充、开辟兑现与外化想...  相似文献   

20.
据说古希腊哲学起源于对存在问题的震惊。而现代宇宙学的人择原理也始于震惊,震惊人的存在与宇宙的存在以及人的理解能力与宇宙规律的非常特殊的内在联系。它试图回答人在宇宙中有多么重要,无人的宇宙能否存在这类高深玄妙的问题。人择原理是由美国宇宙学家迪克于1961年提出,并由美国天文学家布兰登·卡特加以完善的。人择原理可以简要地概括为:我们之所以看到宇宙是这个样子,只是因为如果它不是这样,我们就不会在这里观察它。这种理论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对立的。机械现一直认为宇宙的存在与宇宙中是否有人毫无关系。如果问宇宙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