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举证责任包括提供证据责任、说服责任和不利后果承担责任。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应明确行政机关举证责任的范围和举证的规则,以使行政机关依法参加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17,(3)
人民主权、权力分工和制约、基本人权保障等宪法原则决定了代议机关所制定的授予行政机关立法权之授权法必须符合"授权明确性原则"。从比较法的角度观察,授权法应明确规定哪些授权要素并无一定之规。至于授权立法的程序,也不是授权法必须明确规定的要素。在违宪审查视域内,"授权明确性原则"并不要求授权法须明文指示授权的目的、范围、内容等授权要素。而授权明确性审查标准的确定应遵循两项基本规则,即不同主体的立场、授权立法所采取的规制手段的轻重与所要规制的权利类型决定了"明确性"审查标准的宽严程度。  相似文献   

3.
"撤变"限制是具体行政行为跨程序拘束力的基本要求,包括"一般不得撤变"和"禁止不利变更"。"撤变"限制应该约束包括权力机关、人民法院等在内的所有享有"撤变"权的机关。不同法律属性和利益属性的行为以及不同的"第二次行为"适用"撤变"限制的机理不同。根据"撤变"限制规则,我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以及行政行为效力理论应做针对性调整。  相似文献   

4.
<正> 一、授权立法的涵义 授权立法顾名思义是指根据授权而进行的立法,它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立法现象。然而,由于各国社会历史背景和法律渊源的差异,授权立法并没有统一的内涵。在西方国家,虽然授权立法(通常称委任立法)仅指议会授权行政机关进行立法,但其在外延上却并非统一。在法国,国会制定的普遍性规则称为法律,行政机关制定的普遍性规则称为条例,但行政机关制定条例的活动并非都是委任立法。根据1958年法国宪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可以制定四种内容不同的条例:(1)执行条例;(2)自主条例;(3)法令条例,(4)紧急情况条例。其中,只有制定法令条例属于委任立法的范围。因为行政机关制定执行条例、自主条例和紧急情况条例是宪法赋予的固有权力,即使没有法律委任,行政机关也有权制定。在英国,行政机关制定行政管理法规  相似文献   

5.
我省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许可总体上是较为合理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利用行政许可收费;行政机关和申请人权利、义务不平衡;有些行政许可的设定有悖于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不利于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行政许可的范围、期限、程序不明确。建议行政许可立法时应当严格限制行政许可的范围,明确规定行政许可的程序,严格限制利用行政许可收费,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应仅限于法律和法规,规章不得自行设定  相似文献   

6.
论会计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之所以被称为对经济业务“进行识别、记录、分类、汇总、报告和解释的一种艺术”,是由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的。由于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会计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会计计量的不确定上。会计的不确定性导致会计信息的随意性和随机性,甚至被利用来做假。但会计的不确定性不能消除,只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控制它。为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笔者认为应建立一种对会计不确定性的制衡和制约机制。制衡机制: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吸收不同利益集团参加,达成广泛一致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制约机制:建立和完善三个方面的制约,法律制度的约束,所有者和债权人的约束及审计的约束  相似文献   

7.
一、违法归责原则范围的界定我国国家赔偿采用的主要是违法归责原则,在行政赔偿中同样如此。违法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违反法律并造成他人权益损害的,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即以客观行为违法为归责的标准,而不问有无过错。但国家赔偿法对违法中的“法”的内涵从来没有界定,司法机关和立法机关也对此没有相应的解释,在学界也是众说不一,而这些均不具法律上的认定力,完全凭执法者主观的判断力从字面上理解违法原则,主观随意性太大,导致在处理国家赔偿案件时缺乏一个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和统一的标准,从而不能很好地保护公民的合…  相似文献   

8.
曾刚  何璇 《理论界》2005,(11):82-85
行政解释是指特定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法规、规章等法律规范的含义进行说明和在新的情况下明确适用法律依据。它是行政法的一种法律渊源,属于法律解释的范畴,但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性,在制定主体、对象、目的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与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对法律漏洞的补充及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解释等不同。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许多部门和行业对法定婚龄都存在限制或变相限制的规定,现实生活中围绕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各方还展开过激烈的论争。学术界和司法界对长期以来存在的部门、行业对婚龄的限制是否合法有效也存有不同的看法。虽然随着《婚姻登记条例》的颁行,结婚登记只需户口簿和身份证,各主管部门实际已无法干预,但针对《婚姻法》修订后仍主张部门、行业限制合法有效的观点,作者认为仍有必要就此争论所反映的关于法律位阶的不同认识作一解析。作者认为,依照立法原理,处于下位的法律不能与上位法相抵触,除非法定机关另有授权。一般法与特别法只有在出自同一层级的立法机构时才具可比性,才适用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规则,否则,只能适用法的效力位阶原则。作为基本法的《婚姻法》关于婚龄的规定只存在一种例外即授权民族自治地区有权依法变通,除此之外,只有一种普适的法定婚龄。因此,各部委的限制无效。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部门的限制规定长期被援用有效,反映了长期存在的组织对个人生活的干预习惯,也反映了建立在行政管理模式之上的成文法结构与国家法律体系内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环境行政裁量权为现代环境保护所必需,但其行使应符合法律授权的范围,符合保护环境的目的,注重协调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环境公益与个人私益的关系.为防止环境管理机关滥用或怠于行使环境行政裁量权,可由法院对环境行政裁量权的行使进行实体审查和程序审查,广泛吸收社会公众参与到环境行政裁量权的行使过程中,并强化环境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  相似文献   

11.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作为宪法性法律,关系着宪法在特别行政区的稳定实施和"一国两制"的贯彻执行,故最高权力机关对基本法进行解释是正当、合法和必要的。为保证国家主权统一、促进特区民主发展、维护特区繁荣稳定并兼顾港澳过渡期后的法律制度衔接,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的四次释法实践,本文主张,全国人大常委会应以"决定"的形式规范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主动解释,并明确解释的范围和必要的法定程序。  相似文献   

12.
论兼职劳动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在劳动法律制度中明确肯定兼职劳动也是一种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形式,与此同时,要充分考虑与现行劳动法律制度相互协调的问题,在此前提下,针对兼职作出一些法律限制、调整和补充,并加以规范,使兼职劳动融入到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之中,并有相应配套制度作保证。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制度限制条款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作为一项公民诉讼制度,为国内学界所熟知,但往往对其限制条件的研究注意不够。本文通过对美国联邦环境法律中公民诉讼限制条款,包括诉讼范围、诉前通知、行政机关勤勉地实施法律等方面的分析,探究其立法目的,并提出我国环境公民诉讼制度构建的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境利益是社会公共利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两大法系中主要国家和地区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规定都比较具体,规定的原告范围也比较广泛,但我国法律尚无明确具体的规定。一些地方法院对环境公益诉讼展开了司法实践并作出了具体规定。我国应通过修改三大诉讼法的方式,赋予公民个人、环保社团、环保机关和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15.
法律的不确定性及其克服——论法官在法律制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对具体的行为进行评判的活动,法律是确定的。但作为规则,它是不确定的。法律从不确定走向确定,须经过法官解释这一环节。法律的不确定性是其固有的属性,表现为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违法确认原则的不确定。这就决定了法官在解释和适用法律时应具有相应的自由裁量权,现代国家常以基本法的形式对此予以确认。但是,法官的自由裁量若不加限制,就容易产生司法专断。在各个国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都不是姿意妄为的纯主观行为,它是受一定的解释方法和社会基本价值观制约和支配。法律的确定性和正义理念实现的过程是法官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适用抽象的法律条文的过程,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这对法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国法制建设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执法公正的法官  相似文献   

16.
对于合同解释,英美法国家合同实践中一直非常重视,产生了系统的理论和精细的解释规则.在英美国家的学者看来,合同解释并不仅仅是对合同条款不明确等情形进行的说明,而包括了更广泛的解释问题.合同解释的规则并不是法律,它们不能被一成不变地运用,当使用它们将导致不同的结果时,法院应当选用那些可以得出合理、公正结果的规则.英美法系国家合同解释的主要规则有:平意原则、口头规则、整体解释规则、同类规则、当事人不能从自己的错误中获利规则、对消费者有利规则、解释结果的合理性规则等.  相似文献   

17.
王本宏  高志宏 《学术界》2012,(8):85-95,287
明确界定公共利益是增进公共利益、保护个人利益的有效途径,而界定主体则是公共利益界定的前提问题.关于公共利益的界定主体,各国的法治实践也不尽相同.基于权威性、代表性、中立性等考量因素,公共利益只能由立法机关界定.我国公共利益界定的应然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也有权界定公共利益范围,但应遵循法律效力等级原则,不应与上位法相冲突;除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外,其他各地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都无权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在现阶段法律可以授权部分行政法规、规章对公共利益予以界定,但从长远来看,人民代表大会不能授权其他机关界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8.
陈冬 《兰州学刊》2006,(9):189-190
环境公民诉讼是美国环境法律的一项基本制度,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环境法律的实施。其目的是通过私人实施法律机制以促进环境法律的有效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原告、被告、可诉范围、管辖法院和提起限制等。原告起诉资格是环境公民诉讼的核心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经历了不同的演化阶段,最高法院的态度始终是摇摆不定的。20世纪70-80年代的起诉资格规相对宽松,一般而言,原告无须证明被控违法行为与自身利益的特定损害之间有必然的联系。90年代的起诉资格规则非常严格,要求原告必须证明被告的行为直接影响了自己明确的、真实的和具体的个人利益。进入21世纪,相对严格的起诉资格规则有所松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法律地位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内部规则具有契约规范性质、授权法性质和自治规范性质等多重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内部规则不得不接受法治的审视:自由裁量权过大、缺乏严谨性和强调管理的效率、忽视程序正当等问题与法治要求相背,因此,必须通过完善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及规章和明晰法律保留的范围等方式,为高校提供立法依据的同时缩小高校自由裁量的空间;通过批准和备案制度,加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和对高校内部规则的监督;通过明确司法审查的范围和方式,确定司法对高校干预的限度。  相似文献   

20.
证明资源的有效性和刑事侦查的时限性,决定了对瑕疵证据进行合法性转化的必要性。但是为防止瑕疵证据合法性转化的随意性,造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被消解的危险。在对瑕疵证据进行补正转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瑕疵证据的补救标准及其概念内涵,其次应当对瑕疵证据的补救程序、补救范围、补救措施的运用及相关法律后果等方面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