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年鉴创新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副会长房德胜《论年鉴创新的三个问题》一文,在对关于年鉴创新的动力、创新年鉴的信息渠道、创新与年鉴学研究等三个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后,强调指出:创新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年鉴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年鉴获取信息的渠道应该由政府单一型渠道转变为以政府为主辅之以其他渠道的复合型渠道;加强年鉴学研究也是推进年鉴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创新——年鉴出书、制作多媒体光盘、上互联网的认识与探索》一文,强调年鉴的创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提倡个性化发展,密切结合年鉴界的现状,记述了在书版年鉴、制作年鉴多媒体光盘、年鉴上互联网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3.
广州年鉴社社长谭惠全《抓住主要矛盾,推动城市年鉴创新发展——兼述<广州年鉴>20年的实践与探索》一文紧密结合《广州年鉴》的发展历程,论述了城市年鉴的发展条件与创新优势、影响城市年鉴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努力拓展年鉴反映现实的广度与深度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也谈年鉴规范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年鉴的规范 规范与创新本身不构成尖锐的对立,而是互动的。不能讲创新就不要规范,全盘否定规范化;也不可讲规范而限制创新,把创新视为不规范行为。规范是一种对事物规律的认知,规范不是泥古不变的,也是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够为规范的完善提供新的依据,使规范更趋完善,如法律也会修订一样。规范的不断完善要靠不断的创新来完成。一些同志在谈到年鉴创新时,提出要创新还是要规范,把规范与创新对立起来,似乎强调创新就会导致不规范。其实,这是对年鉴创新的曲解;也有的同志谈创新时,认为讲规范就阻碍了创新,这同样是一种曲解。  相似文献   

5.
年鉴作为信息产业,作为文化出版事业的一部分,要适应时代变革,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是年鉴生存与发展的惟一出路。当然年鉴创新首先要建立在求真的基础上。因为年鉴是一种以年为期,逐年汇集记载年度政治、经济及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纵横比较、借鉴的系列性史册和资料性工具书。所以,真实性是年鉴的  相似文献   

6.
编纂年鉴贵在创新,而年鉴创新又贵在坚持个性化,即正确把握和准确体现特色。对于县市级年鉴而言,如何遴选、突显地方特色,从而赋予它强烈的个性化特质,这是年鉴工作者在年鉴创新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编纂2003年卷《靖江年鉴》的过程中,我们就此作了初步尝试,现将具体做法归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地方综合年鉴的雷同化,一直为年鉴界所诟病;而寻求综合年鉴的特色化,也一直为年鉴工作者所企盼。近年来,笔者研究一些综合年鉴在特色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深切感到:影响综合年鉴特色化最深层的障碍,是思想观念问题。显而易见,传统的思想理念,惯性的思维方式,自觉不自觉地束缚了思想,禁锢了创新。要打造综合年鉴的地方特色,最根本的是要冲破传统思想理念的樊篱,突破惯性思维方  相似文献   

8.
经过这些年年鉴界同仁的理论研讨和年鉴工作实践,年鉴创新主要是年鉴形式和内容创新的理念已成为共识,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笔者认为其中有些问题需在理论上进一步明确和商榷。本文就年鉴(本文所谈年鉴问题均为地方综合性年鉴,下同)风格与形式、内容创新的若干问题谈点粗浅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文登首都年鉴自1997年问世,至今已出版了5部,其中有3部获奖。《文登年鉴》之所以受到好评并获奖,除了观点正确、体例完备、资料翔实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校对上下了大功夫。进入新千年以后,人们对年鉴谈论最多的是改革创新,如体制创新、经营创新、条目创新、内容创新等。不论哪项创新,都是为提高年鉴质量,而提高年鉴质量则离不开校对。  相似文献   

10.
创新已成为年鉴界的共识,也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但是,年鉴如何创新?大家的看法还不尽一致。年鉴的创新究竟是完全抛弃原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创立的框架结构、重新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设立新的框架结构,还是在现有框架结构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不断拓展年鉴内容的的深度和社会覆盖面;是完全抛弃年鉴现有政府出版物的性质,把年鉴办成依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题目,首先是两任会长的提倡,老会长尚丁提出我国年鉴要编纂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年鉴,现任会长许家康提出要创建年鉴学学科体系;第二是中国年鉴经过近30年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年鉴研究会高举创新的旗帜下,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是提出铸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年鉴及其年鉴学这个历史任务的时候了。年鉴的创新,归根到底就是为了铸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年鉴及其年鉴学。  相似文献   

12.
一、必须把强化服务功能作为年鉴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在新的历史时期,年鉴要创新发展,年鉴工作者必须要增强紧迫感,走改革创新之路,寻找年鉴工作创新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年鉴创新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哪里?笔者认为:要彻底改变出鉴理念,强化年鉴服务功能,这是年鉴未来创  相似文献   

13.
一、观念创新是搞好年鉴经营的前提 任何创新都必须从观念创新开始,年鉴的经营创新也不例外。年鉴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就跻身于异常激烈的竞争大潮中,而这竞争的核心是年鉴能否赢得读者。年鉴只有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才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使年鉴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年鉴工作人员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进行深入彻底的变革。一是去掉年鉴"史书"的烙印,保证年  相似文献   

14.
《安庆年鉴》从1995年创刊以来,先后获过安徽省年鉴评比一等奖和全国地方年鉴评比二等奖。但是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认识和探索年鉴编纂工作从传统模式和旧有体制中走向改革和创新,始终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回顾6年来为创精品年鉴走过的道路,我们认为,年鉴的创新至关重要,只有不断超越自己,在体制、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上海《宝山年鉴》副主编胡新力《试论地方综合年鉴框架特色的认识误区》一文认为,特色并不是年鉴框架表现形式的基本要求,目前创新年鉴框架的手段和表现形式尚未实现突破,强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应是地方综合年鉴框架创新的规范轨道。简言之,年鉴框架的创新要从资料检索途径和框架分类的科学性上寻找突破口,使年鉴框架设计更加人性化,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年鉴的框架是年鉴内容的总体设计。年鉴类型不同,其框架结构也不仅相同。但同一类型的年鉴,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框架结构。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结构设计,应当符合现代社会分工的实际,突出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行业特点,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个性创新,特色鲜明。规范是地方综合年鉴框架结构设计的本质要求,是第一位的;创新是地方综合年鉴框架结构设计规范化基础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许进录《在2006年年鉴创新与现代信息技术论坛上的讲话》一文,第一部分总结了年鉴研究会在促进会员单位认真学习,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用先进科学武装自己,武装年鉴,推进年鉴数字化、网络化方面所开展的3项主要工作。第二部分建议年鉴研究会要继续做好以下6项工作:1.继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宣传和推广;2.认真做好数字化、网络化工作协调联络网的建设工作;3.继续办好中国年鉴网;4.继续办好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5.逐步实现年鉴编辑部的数字化;6.实现年鉴界通联数字化。  相似文献   

18.
年鉴的实用性、读者定位及创新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版协年鉴会会长许家康《年鉴的实用性、读者定位及创新方向》一文指出:对年鉴的实用性问题要有全面的理解;对年鉴的读者定位不应该单一化,而应该是雅俗共赏的;关于年鉴创新问题提出了特色化、风格化、多样化、系列化、数字化、网络化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年鉴永恒的主题。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事物只有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生存,不断地与时俱进,才有蓬勃的生命力。年鉴作为一种出版物,它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年鉴在  相似文献   

20.
改革与创新是中国年鉴界近些年来面临的艰巨任务。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在2001年时就以创新为号召,提出希望通过创新出版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调整品种结构,增加特色品种,促进年鉴事业持续发展和繁荣。年鉴界不少有识之士在解析我国年鉴事业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宏观布局和发展取向时,常常提及年鉴的“多样化”问题,认为“‘多样化’是年鉴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