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年鉴编纂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我们编纂的《胜利油田年鉴》创刊于1986年,是我国石油石化系统创刊最早的企业年鉴之一,至今已连续编纂、出版《胜利油田年鉴》21年之久。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年鉴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覆盖全国的信息资料库,怎样更好地将年鉴信息与社会共享,是年鉴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经济建设中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同样,信息化也是我国出版产业加快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是推动出版产业升级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快年鉴信息化过程是各种年鉴发展的必经之路。 《福建年鉴》创刊于1985年,已有19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年鉴编纂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我们编纂的《胜利油田年鉴》创刊于1986年,是我国石油石化系统创刊最早的企业年鉴之一,至今已连续编纂、出版《胜利油田年鉴》21年之久。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年鉴编纂工作作为记录历史、启迪后人,推介油田,  相似文献   

4.
当前年鉴理论研究和编纂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以来,我国年鉴事业空前繁荣,年鉴数量由6种猛增到1000多种,涌现出一批好比较好的年鉴;撰写出了一批比较好的论文,著作亦出版了多部。短短10多年中,我国的年鉴事业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果,这在世界年鉴发展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年鉴已成为我国文化百花  相似文献   

5.
我国年鉴事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优势,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年鉴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出版空间的相对狭小,形成了目前年鉴出版的两种模式:即用标准书号以图书形式出版和用刊号以期刊形式出版。这两种出版模式的并行造成了人们对年鉴出版属性的模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由于年鉴编辑工作者对于加快年鉴出版速度的观念不断增强,加之微机等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我国年鉴的出版时间一再缩短,由大多数年鉴跨年度出版发展到大多数当年出版。《年鉴信息与研究》杂志从1995年起,根据杂志社掌握的信息,每年公布我国最早出版的年鉴排名。1995年第一次排名时,当年10月份以前出版的年鉴仅有40家,2000年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年鉴是一门专业性年鉴,在我国年鉴学中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国内出版的仅有《北京社会科学年鉴》(首卷于2000年出版)、《安徽社会科学年鉴》(首卷于2002年出版)、《广西社会科学年鉴》(首卷于2003年出版)等。社会科学年鉴的出版得到了各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也得到了社科界同仁的关爱。为了增进社会各界对社会科学年鉴的认识,促进社会科学年鉴的发展,现从“社会科学年鉴的价值与创造”视角,对社会科学年鉴进行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年鉴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979年,邓小平指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地方出版综合年鉴、行业出版专业年鉴确实很有必要,这已被实践证明。企业出版年鉴是不是很有必要?这恐怕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9.
《广州年鉴》(2000)及其多媒体光盘于8月下旬出版。这是《广州年鉴》创刊以来的第18卷,也是《广州年鉴》连续第二年实现印刷本年鉴和多媒体光盘同步出版,而且首次实现了8月出版的目标。该年鉴107万字,载录了1999年广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料,共设31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书籍也正以制作快、传播广、资源省的优势发展着,冲击着传统的纸质书籍的编辑、出版和流通的渠道和市场。年鉴的编辑、出版和流通也面临着这一变革。近年来,上海的年鉴编写部门纷纷把触角伸向电子书籍的领域。从上海综合年鉴的编辑情况看,《上海年鉴》编辑部在编辑出版纸质版年鉴的同时率先出版《上海年鉴》电子版。《静安年鉴》、《长宁年鉴》、《黄浦年鉴》、《宝山年鉴》等编辑部相继编辑出版了电子版。从2004年起,卢湾区地方志办公室在编辑《卢湾年鉴》纸质版的同时,编辑出版了电子版年鉴。我们在吸取《上…  相似文献   

11.
当前,年鉴事业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广大年鉴编纂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外国年鉴编纂出版概观》系统介绍和研究国外年鉴编纂出版概况,对我国的年鉴事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为年鉴编纂研究者的深入思考提供了帮助。本文仅就年鉴编纂、经营的突破与发展方面谈些感想。  相似文献   

12.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出版的各类年鉴在三千种左右。其中有二百多种用刊号以年刊的形式出版,其余用书号以图书的形式出版。当然,无论用什么形式出版都改变不了“年鉴是逐年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这一根本属性,也改变不了年鉴作为年刊出版是规模最大的年刊、作为图书出版是规模最大的图书这一客观事实。也就是说,以规模论,中国年鉴是当然的书刊之王。  相似文献   

13.
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后,年鉴如何可持续科学发展就成为各级各类年鉴和我国年鉴界亟待解决和研究的课题。本文旨在从若干方面探讨这一问题,并作有益的反思。1.关于年鉴的属性问题。众所周知,年鉴是连续出版的信息密集型的资料工具书,其关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年鉴在国内的出版和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我国年鉴的品种、数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年鉴编辑出版的理论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综合性年鉴、专业性年鉴以及地方年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多数年鉴集辞典、手册、年表、图录、书目、索引、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  相似文献   

15.
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年鉴事业的发展,在短短20年间,年鉴出版约有千余种,并相应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年鉴体系和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目前,年鉴已成为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受人们普遍欢迎的工具书,从而又进一步促使人们把编纂出版、发行利用年鉴作为一项专门事业来积极探索、研究,遂使各种类型年鉴的编辑、出版、使用、评价和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会长许家康《出版改革与年鉴创新》一文,围绕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鉴界对年鉴创新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作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强调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年鉴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将进一步凸现,出版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推动年鉴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形成的过程中,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广泛和迫切。不少读者热诚希望每年的年鉴早点出版发行,以提高年鉴信息资料的时效性、利用率。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年鉴事业发展的要求。缩短出版周期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现在大多数年鉴在次年9、10月份出版。只要努力,  相似文献   

18.
目前,江苏有各级各类年鉴210多种,其中省、市、县(市、区)综合年鉴90多种,专业、部门年鉴120多种,是全国年鉴编纂出版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年鉴编纂出版不仅是地方志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构件。当我们欣赏“年鉴”这一文化大餐之时,无不勾起对年鉴发展之路的追忆和对“先驱者”的缅怀。因此,回顾江苏早期年鉴编纂工作的历程,并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将有助于人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态度,去推动年鉴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年鉴事业从80年代开始发展迅猛,至今已发展到1300多种。目前出版的年鉴,从总体上看,资料丰富,结构完备,整体质量好,它覆盖了各个领域,基本上适应了改革开放中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年鉴发展过猛,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年鉴的框架结构和条目  相似文献   

20.
清末,年鉴从欧美传人中国,在已知的年鉴中,1909年《新译世界统计年鉴》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年鉴。在我国,现在几乎所有县以上行政地区都编有自己的年鉴,部分行业、企业、学校也编有年鉴。但是,我们如果看看各种年鉴的实际发行量,就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每年财政投入数十万,而最终的发行量只有区区几百本。这样的境遇,无疑是对年鉴工作者的巨大刺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