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4,(9):216-221
传统人物观关注人物的性格塑造、思想内涵,以及人物所属社会类型、道德价值和社会意义等,强调"叙述为人物服务"。而叙事学认为只有"人物"参与的事件才构成"叙述",所以强调"人物为叙述服务"。人物作为叙事的基本要素,具有两大基本特性:虚拟性和行动性。人物的行动是叙述的内在动力,推动着叙述往前发展,并且促进人物的生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到人物在叙述中的意义,并且从叙事学角度拓展对人物的研究:从人物的行动性出发去探寻人物在叙述中的各种功能性作用及其叙事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永芳 《学术探索》2012,(3):133-135
叙述学通常从两个角度分析作品:故事层面和话语层面。《荒凉山庄》故事层面的情节研究以传统叙述学中的情节观为研究框架,而人物的研究将结合"功能性"和"心理性"两种人物观来进行分析,最后从中探讨小说黑暗主题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人物不仅在叙述中生成,是故事讲述人"讲述"的对象,他还具有为叙述服务的功能,是在讲故事活动中发挥多种作用的"叙述参与者".帮助作者结束叙述即为人物的功能性作用之一,具有此功能的人物可以是古希腊戏剧中"神圣的和解者",也可以是权威的喜剧缔造者,还可以是平凡的愿望满足者.  相似文献   

4.
君子从孔子以后被逐渐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论述了五种可以列为君子的表现,体现出鲜明的君子观。《史记》中为历史人物作传时十分注重人物的道德品质,每传结尾都有赞语对传记中人物进行总评。太史公司马迁对《史记》中历史人物的选取以及史实故事的提取都深受其君子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叙述与时间     
本文通过探讨不同时代的文学叙述中时间呈现出的特点,进而研究了时间与历史、时间与人物的关系以及从时间观的差异对比不同文明间的差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而和谐社会观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观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墨家等代表人物的思想体系中。他们的和谐社会思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艳 《东岳论丛》2022,(8):22-30
周梅森的两部改革题材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代表作《人民的名义》《人民的财产》,与此前的改革题材长篇小说不同,“块茎状”、多元中心主义“复式”文本结构模式,带来的是主要人物由一元化趋于多元化,显示的是改革阻逆力量虽一度存在甚或曾经较为强大,却无法阻碍正面主要人物的正向领导与企业的正向发展;改革历程虽愈显艰难曲折与复杂,却也从侧面衬托出发展的可贵与不可阻抑,愈加显现维护改革以及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主要人物的正向领导力、执行力。小说关于“反面人物”与“类反面人物”的叙述机制,是这两部小说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与维度。运用福斯特的“扁平人物”观与“圆形人物”观,可以解析两部长篇小说当中的人物尤其是次要人物、小人物的人物叙述机制。这些都为该类题材的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能给予当代文学创作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民族观及民族思想是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我国历代都有不同的民族观和民族思想。近十年来,学术界对传统民族观、民族思想及民族关系思想的概念、儒家文化与民族观、中国传统民族观、民族思想及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演变、不同时期历史人物的民族观、民族思想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这些成果加以概括和总结,对推进民族观及民族思想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仅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内部形态和结构,而且对小说这一形式和“叙述”进行了反思、解构和颠覆。它不塑造人物,有意模糊文学艺术的边界,并且对语言进行实验和戏仿,完全破坏了传统小说的叙述常规。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传统和谐观向现代和谐观的实质性飞跃,实现了和谐视界的新转向.传统和谐观强调静态和谐,内部和谐,当前和谐,物人和谐与人人和谐,以"天"为中心的"天人合一",破坏性和阻碍性的矛盾观.科学发展观观照下的现代和谐观则强调动态和谐,内部和谐与内外和谐的相互统一,当前和谐与未来和谐的相互统一,物物、人物、人人和人我四和谐的相互统一,以"人"为中心的"以人为本",建设性和动力性的矛盾观.  相似文献   

11.
主体化和多样化——香港散文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散文观念的演变基本上沿着美文、写实主义散文、现代主义散文、后现代主义散文的路子发展而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香港散文观念日趋多样化;有承继"五四"散文小品传统而来的学者散文观,有注重通俗性、商业性、实用性的框框杂文观,还有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影响的探索散文观等等,它们共同促进了香港散文观念的发展,并使其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12.
卵生观是苯教文化传统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观念体系。尤其在斯巴苯教文化传统中,依附于卵生观念的宇宙生成论、神话传说、仪式源流等的叙述随处可见,说明卵生观在苯教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首次对民间苯教古籍中的卵生观作整理和研究,并对其特征、功能、意义,以及与斯巴苯教文化之间的关系作讨论,得出卵生观在斯巴苯教文化传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内容具有藏族本土特色。虽然在佛苯融合演变过程中,被视为“外道”观念的卵生观逐渐被边缘化,但在民间收藏的仪轨文本,乃至民间文化习俗中,卵生观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对<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叙事主体缺位现象的评论微词颇多.这一叙述空白纯属失当,还是另有意指?从形式美学角度出发提出凯蒂作为叙事主体缺位这一结构形成了人物语言观的隐性表征,同时使其孤独感外化为形式符号,从而实现了叙事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申洁玲 《学术研究》2012,(11):140-145,160
本文以中国现代小说的负面人物叙述为中心,探讨这些由"不可靠叙述者"进行叙述的小说如何实现意义的传达。文章分析认为,这些小说采用了转换人称、设置超叙述和复调双声等叙述策略。而这些叙述策略之所以能够实行,是由于第一人称叙述是人物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复合叙述,并且从根本上依赖隐含作者。因此,"不可靠叙述者"的不可靠性是相对的、局部的,隐含作者从根本上控制小说意义的传达,并赋予小说总体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葛聪颖 《理论界》2007,(6):223-224
作为一部历史叙事散文著作,《左传》有着与虚构叙事文学作品不同的叙述特点,就其对女性人物的叙述来说,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以事带人,将女性人物作为历史事件的构成要素进行叙述;第二,定论视角,将女性人物作为历史解释的动因环节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史上存在着以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和以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两种对立的语言观。经验主义语言观将经验视为知识的唯一来源,认为语言知识的获得是人类在普遍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对语言经验进行归纳与建构的结果;理性主义语言观以抽象的理性主义原则为主导,是将语言视为脱离外在经验,脱离现实的物质生活和人们的社会交往的唯心主义语言观。语言学史上的这两种传统语言观都无法解决人类语言知识的习得问题。作为乔姆斯基语言观哲学基础的"自然化的理性主义"与作为马克思语言观哲学基础的"实践观"的共同性在于超越了经验主义传统与理性主义传统,从而解决了经验主义语言观和理性主义语言观无法解决的人类语言知识的习得问题。但乔姆斯基语言观的哲学基础与马克思语言观的哲学基础还存在着巨大差异,由此导致了二者对于语言理解的分歧。  相似文献   

17.
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的人物从来没有在现代主义小说中消失 ,消失的只是传统人物观推崇的推动人物行动的性格逻辑。在现代主义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的比照中 ,可见出以表现“主观”意旨为主的现代主义小说叙述背离性格逻辑的必然性 ;将现代主义小说与浪漫主义小说做以比照 ,则强调了现代主义小说表现“主观”意旨的特殊之处 ,进而证明了现代主义小说叙述背离性格逻辑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之"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要素构成,并通过研究其内部联系,指出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要注重大学观、学习观、目标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甘丽娟 《齐鲁学刊》2006,(5):109-112
坪内逍遥在1885年发表的《小说神髓》中提出了写实主义小说观。他的小说观以批判以往劝善惩恶文学观为前提,通过对两者在描写内容、人物塑造和情节方面的对比分析,指出戏作文学的不足和缺陷,实现对其传统的超越,真正完成了日本小说观念的近代转型,对日本近代文论和文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毓 《船山学刊》2020,(3):56-65
王通在现代哲学史叙述中是一个被忽视的角色,但在宋明理学家视野中,他是一位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从哲学史的角度看,王通思想承继儒家自孔子以来关心现实政治、注重德性修养的传统,整理典章制度、强调礼乐功能,并通过对儒学概念范畴的哲学诠释,建构起了独特的天人观、道命观、性情观,丰富深化了传统儒学思想体系。从思想史的角度说,王通对传统儒学范畴的诠释和儒学体系框架的重构具有理学意味,引起宋初思想家的广泛关注,对理学发生具有启发作用。梳理王通思想有助于加深对理学形成和初期发展过程的理解,亦对完善哲学史叙事具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