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购销是粮食流通体制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建立放而有应、管放结合、活而不乱、调控有力、适合中国国们的粮食流通体制,国家必须加强对粮食购销的宏观调控,国有粮食部门必须发挥主渠道作用.(-)税定粮食购销价格.我国粮食经济体制改革,是以粮食价格改革为实破口的,而且步伐很快.1991年调整粮价,缩小购销价格倒挂,1992年再次调高销价,实现购销同价,1993年全国绝大部分省、地、市放开市场、放开粮价、放开经营,实现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然而进入1993年10月后,我国东南沿海主要城市的粮价迅速上涨,并向北方内地蔓延…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正发生着一项重大的改革,这就是取消粮食的统购统销的体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一优两高”农业。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为条件。改革粮食购销体制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前提,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则是它的目标。可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整个改革的中心环节的关键所在。本文着重从辩证的角度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科学地认识和指导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国家粮食安全与种粮补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民实行粮食直接补贴是我国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通过对2004年粮食直补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目标定位应放在“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弥补粮农收入为目标,以稳定粮食产量为调节目标”上。总结江西粮食直补效应及各地直补实施中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将现行直补纳入农业税减免、统一规定全国粮食补贴下限并设立种植规模补贴、粮食补贴费用应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以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直接收入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包括农业补贴在内的农业支持法律体系、设立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政策对头,粮油丰收”,这是当前我国农村形势的主要特点。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稳住了,全国就基本稳定了。因此,农村形势很好是全国形势很好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纠正过去的左倾错误,落实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地区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社员和干部的积极性,使农付业生产得到了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一九七八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95亿斤,比一九七七年增产四百五十亿斤,  相似文献   

5.
一、结构的失衡“无粮不稳”,这是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结构、部门结构正常发挥功能的第一要素,或曰决定要素。1984年,我国农业粮、棉、油等其它农副产品几乎全面丰收,人们似乎感到调整农业结构已达到了最佳点。但是1985年农业大幅度减产向人们敲响了警钟,特别是粮食的减产及其连锁反应更是令人警醒。1985年我国粮食减产量仅次于1959年,是建国以来第二个粮食大欠收年份。1986年在花了很大力气之后,才在1985年减产560亿斤的低谷里回升230亿斤。但以后几年被动的形势基本没有得到改观。粮食不稳最直接  相似文献   

6.
目前形成主流的两种农业税费改革观 ,并不能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负担的真正减轻 ,必须在全面分析农民负担构成和现行农民负担承担的主体是谁的基础上 ,通过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财政支持农业政策的完善、农业税费的改革、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措施的互动改革才能达到。因此 ,减轻农民负担是一项系统工程 ,这项工程的基础是粮食购销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在体制转换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农业也出现了新的矛盾。比较突出的是,部分农产品的产、购、销、需及购销价格的不平衡性加剧。某些年份,某些农产品因供不应求而发生争购“大我”,价格猛涨,生产规模随之扩张。而当这些农产品大幅度增产之后,一旦供求发生逆变,又出现“卖难”,价格猛跌,生产下降。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苎麻、烤烟的产销大上大下;蚕茧收购“大涨”不已;粮食两度“卖难”;棉花生产很不稳定,近年来缺口较大;油菜籽生产波动较大,部分地区也出现“卖油难”,等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购销长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1985年改为合同定购。1988—1990年实行购销调包干,以后政策一年一变。1991年压缩平价粮销售;1992年实行购销同价;1993年是稳购放销;1994年是保量放价,发了文件也讲了话,后又因粮价暴涨恢复部分控制;1995年实行省长负责制,由政府领导负责本地区粮食总量平衡,粮食购销又都管了起来。 政策多变反映了粮食问题的复杂性,但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大胆探索与稳步推进的关系;必须坚持粮食购销市场化,处理好放开市场与加强调控监管的关系;必须坚持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和促进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处理好“主渠道”和“多元化”的关系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今后15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是稳定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针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制约因素和难点,应依法保护耕地等农业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增加农业投入,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并广开食物来源,建立适度消费模式以解决农产品有效供给和需求的予盾;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业交易条件,并合理分流农业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国内农业格局大调整和中国成为WTO成员国的背景下 ,农业制度因素越来越重要。从近期看 ,需要重点突破两个方面的传统农业制度 ,即在粮食流通制度与土地流转制度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从而为 2 1世纪初期新一轮农业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做好基本的制度准备。本文跟踪分析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进展和土地流转新的形式 ,提出了加速粮食购销市场改革和促进土地流转的制度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粮食连续十几年丰收,1983年粮食实现自给,并连续十年使生产量超过社会消费量,粮食库存连年增加。根据新疆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粮食生产的发展目标应当是确保自给并略有盈余,不断改良品种,合理调整粮食作物结构。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充分发挥新疆的优势,大力发展棉花,甜菜和瓜果等作物,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快速地发展,加快新疆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论三稻丰收     
全国农村形势,去年比前年好,今年比去年好,一年比一年好。安徽省的情况同全国完全一样。今年,全省很多地方曾经发生水、旱、虫灾——特別是淮北地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而淮南、江南广大地区,经过战胜自然灾害以后,却出现了以早稻、中稻、晚稻三稻为主的农业丰收(以下简称“三稻丰收”)局面。今年丰收有什么特色呢?今年丰收的特色,既呈现连续性,无论是早稻、中稻、晚稻和其他粮食生产连续获得丰产;又呈现全面性,不仅粮食丰收,其他经济作物如棉花、油料、烤烟、茶叶、麻类及林、牧、副、渔业也都有较大幅度增产。总的说,虽然全省有三分之一的地区因灾严重减产,但全省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的总产量仍然比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进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已经经历了数轮改革。1979-1993年是 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期,1993年所实施的粮食价格与经营的全面放开是迄今为止 力度最大的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而1994-1999年则是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调整期,1998 年开始以“四分开一完善”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改革实际上是在国民经济 市场化程度已有很大提高的背景下,政府对粮食流通系统实行的严格管制。在21世纪初的开 放经济条件下,需要建立规范化的粮食市场体系、多元化的粮食流通体系、专业化的农业保险 体系、高效率的粮食供求调控体系,从而形成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良性循环机制,以促进粮 食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 我国农业在十年经济改革中经历了两个迥然不同的变化:1979—1984年是飞跃发展的最好时期,全国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9%,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在全国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近9个百分点中,有6—8个百分点来自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就地转移了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民年均纯收入增加,生活明显改善;1985一1988年则一反常态,处于徘徊、停滞状态,农业生产严峻的形势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切和严重优虑。  相似文献   

16.
经济运行情况基本正常 纵观1994年新疆经济发展态势,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领域基本通畅,社会总供需基本平衡,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8%,第二产业增长10.2%,第三产业增长14.9%。 1、农牧业增产丰收。 1994年新疆农业生产形势很好,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呈“三增一减”之势。棉花产量雄居全国榜首,乡镇企业发展迅猛。 1994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收到明显成效。农业生产克服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实现了稳定发展。除粮食产量减少外,其他主要农作物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64万吨,比上年下  相似文献   

17.
1989年以来,我国农业形势出现了转机,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与此同时,全国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收购却又重蹈1984年的覆辙,重新出现了“卖难”的局面,很多地方收购压级压价、停收、拒收、限收、给农民“打白条”,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应该说,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农产品并不存在供给超过需求的“绝对过剩”,农业形势依然很严峻,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所以出现了大范围、多品种的农产品卖难和积压,关键在于流通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生产。今后十年,要实现继续保证粮棉油的稳定增长,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农产品流通中的一系列难题。  相似文献   

18.
物阶上涨中,粮食成了社会瞩目的中心;农村工作中,棉花种植、收购的难度超过了计划生育。为此,我对粮棉购销体制进行了调查,下面就是这次调查的报告。因为粮棉购销中的问题人们都很清楚,所以报告主要是探讨解决办法。 “三不政策”下我们怎么办 现在棉花购销实行不放开价格、不放开市场、不放开经营的政策,而且一再强调和重申。同时实施自求平衡和省长负责制,而且  相似文献   

19.
面临困境的原因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打破了多年来农业发展迟缓的局面;但近年来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又出现了新的徘徊,农副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应比较紧张。广西人口增长快,而农业的增长明显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4年以来农业连年滑坡,粮食减产(1988年比87年减产33亿斤)。  相似文献   

20.
宁可同志在《汉代农业生产漫谈》(《光明日报》1979年4月10日)一文中,用了三个数字来说明汉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粮两千斤,每个农业人口每年口粮四日八十六斤,全国每人每年占有粮食六百四十斤。”据此,他得出一个结论: “从汉以来的两千年,我国农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农业劳动生产率、每个农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