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一提到官僚主义人们所熟悉的都是对各种官僚主义现象的描述和情绪化的批评。甚至牵连到对"政府"和"官员"和抨击。然而,官僚主义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对待官僚主义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官僚主义呢?显然,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和回答对于澄清人们在这些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改变传统上形成的对政府官员(官僚)、政府(官僚制)和官僚主义的过于偏激的观念,以形成理性的和中性的认识,是富有价值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背景中讨论官僚制问题极为复杂。其一,政府职能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过程中,"政府密集"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长期特征;其二,官僚制供应不足,公务员制度尚不成熟,公务员整体职业素质有待提升;其三,人们广为诟病的有关官僚和官僚主义的各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于中国公共行政机构。这三个维度的问题构成了中国公共管理中的两重困境:"政府密集"与官僚制供应不足之间的困境,以及官僚制供应不足与官僚主义盛行之间的困境。"三维两重困境"提示人们要理解中国的公共管理问题,不能囿于西方行政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各类"层层加码"现象,本质上都是官僚主义。执政者对官僚主义痼疾必须下大力气消灭,铲除"层层加码"这一不正常现象得以滋生的土壤。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之一,就在于政府和官员权责不清,官僚部门利益无法被监管和遏止。切实减少政策推行和行政审批过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是整治官僚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官僚主义是容易被忽视的最大危害,这是它屡次成为我们党内整风主要对象的原因。官僚主义是官僚制的副产品,扫除官僚主义作风的关键是针对官僚制采取措施。官僚制的弊端之一是层级制阻碍了上层与基层的联系,使官员有  相似文献   

5.
<正>新中国成立后,为拒腐防变,毛泽东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努力。大张旗鼓发动"三反"运动东北是中共最先夺取城市政权的地区,新政权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官僚衙门的习气也十分盛行。1951年8月31日,东北局书记高岗在东北局党员干部会议上作了《反对贪污蜕化、反对官僚主义》的报告。1951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转发高岗报告给全国各地,毛泽东亲拟电文:"……请你们重视这个报告中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的大多数政府仍然没有摆脱官僚主义的体制,在官僚制的机构里更多的是需要行政人员办理事务的高效率以及对组织的绝对忠诚。因此,在官僚体制下,行政人员伦理自主性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会探讨官僚制对行政人员伦理自主性的影响,并会从制度和个人这两方面提出行政人员如何保持行政的伦理自主性。  相似文献   

7.
丁芸芳 《管理与财富》2009,(11):153-15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官僚制在西方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但并不意味着官僚制中包含着的理性精神的终结。而中国组织发展低效缺乏理性的官僚主义却日渐盛行。官僚制的核心精神符合中国特殊的行政环境,中国行政改革目标的实质也与官僚制具有一致性。因而,在中国应加强官僚化的力度,吸取理性官僚制的精华,方能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公共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8.
王卫 《领导科学》2012,(10):51-53
早在19世纪中叶,当官僚制理论方兴未艾时,英国著名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密尔就以其深邃的目光,看到了官僚制的特点及其可能存在的威胁,并对此提出了若干措施,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当代,厘清密尔对官僚制的看法,对于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减少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13,(15):94-94
1928年,北伐完成后定都南京,冯玉祥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当时虽经过革命成立了新政府,但政治仍然腐败,官僚陋习因袭很深,冯玉祥目睹这种状况非常反感,说:"旁的事姑且不说,单说开会,奢侈的习尚,萎靡的风气,实在叫人看不顺眼。我应该送党部一副对联,上联是:一桌子水果,半桌子点心,哪知民间疾苦。下联是:三点钟开会,五点钟到齐,是否革命精神。横批是:官僚旧样。"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社会是礼法社会,礼法结合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一种秩序化的偏执,在礼与法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直致力于构造出一种序列化的稳定社会形态,这种对于秩序的追求与注重影响着中国政治结构的建构与发展,使得中国传统的官僚政治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序化的特点,主要包括官僚文化中对于名位、排序的注重,官僚集团中派系滋生的不可避免性等。研究传统官僚政治的这些特点,对于更好地了解当今政府的运作方式、避免官僚主义等问题的滋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官僚制组织设计的初衷和要求使得其优势和弊端总是相伴而生,成为一体两翼的存在。针对官僚制组织的批判衍生出抛弃官僚制还是改造官僚制的争论,争论的实质是官僚制滋生的障碍和弊端,争论的目标是因应现代社会有效治理的诉求。在尚未出现新的组织形式替代官僚制时,结合现代社会风险性、交叉性、差异性、信息化的特征,以"智能化+官僚制"做出改进是一种审慎的选择,以体现社会治理价值诉求中协同、开放、智慧、服务、效率的目标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街头官僚逐渐进入公共行政学界的研究视野。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街头官僚的研究旨趣,主要集中于街头官僚所拥有的自由裁量权和他们的政策制定能力。美国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官僚主义是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其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可谓深重且深远。官僚主义的根源何在?如何治理?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这里向读者朋友介绍一本研究官僚主义的专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该书初版于1948年,作者是《资本论》在中国的最早译者,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王亚南。这是一部官僚主义研究的力作,也是每一位关注官僚主义现象的领导干部都应一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14.
正《辞海》对"官僚主义"的释义是:"国家工作人员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只知发号施令的坏作风。表现为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独断专行,压制民主,以至专横跋扈,称王称霸等等;还包括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互相扯皮,人浮于事,虚职过多,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中国共产党历来反对官僚主义,现把搜集到的老一辈革命家反对官僚主义的一些事例实录如下,与读者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5.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当选后,成立了一个效率小组。这个小组为夫人提出的效率十原则,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于是,随手摘来,以飨读者。 1、你要消灭官僚主义,但不能靠官僚机构去消灭官僚主  相似文献   

16.
<正>唐太宗李世民以其统治前期所开创的"贞观之治"名留青史,他亲眼目睹了隋朝统治大厦土崩瓦解的过程,深知维持官僚制顺利运行的必要性和难度。在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中,李世民与大臣们讨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实施对社会的治理,如何保证官僚制的高效、公平与正义。值得注意的,是李世民君臣讨论如何从"人"的角度入手,实现官僚制内部自我纠错的话题。官僚制的纠错机制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当时纠错,另一种是事后纠正。当时纠错,就是依照某些成文法令(比如中  相似文献   

17.
正常听人说某领导很有"领导样",也听到过有人说某领导没"领导样",还有人说当领导就该有"领导样"。大概每个人心里和眼里,都有一个自认为的"领导样",用以评价领导干部。"领导样"究竟是什么样?《聊斋志异》里的《夜叉国》曾刻画过这样一类"官":"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则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寥寥数笔,一个铺排造作、高高在上的官僚形象跃然纸上。这种封建官僚抖派耍威的样子,千百年来为民众所诟病。然而,今天个别官员身上,还有这种官僚做派,甚至在权力的任性之下生出诸多变  相似文献   

18.
一、管理学中"官僚制"的概念及特征官僚制又称科层制理性或官僚制。他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在管理学中,官僚制的概念有着更为宽泛的内涵,泛指以授权——分层、集权——统一、命令——服从为特征的现代组织形态,而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人组织都可以这种形态而  相似文献   

19.
对于公共行政来说,官僚制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永恒话题。自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概念伊始,一个强调非人格化理性的组织类型就令这个世界耳目一新:一方面,官僚制在实践中以独特的效率优势轻易而迅速地确立了其在公共组织中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官僚制在理论上为刚诞生不久的行政学科和行政学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自此,我们就基本上生存在一个属于官僚制的世界。但是好景不长,其后掌声很快为嘘声所覆盖,官僚制不断地遭到主流学者的批判与诟病,在社  相似文献   

20.
1768年的中国,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叫魂"妖术事件,上自天子,下至流民,皆参与其中。这场事件最终演变成乾隆帝和各省官僚之间的"拉锯战"。一方面,"戏精"下属试图通过种种手段对皇帝进行信息封锁。他们包庇属下,敷衍塞责;心急邀功,祸水东引;避重就轻,步调统一。另一方面,乾隆帝自始至终都在同官僚们进行防拒对抗,试图摆脱下属对他的控制。乾隆帝的防拒之道对当今领导干部有如下借鉴意义:打破常规,获取信息;强化关系,确保忠诚;横向调动,纵深识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