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对石家庄市初中生自尊状况与自信水平进行研究,对282名学生进行了自尊(SES)和自信水平(PEI)的测试,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初中生整体的自尊水平较高;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自尊状况和自信水平上无显著差异;不同学校类型的学生在自尊状况和自信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自尊状况与自信总分、体育运动、爱情、社会相互作用、交谈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学生思想状况如何?笔者一年来就齐师院外语系93级到96级386名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大学生的认识能力、素质水平和觉悟程度不同;年龄、家庭状况、本人阅历、社会经历不同;专业、年级不同,其思想认识和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充分显示了不同年级层次的大学生的不同特点,是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的前提,对培养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掌握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探讨不同群体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共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2005级参加军训的1534名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不同性别、不同生源、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民族、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的人格特征在不同方面存在差异,针对差异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4.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几所大学1000名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将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学生干部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以及性别、专业类别、生源地、是否师范专业、年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学生干部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必须注重中专学生的心理教育。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要把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主题班会等各种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班主任要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为探析女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本研究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运用“16PF”、“SCL-90”等测量工具,分层抽取439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女子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好于全国大学生常模,一年级学生检出率最高,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农村学生,富裕家庭学生优于贫困家庭学生;略呈现群体人格特征,不同生源地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的部分人格特征有显著差异;良好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家长外出务工比例高、留守学生比重大、寄宿现象普遍、亲子沟通匮乏,针对这一特点,重点分析了农村家庭教育中父母卷入现状及其对不同类型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依据2017年12月陕西省宁强县4 643份初中生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父母卷入行为对不同留守类型、不同寄宿状况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父母情感卷入均能显著提升各类学生的学业水平,且对单留守学生影响最明显;父母认知卷入均会显著负向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与走读学生相比,父母认知卷入对寄宿学生学业水平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大;在行为卷入上,母亲行为卷入仅对非留守及走读学生的学业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改善初中生学业发展,家庭教育作用显著,学校应适当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干预、促进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投入,针对不同留守、寄宿状况的学生,父母应给予子女差异化的关怀与帮助。  相似文献   

8.
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团体心理测量的方法,对(2005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多元方差分析(MANOVN)发现: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的十二个纬度(除强迫、社交攻击外),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以下对策:加强专业优势与专业特色教育,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问题,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职业规划教育。  相似文献   

9.
以多年、多专业、多位考生的考试成绩统计和大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深入分析了不同年级学生不及格状况的分布和低年级学生高不及格率的原因,并就降低低年级大学生不及格率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素质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教学.高校体育课的分层教学要在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和接受体育教育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提高身体素质、课内外结合和加强理论课教学等办法达到缩小差距,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因"载体"概念的引入而打开了局面。对载体的研究,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资源的整合、功能的发挥、社会化的推进以及实效性的增强。随着网络德育的发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中引入了新媒体这一全新的载体平台,运用网络德育载体的传播特点,扩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挖掘网络德育载体的心育功能,开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针对残疾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小组工作的手法开展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发展性小组工作的实践,探讨如何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开展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并探讨小组工作在开展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的适且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要克服当前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从中学生课内外阅读的不同心理反应中就能得到启示。中学生在课外与课内阅读中的不同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充满情趣与寡情少趣,自由与约束,快节奏的愉悦与慢节奏的厌倦。课内阅读教学应充分利用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优势,营造平等自由的心理气氛,坚持认知与情感协调统一的原则,加强速读训练和扩大阅读容量。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行为是当今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较好地反映个体的人格特质, 并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作出预测。以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为例,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经常撰写博客日志或积极参与网络互动可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博客传递的情绪指数有较为明显的事件及时间效应。基于此,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困境, 提出了网络语境下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对策建议:重塑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 构建网络社区的隐性心理支持体系, 重视网络社会行为的挖掘与应用, 发挥网络社区的“自助—助人—互助”功能。  相似文献   

15.
尝试用九型人格测试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咨询,把九型人格测试作为大学生就业咨询中自我探索的重要理论和工具。并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性格与职业理想的关系,发现自己的优势,塑造积极心理品质,在职业生涯中被激发出持久的动力,并强化为享用终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自尊和心理和谐的关系,文章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整体自尊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对44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和谐和自尊均显著负相关,心理和谐与自尊显著正相关;(2)高自尊组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均显著高于低自尊组,高手机依赖组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均显著低于低手机依赖组;(3)大学生手机依赖和自尊可以显著预测心理和谐;(4)自尊在手机依赖与心理和谐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指标拟合较好。因此,手机依赖通过自尊间接影响心理和谐,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改善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来提高手机依赖者的心理和谐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的学业和社会适应问题目前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因贫困而带来的大学生辍学、犯罪和心理异常的比例有增无减,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社会支持不仅可以减少或杜绝以上问题,而且更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教育公平。笔者采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度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压力;(2)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3)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善于利用社会支持,且前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更多。  相似文献   

18.
了解网络环境下高师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某地3所高校中每周上网15小时以上的187名师范专业的本科生为被试。利用由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16PF第五版组成的组合问卷,调查网络环境下高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人格特征。结果:网络环境下高师生在SCL—90各因子得分均值均高于国内常模;网络环境下高师生的网络心理问题与某些人格特征密切相关,网络只是造成网络心理问题的外界刺激之一。结论:网络环境下高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理想;高师生的网络心理问题与某些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可能自我概念属于心理学范畴,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环境下高职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可能自我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介绍了在实际学生工作中如何利用这一概念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改善高职生自我认知,从根本上对这一群体给予心灵和行为上的关怀。  相似文献   

20.
国内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理论研究,包括对心理素质内涵、维度和结构体系的探讨;二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测评研究,主要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研究和对所编制量表的实证研究;三是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应用研究,主要通过心理干预或心理训练的方法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国内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并认同心理素质是多维度结构、受外部环境影响的一种内部心理特性的观点。但在测评和应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在实证研究中对心理素质概念使用混乱、测评工具不够完善、研究方法单一,尤其在本土化和跨文化研究中对心理素质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