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是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而逐渐展开的,其办学形式与数量等也在抗战中不断完善与提高;在其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尤其是教材选择与教学方法等方面,体现着十分明显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征,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现路径;在其实现大众化的过程中,所有的经验与教训都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相似文献   

2.
邓小林 《社科纵横》2012,(3):170-173
延安时期的小学教育,不仅办学形式多样,而且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材使用等方面也十分丰富与多样。在小学教育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及政治常识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其特色,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上溯其源,始于中央苏区时期,下察其流,对于解放战争乃至如今的小学教育启发甚大。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2):15-18
从宣传教育语境下,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构建工作,有利于国家健康全面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和传统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宣传教育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构建,要进一步优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构建工作的教育内容、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构建工作的教育方法、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构建工作的组织体系、转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4.
邓小林 《社科纵横》2012,(6):132-135
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的第二个大区域,是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建立的一个革命根据地。川陕苏区建立以后,为了巩固根据地,打破四川军阀的围剿,实行了广泛的政治动员和政治宣传。在此过程中,党的政策与主张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通过各种符合川陕苏区老百姓实际的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得以宣传和传播,就其本质而言,走了一条马克慰主义大众化的路线.  相似文献   

5.
在90年的伟大奋斗历程中,我党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在迂回曲折中渐进生长,在实践探索中走向成熟,收获了诸多宝贵经验与启示,从中管窥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规律,必将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四个维度的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是大众化的根基,思维品格是大众化的原则,普及形态是大众化的途径,实践运用是大众化的目的.这四个维度的价值取向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取向体系.缺少哪一维都不能构成大众化的整体,失去哪一环都不会使大众化贯彻到底.我们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整体性,大力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现实性、丰富性和时代性,强化科学理论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增强走进大众、深入大众、掌握大众的力量,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全社会进行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教育,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危机引起大众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心理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丰富经验以及现代传媒的普及,是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的有利因素;而其制约因素是基础教育的不平衡和不完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难以转变、部分党员干部生态文明素养不足、法律制度不健全等。推进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要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关于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教育和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的话语体系,其现实起点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介入视野、进程把握和效果评价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起点应该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科学阐释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增强人民群众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玲 《创新》2010,4(6):39-41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建设中绝不能忽视的维度与主题。追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向度,有助于深刻展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及内涵的主体向度必然是从单级走向多级,呈现主体—客体、主体—主体的双重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掌握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处的内外环境,以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引入了SWOT分析方法,试图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具备的内在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少斐 《社会工作》2011,(24):94-9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本质上是传受双发、平等双向的思想互动过程。大众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内生动力源泉,应通过建立健全相应传播机制,增强传受双方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发展完善传受双方主体人格,以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徐川  刘晓  刘虎 《社科纵横》2012,(9):10-12
儒学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在内容上、功能性质上和传播与普及形式上存在着对比研究的可能性。当前"儒学热"和儒学传播可以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启示:构建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架构理论研究与日常生活的桥梁;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重视讲授技巧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吴佩芬 《社科纵横》2012,(8):134-136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取得实效,应着力于打造一支既能"深入"更能"浅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着力于引导学生对现实社会问题进行辩证地认识和判断;着力于改变不分层次、"一刀切"的模式;着力于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立体载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是由其大众性的理论实质决定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境域和历史诉求是马克思哲学大众化的物质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进程中现实、文化和理论的有机联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问题域。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培养和发挥其哲学思维能力,使其科学认识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复杂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复杂系统中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能否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胜利推进下去,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理论根基能否在人民群众中得到认可和传播。所以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解读和思考是一个既有迫切理论需要,又有重大实践意义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多个不同环节的相互连接的统一的整体性过程。科学运用系统思维,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机制,不断进行工作机制、宣教机制、接受机制及理论的创新,富有成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三者涵义以及相互关系出发,论证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思想在于实现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人民大众实际相结合。只有实现了这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真正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海燕 《社科纵横》2009,24(11):114-116
我国亿万大学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群体。在大学生中宣传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恩主义会起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在大学生中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关键环节,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相似文献   

19.
朱嘉欣  张伟 《社科纵横》2011,(8):26-27,55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为当前我国农村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所面临的复杂问题的必要举措,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研究在农村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探索有效的途径,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管仕廷 《社科纵横》2011,(10):10-11,14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表达;红色文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桥梁与媒介;红色文化具有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